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积累之《涉江采芙蓉》
周敦颐赞赏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离骚》更是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两句说要裁剪荷叶做上衣缀缝荷花花辦做下装,可见古人真是爱惨了荷花。想来花草娇嫩美丽,常常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觉。所以古人素有以花草赠亲朋,表达关怀、思念、祝福之情的习俗,那么古人爱荷就不稀奇了!
今天我们要看的这篇文章就和荷花有关,是来自于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我们一起看看它能给我们哪些宝贵素材.
先来看诗歌出处《古诗十九首》。这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当时政治混乱、时代没落。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游。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然面往往一事无成,落得满腹牢骚和乡愁。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作者先营造了一个美好、欢乐的情境。在此热闹的情境下,主人公突然情绪一转,发出了“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的感叹,为下文表达孤独寂寞之感张本。开头两句极写美好、欢乐,正是欲以乐景衬哀情。这正是本诗表现人物凄清心境的独特之处。我们在写法上也可以照猫画虎,不走寻常路。
这首诗虽是表达一种哀怨情绪,但读来却是酸涩而又略带甜蜜的感觉,实在别有情趣,这得益于高洁的意象选择和含蓄的情感表达。
在意象的选择上,诗人选择了“芙蓉”“兰泽”“芳草”这些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的意象,尤其是首句“涉江采芙蓉”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在情感表达上,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是含蓄、悠长的,形象也是美好的。“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以平缓的语调将自己的孤独、忧愁含蓄地表达了出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思念虽是痛苦的,但这份忧伤而又美好的情感曾让天下多少有情人泪流满面。因此在写法上这种“中国式”表达方式,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并运用。
综合整首诗,在内容上我们可以把相关语句用在表达“离别”“相思”“爱情”“思乡”等话题之上;在写作手法上我们可以借用或化用它的“反衬”“高洁意象”和“含蓄情感”。
好了,今天分享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