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读《浮生六记》小感】
前几日收藏了一份豆瓣高分书单,便挑拣了其中几本读了读,今天忽而很想说说这本《浮生六记》。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读《浮生六记》小感】这本书的作者是沈复,相信大多数人都听闻过此人,我们初中的语文课本里有他的一篇文章,说在蚊帐里对蚊子吹烟想象它们是仙鹤,不知我这么一说大家能不能想起来。总之,这篇文章就是出自这本《浮生六记》,属于其中的“闲情记趣”这一记,其余的五记分别为:“闺房记乐”,“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然而书中只翻译并收录了前四记,在这里后两记据书末所说,由于这本书是早前先人在一个冷清的书摊上无意中淘到的,书本不知流转几何,还是手稿,所以买到的时候后面两记就已经缺失了。
这本书里,最精彩最有趣的就是“闺房记乐”这一篇了,可谓是整本书的精华,就像译者所说的以及沈复自谦的,他的文笔并没有多好无法和同一时代的那些个优秀文人相比,但是胜在记叙细腻质朴,可谓是“如实道来”,真就像是把他生活中记忆深刻的点点滴滴放映在我们的眼前,所谓不为文胜,而以质取就是这样吧。
通过读这本书,让我对乾隆年间书生市井的家庭生活有了概念,原来古人的生活远非我想象中的那般刻板,也并非现如今的小说中描写的那般随意跳脱,它和我们现如今每天经历的生活一样,都是平淡中夹杂着不愿回首的辛酸和难以忘怀的甜蜜。
沈复和她的妻子的结合也和自由恋爱差不多,自幼便相识,彼此倾心两情相悦。夫妻二人在一起后也会一起出游,一起和友人相聚,在外野餐,在舟上赏月,那时没有照相技术,画画的人却多,叫友人画幅二人的画像 ,平时种种花整整园艺,日子虽清贫却平淡惬意。甚至有一次他带女扮男装的妻子去赶只有男人才能去的集会,不慎碰到一位大家小姐,承认是女子后反倒因为有趣被人家敬茶。
这本书精华中的灵魂,便是沈复的妻子了,她叫做芸。芸是一个自幼丧父家境贫苦的孩子,出嫁前靠做女红照顾着一整个家庭,但她却自学了读书写字,可谓是既能勤勉持家,又能吟诗作对,在古代这样的女子真是十分难得了。
那个时候,通文辞,善解语的才女和通情达理,痴情一往的妻子许多时候都是矛盾的,芸却两者的优点都具备,得了她做妻子,可以说是沈复一生中最幸运的事情,也就难怪在重男轻女思想十分严重的古代,他对她是如此的一往情深了。
我本以为如此多的后人赞美艳羡他们的情投意合,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乃至于在芸死后沈复伤心欲绝并未复娶,真当就是言情小说中的原型一般,却在读后有些愤懑失落。
在古代,凡是男子便有三妻四妾,最少也会买上一妾,若是没有的,那便是穷人买不起,是要叫人笑话的。其中有一段叫我略微吃惊,那便是沈复的好友有一日买了一妾,带来给芸品鉴,芸说美是美的,就是美的没什么神韵,也就是说没文化就是个花瓶,那友人便说那你的丈夫纳小妾的话一定会纳个美的有灵魂的了?
芸说那必须的,并且从此开始帮他丈夫一心寻觅合适的小妾,沈复和她那时还未结婚多久,正是浓情蜜意之时,便劝说她不必找,此处有两个理由:一是他们现在爱的正浓,还未厌倦,不必急着找。二是沈复家里并不富裕,他们日子本就拮据,没钱再去讨来或者养活一个。芸却下了决心并未死心,我想想也是醉了。
皇天不复有心人,沈复他们通过一个友人结识了一位少女,这少女的母亲是个被达官贵人包养的妓女一类的,但是有钱,所以这少女受过好的教养,芸和她 志趣相投,觉得她便是又美又有文化的,私下里和她成了好友,一边把自己的丈夫推销给她,一边劝自己丈夫收她做妾。
沈复当然对此没什么异议,但他还是比较有自知之明,告诫芸说别太在意这事,因为这种女子一般肯定会许给些豪商,他们这种家庭要不起,呵,就这一点现世和古代确实没什么分别。没想到那女子居然答应了芸的请求,对她老公也有意思,芸觉得非常满意非常高兴,甚至有点得意地和自己丈夫说这件事,沈复还是觉得有点悬,但也乐享其成。
没想到后来那女子还是被许给了一个豪商,沈复早已料到倒没什么,但是芸却因此急火攻心一下病倒了,并且因此丢了性命,这我可就真的是无奈了,她心里愤怒那女子答应了她却还是嫁给了富豪,心里失望满满,为自己的丈夫失此美眷感到痛惜,想必男人都会喜欢这样的妻子吧,太感人太贴心了有木有。
芸生病卧床不起的那段日子,沈复对她可谓是不离不弃,没有钱借钱也要坚持给她治病,这一点确是叫人十分感动的,证明他们夫妻在一起度过了许多幸福快乐的日子,感情十分深厚,已经不能没有彼此,芸病逝前的那段读来叫人心酸落泪,但是在我心里,怒其不争大于哀其不幸。
他们之所以到后来如此穷困潦倒,是因为被赶出了家门,而且是被冤枉了以后赶出家门的,芸的小叔子也就是沈复的弟弟借了钱不还,别人来催账,芸写信给远在外地的沈复,结果信却被自己的公公看到了,公公问自己的小儿子,那小叔子说自己不知道这回事,沈复的父亲就非常生气,说芸在家不守妇道乱借钱,还诽谤自己的小叔子,当即将她逐出家门,而沈复他们竟也不辩解,这便是古人的以顺为孝?
还有之前沈复父子在外地出差时,他父亲说既然芸会写字,家信便让她来写吧,芸便开始负责写家信,后来沈复父亲来信有责骂,沈复母亲就认为是芸在家信里说了什么坏话,对她很不满也不让她再写了。最好笑的是沈复的父亲发现家信不是芸的笔迹了,就说芸不屑于写家书,非常生气,沈复知道情况后想告诉父亲,芸却不愿辩解,怕得罪婆婆。
芸不仅积极为自己的丈夫找小妾,也乐于帮公公促成美事,在被逐出家门前还帮公公得了个美妾,结果引得了婆婆的不满,公公也没讨好成。
在这种种不如意之事的打击下,她终究还是病倒了,秉着不愿意拖累丈夫不想医治的心情,最终是香消玉殒了,这种结局,不得不说让我惋惜中带了一把火。。。。。。
我看了别的书评,同意他们所说的观点,也不否认这是本不错的书,但是这本号称美好的小书,却还是让我看到了对于感情的失望,也许是我还未完全成人,经历的太少,对这个世界上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情节有点执念,无法容忍这圣洁感情中的瑕疵与不完美。
沈复还有一段篇幅有讲他在游玩时狎妓的故事,他和朋友们去找妓女寻欢作乐时,找了个和妻子长的蛮相像的妓女,每次去都只点她,且十分怜香惜玉,他愿意当这些妓女们的聆听者,听她们讲述自己的心酸遭遇,从不逼妓女喝酒,过夜时应当也是十分温柔地,故他虽只宠幸一人,却得到了整个妓院所有妓女的欢迎,这待遇连达官显贵都比不上,沈复自己也是颇为得意。
后来他从外地归家,再没有去过那妓院,听朋友和自己说,那个被他宠幸的妓女因他没再去差点寻了短见,他却吟诗一句“半年一觉杨邦梦,赢得花船薄幸名。”我当时还想他为何不把这妓女带走呢,她长得还像自己深爱的妻子,后来才发现原来那时他妻子还在世并无恙。
我读这本书的初衷是想感慨一下爱情的不易与美好,鼓励自己更应当珍惜,人生只若匆匆一梦,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芸是早逝了,有这个时代背景的作用,她已经做得足够好,只是她所坚持的那些原则与信条,我认为很多在今天并不适用,甚至应该反其道而行之。
但有些事情是不变的,比如男人的某些思想,他们心目中的完美女人,应当就是芸这样的:美,有才,通情达理,勤勉持家,吃苦耐劳不嫌贫爱富,还能做到最难的大方。容忍自己丈夫的小自尊爱吹牛,甚至和别的女人搞暧昧,有牵扯不清关系的红颜知己,只要他是爱你的,再多爱几个人又有何妨?
我庆幸自己活在现代社会,拥有了自尊自爱捍卫自己尊严的思想,而不仅仅是以旁人的快乐来做自己的快乐,以无止尽地让步来做大度,以受冤不解释来做忍辱负重,恭顺体贴。人生既然免不了要遭受痛苦,那就更应该在不可避免的痛苦的间隙里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而不应该一味的退缩忍让,心情抑郁到让自己死在了自己的手上。
我知道指责一个古人狎妓纳妾很没有意义,也知道他们夫妻二人已然算是伉俪情深,结局也算是深情难再了。可若是芸没有死呢?若是芸没有死,他们的日子也好了起来,再过上十载,过了浓情蜜意的那段时期,芸也年华逝去,沈复必然会有妾室,那时候,很难说他对芸的感情,还会不会如此之深。
所以,芸的早逝,也许算是件幸运的事情,使她这一生到死都被深深的爱着,且会永远地被爱下去。如若不是这样,那么这辈子会一直爱你的,也就只有你自己了。这么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也不会写就,沈复也会籍籍无名。
多少恋爱十几载的情侣,却没能走到最后,让我想起李宗盛的歌词“我只见过那合久的分了,没见过那分久的合。”
岁月会改变许多的事情,乃至于面目全非。芸得了夫君的爱,却没得到自己的爱,且她若是活的够久,这原本一份的夫君的爱不知还能分得几分?
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一个会先到来,若是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那么最好的安排永远都是要爱自己,至于其他人的爱,得知我幸,失之我命。
任何人的一生都只有一次,你自然可以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他人,或者奉献给心目中的一个角色,为了演好它承担一切后果,就像芸,做个贤妻,若你觉得值得,只是浮生若梦,别恨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