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能写作100讲】51:怎样控制行文节奏
【本能写作100讲】51:怎样控制行文节奏
1
写文章,两大忌,是必须要避免的。
一是拖沓无力,一是匆匆收尾。关于展不开的问题,已经论述过了,这次讲一下关于拖沓无力的毛病。
要克服拖沓,便要从节奏入手。所谓的拖沓指的是单元具细,在不该详的时候,胡子眉毛一把抓,没有指向性。这样的文章,味同嚼蜡。
2
怎样写出有节奏感的文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今天唠点干货,说点儿实际的。
节奏的安排,有一大原则:讲故事,不讲道理。
故事本身便有天然的起承转合,便有内在的起伏转换。
讲好一个故事的能力,是一个作家必备的基本功。
今天我们不是要讲讲故事,因为故事的讲法,前面已有论述,今天我们将故事节奏的规律,挑出来,做深入探讨。
3
道理是说教,空洞且易于让人犯困,弃之;
故事是鲜活,有血有肉很生动,取之。
故事的节奏,第一点是摆要素。“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
这个故事,每个人都听过,你看在第一句中,时间:从前;地点:庙里;人物:和尚。一切对故事有用的要素,在第一句话就讲清了。所以控制行文节奏,摆要素的核心是第一段便要时间、地点、人物都交代清楚。
4
再讲行文节奏的第二点:讲自己。
如果你写文章刚刚开始,严重推荐你写文章时,只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作。
为什么呢?
因为当我们写自身的感受和经历时,易于流畅表达。
试想:啪,一个巴掌打来,落在二毛的脸上。
再试想:啪,一个巴掌打来,落在我的脸上。
这两句话,哪一个更好一些呢?单从语言传递的信息上看,这两句话没有差别,但文章的节奏还要看它的可延展性。
你思考一下,这两句哪一句更方便往下接?当你写二毛被打后的感受与心态,或者写“我”的感受与心态是哪种表达更轻松?
这是秃子头上的颸字明摆着的事儿。所以,写故事,尽可能要写自己。
5
第三点,引模式。
怎讲?“故事+金名”,这是节奏感特别有效的模式。
写这种文章的大师,有两位,一位是已故的林青云,一位是高产的刘墉,是写《不是教你诈》的刘墉,不是历史上的刘罗锅儿。
两个人都来自台湾,都延用同一种表达。都成了著名作家。
其实细究一下,著名的散文大家杨朔不也是这样吗?只是有人说杨朔先生故事讲的好,末尾那段带着强烈情感的和诸多金句的议论,与正文接得不够自然。马可略同意,但是杨朔散文的光辉,也在于“故事+金句”的模型。
6
节奏三杀技,全部送给你了。接住了吗?
我们简单回顾一下。行文节奏第一点,为了把文章的节奏感加快,文章开头就要把时间、地点、人特等讲清楚。
第二点,写文章,节奏把控要回到自身。讲自己,收放自如,才不会单调。
第三点,利用“故事+金句”的模式。
好吧,今天的内容便讲到这里。
如果探索的脚步不想停止,出门右转,咱们明天讲讲如何一下就把话说到读者心里去。
文章天天写,招式天天有,咱们明天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