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的导入,从哪儿开启
阅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第一部分分享
在阅读第二遍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发现作者是在后面七个习惯的内容去铺垫。
作者是从儿子的一些常人看来缺点去切入点,意识到:首先要做完美的父母。
才开始觉悟: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要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
左右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就叫做思维方式。
从而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
不再设法改变他,转而从客观的角度去发现和了解他的特质、个性与价值。
不再拿孩子与旁人比较,平心静气地欣赏他的优点。
如果我们拿着一张标注“芝加哥”的到达“底特律”的地图,不管怎么去改变行为、态度,永远不会到达目的地,这就是错误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某种事物的理论、诠释或模型。
所谓我们需要思维转换,即某人从另一角度看问题的顿悟感
一般是在生死关头出现大彻大悟、重新审视的意识或角色改变时,如丈夫、妻子、父母、主管等。
但并非都是突然转换的
柯维与妻子对孩子教育的问题上思维转换就是缓慢而逐渐摸索的过程。
在思维转换的过程是由内而外基于原则的思维方式,达到新的更深层次的思想水平
原则如灯塔,是不容动摇的自然法则
是人类行为的指南针,历经考验、长盛不衰、无可争议。
孩子的培育品德很重要
品德实质上是习惯的合成。俗语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极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本书将习惯定义为“知识”、“技巧”与“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
所要讲的七个习惯并非零落、分散的心理法则。
成长需要遵循由依赖到独立,再到互赖,不断进步的“成熟模式”
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 这前三个习惯,着重于如何自我约束,由依赖进步到独立。这些习惯属于“个人领域的成功”范畴,是培养品德的基础。
双赢思维 知彼解己 统合综效 这三个习惯属于“公众领域的成功”范畴,由独立到互赖,讲授的团结、合作与沟通。
第七个习惯涵盖了其他六个习惯,谈的是自我更新——在人生的四个层面上实现平衡而有规律的更新。它是不断改进、螺旋向上的成长过程,帮助我们将自我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在此水平上我们将会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其他几个习惯。
本书介绍的七个习惯都能产生高效能,因为它们基于原则,效果持久,是品德的基础,能帮助你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把握机会并通过不断学习和结合其他原则以实现螺旋向上的成长。
而效能需要“产出 产能的平衡”。
接着介绍如何使用本书
作者希望在自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能时时与本书相伴。
建议以老师的角色来阅读,除了吸收还要能复述。
经过阅读将收获什么
前三个有关个人成功的习惯,可以大幅提高你的自信心。
“公众成功”中的三个习惯,修复和重建破裂的人际关系的意愿和能量将被激发。关系会更上一层楼,变得更加深厚、坚固,历久弥新且经得起考验。
习惯七可加强前面六个习惯,时时为你充电,达到真正的独立与成功的互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