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政治年号

建文帝爱敬,明成祖严防,本应成大明天子却半生凄苦?

2017-06-14  本文已影响1329人  冷眼观史

在有明一代的十六位皇帝中,明太祖朱元璋开国建基,神武堪比秦皇汉武;而明思宗朱由检则以“君王死社稷”的悲壮,让后人追念不休。

不过,悦史君觉得,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最神秘的天子,没有之一,而造成他这一谜团的,就是他的四叔明成祖朱棣。

靖难之役改变了建文帝和明成祖及其子孙后代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一个他们俩都不得不重视的人物:吴王朱允熥

可能有不少悦友没听过朱允熥的大名,但他跌拓起伏的一生,却让人无法不感叹命运的无奈。


生于东宫,长兄早夭地位更隆

明朝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允熥出生于东宫,他的父亲朱标是当朝皇太子,母亲皇太子妃常氏则是明朝开国名将、开平忠武王常遇春的长女,地位尊崇无比。

虽然朱允熥前面已经有两个哥哥:同母兄嫡长子朱雄英异母兄庶长子朱允炆,但作为皇太子朱标的嫡次子,朱允熥也受到祖父明太祖朱元璋的喜爱。

不幸的是,同年十一月,朱允熥的母亲常氏红颜早逝,上谥号曰“敬懿皇太子妃”。尚在襁褓中的朱允熥虽无切身体会,但也就此没了母爱。

常氏死后,朱允熥的父亲朱标将他最宠信的吕氏,立为皇太子继妃,而吕氏正是朱允炆的母亲。

洪武十五年(1382年)五月,朱允熥8岁的同母兄朱雄英夭折,朱元璋感伤于嫡长孙的离去,以皇嫡长孙视为皇子,追封虞王,谥号为“怀”,后世因而称朱雄英为“虞怀王”。

朱雄英过世后,5岁的朱允熥成为朱标实际上的嫡长子,朱元璋的嫡长孙,地位进一步上升。


父亲过世,母舅牵连太孙成空

朱允熥天资聪颖,喜读诗书,父亲皇太子朱标也延聘名师为他授课,学业进步很快,接人待物也很有章法。

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允熥38岁的父亲朱标去世,上谥号曰“懿文皇太子”。

至此,15岁的朱允熥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儿。

然而,在他痛苦难过的同时,另一个更大的打击来了。

朱标死后,明太祖朱元璋没有考虑其他儿子即位的可能性,而是把仅比朱允熥大1岁的异母兄、自己的庶长孙朱允炆册立为皇太孙。

看到这里,可能不少悦友会有疑问:

虽然朱元璋的嫡长孙朱雄英早夭后,朱允炆确实是长孙,但他只是庶长孙,事实上的嫡长孙是朱允熥,为什么朱允熥没有被立为皇太孙呢?

要知道,按照儒教礼法和明朝皇位继承规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朱允熥才是皇太孙的不二人选啊!

别着急,悦史君给大家比较一下朱允炆和朱允熥的实力对比。

朱允炆:朱元璋的长孙,母亲吕氏是皇太子继妃,还有同母兄弟朱允熞、朱允熙,外祖父太常寺卿吕本已去世,没有强大的母舅势力;

朱允熥:朱元璋的次孙,母亲敬懿皇太子妃常氏已去世,没有同母兄弟,外祖父开平忠武王常遇春虽然已经去世,但母舅势力中,他的舅祖父凉国公、太子太傅蓝玉位高权重,正是朱元璋猜忌的对象。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告发凉国公、太子太傅蓝玉谋反,朱元璋很快以谋反罪将蓝玉处死,并株连蔓引,先后被杀者约一万五千人,史称“蓝玉案”。

如此比较下来,朱允熥没能被册封为皇太孙,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皇兄继位,封吴建杭冠绝有明

明朝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明太祖朱元璋为18岁的朱允熥娶亲,册立兵马指挥赵思礼的女儿为他的妃子。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71岁的朱元璋驾崩,随后,朱允熥22岁的异母兄、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改次年为建文元年,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尊生母吕氏为皇太后,追尊父亲朱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同时追尊朱允熥的母亲常氏为孝康皇后。

建文元年(1399年),22岁的朱允熥被皇兄建文帝册封为吴王,建藩杭州。

虽然作为当朝天子的弟弟,朱允熥被封为王很正常,但这个“封吴王,建藩杭州”可不简单。

“吴王”是朱元璋没有称帝前的尊号,就藩地杭州则是五代十国时吴越国南宋的都城,江南财赋重地浙江的首府,这种超尊贵和豪华的待遇,是大明近三百年来诸藩王中最顶级的!

为什么朱允熥会得到这么好的待遇呢?

悦史君认为,这是他的继母吕太后、庶兄建文帝出于弥补亏欠心理,作出的决定,甚至还有可能是朱元璋生前的安排。


靖难巨变,四叔夺位降封郡王

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后,就在策划削减建藩各地的叔王们的权力,来加强自己的统治,却被野心勃勃的四叔燕王朱棣利用,很快爆发了皇位争夺战——靖难之役。

由于战事耽搁,吴王朱允熥未能前往杭州就藩,而是和皇兄建文帝一起留在了南京。

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王朱棣率军攻入南京,建文帝不知所踪。

随后,朱棣宣布即皇帝位,但不是继承侄子朱允炆的帝位,而是继承父亲朱元璋的帝位(废除建文年号,建文四年改称洪武三十五年),是为明成祖文皇帝。

明成祖朱棣登基后,下令取消大哥朱标的庙号、谥号、陵号,恢复了“懿文皇太子”的谥号,嫂子常氏也被贬为“敬懿皇太子妃”。

哥哥建文帝生死未卜,父亲朱标被降等,朱允熥自然也不能幸免。朱棣很快将侄子朱允熥降封为广泽王,迁居漳州。

广泽王只是一个郡王,漳州自然也不能跟杭州相比,但朱允熥别无选择,只能匆匆上路。


废庶囚禁,顶级皇嗣成祖严防

明朝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九月,刚刚抵达漳州、还没来得及喘息的广泽王朱允熥,就被四叔明成祖朱棣召还京师。

但这次并没有任何喜庆,而是对朱允熥更大的打击。

朱棣以“弗知省躬,自生疑怼”之罪,下诏将侄子朱允熥废为庶人,囚禁于凤阳高墙之内。

先降封郡王,再拿个莫须有的罪名一撸到底,早就已经失去任何权力和自由的朱允熥,有什么可以让登上大宝的四叔朱棣害怕的呢?

悦史君认为,朱棣内心深处忌惮万分的,还是朱允熥独一无二的身份。

当时,建文帝朱允炆已经被朱棣宣布“死”于京师之难,可朱允熥作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嫡长孙,其实是比建文帝血统更纯正的皇位继承人!

如果朱棣不把朱允熥彻底与世隔绝,他就随时是一个定时炸弹。

而事实上,朱棣虽然已经做的够绝,但还是发生了让他担心的事情。


谷王谋反,允熥暴亡百年沉冤

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允熥的十一叔蜀献王朱椿府上出事了,他的庶三子崇宁王朱悦燇由于犯了错,怕被父王责罚,就一气逃到了长沙。

当时,驻藩长沙的是朱允熥的十九叔、朱椿的同母弟、朱悦燇的亲叔叔谷王朱橞,朱橞见侄子朱悦燇流落到自己的地盘,就很热情地把他迎进了自己的王府。

不过,朱橞可不是简单地心疼侄子朱悦燇,他自恃迎立朱棣有功,想让朱悦燇冒用建文帝朱允炆的身份,和他一起谋反。

朱悦燇虽然年轻但不傻,他没有答应叔叔朱橞的要求,结果就被朱橞囚禁在府内偏僻处,只是按时提供一日三餐。

朱橞一不做二不休,他将所有忠于他的手下召集到一起,对着大家开始睁眼说瞎话:

往年我开金川门出建文君,今在邸中。我将为申大义,事发有日矣。

“建文君”指的就是建文帝,这句话的核心就是,建文帝现在就在我们谷王府,我要为他伸张正义,把他的皇位重新夺回来!

这里有个细节,悦史君要特别说明一下:

”金川门“是明朝京师南京的内城门之一,靖难之役期间,原本就藩宣府的谷王朱橞,在侄子建文帝的诏令下,带兵三千护卫于此。

建文四年(1402年),四哥燕王朱棣兵临金川门外,朱橞不仅没有抵抗,反而开门迎王纳降,成为压垮建文帝的最后一根稻草。

也就是说,是朱橞出卖了建文帝,可现在他为了造反,却说当年他护送建文帝出的城,建文帝就在他的保护之下。

呵呵哒。

不过,朱橞的谋反大计还没正式发动,就被四哥明成祖朱棣知道了,告密的人竟然是他的亲哥哥蜀献王朱椿。

原来,朱椿打听到儿子朱悦燇在弟弟朱橞的王府里,也发现了朱橞的异常举动。朱椿极力劝说朱橞放弃谋反,但没有效果,就赶紧派人向朝廷告密。

明成祖朱棣得知详情后,立即调重兵包围长沙,将还没来得及发动的弟弟朱橞抓到京师,并很快将他废为庶人,之前追随朱橞的人大多被杀害。

就在朱橞事发后几个月,被囚禁多年的庶人朱允熥突然死亡,年仅39岁。

直到明朝崇祯十七年,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南明首位皇帝、明安宗简皇帝朱由崧即位后,才又追复朱允熥已被废去的二百多年的“吴王”封号,并谥为悼王。

明绍宗襄皇帝朱聿键即位后,又追谥朱允熥为“吴哀王”。


悦史君点评:朱允熥的一生,可谓有三误:

一被爷爷明太祖朱元璋“误”,导致皇位继承权痛失;

二被皇兄建文帝朱允炆“误”,空有最牛明朝王爷之名,却只能困在京师等人抓;

三被四叔明成祖朱棣“误”,降为郡王还不算,一撸到底成了老百姓,还有被囚禁,最终因一场莫名其妙的谷王谋反案,直接一命呜呼。

痛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