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主题曲
电影《辛德勒名单》上映于1993年,由美国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根据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肯尼利所著的《辛德勒名单》改编而成。影片荣获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七项大奖,包括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原创配乐奖。
影片《辛德勒名单》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与其夫人埃米莉·辛德勒在二战期间想借战争时期做生意发财,但当辛德勒目睹了血腥的大屠杀后,他基于良心发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一改发财的念头,甚至不惜倾家荡产,保护了一千多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
《辛德勒名单》就是根据这一真实的历史事件创作而成,并在电影史上大获成功。
音乐大师约翰·威廉姆斯为影片《辛德勒名单》创作的配乐,极具感染力,也获大奖。
威廉姆斯多次与斯皮尔伯格合作,在创作影片音乐时吸取了犹太民族音乐的旋律特点,采用了提琴独奏的方式突出主题,将惨绝人寰的战争阴影,及犹太人凄凉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威廉姆斯在为《辛德勒名单》配乐时,特邀了波士顿流行管弦乐团的小提琴名手帕尔曼和竖笛好手吉洛拉·费德曼,他们的演奏十分细腻,精致,醇厚,不仅是对人间悲剧的控诉,也是对战争错误的反思。
音乐开头部分是帕尔曼的小提琴独奏,低沉缓慢,将观众听众带入到二战的苦难之中。这种苦难,不仅是妻离子散,不仅是吃不饱,受压榨,不仅是精神上的奴役和欺侮,还要躲避枪炮,甚至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小提琴是最能表现诉说、哭泣、悲伤、苦难情绪的。帕尔曼的小提琴独奏,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绵长痛苦。他又通过两个声部的对比,将悲伤、悲愤的情绪推向了顶点。
特别是中间费德曼竖笛的加入,使音乐形象更富有层次感,更加丰满。
整个交响乐部分,烘托了音乐的主旋律,起到了背景陪衬的作用。主旋律音乐的反复出现,强化了音乐主题的感染力,成为最具说服力的的控诉和历史独白。
最后高音部分的呈现,让人们看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以及在战争中人性的光辉。苦难中的人们势必会战胜法西斯,走向和平。
著名以色列裔美国小提琴家帕尔曼评价说:那是残酷而又温暖的旋律。这句话表达了他对这部作品的真实情感和透彻领悟,同时诠释出了这个音乐作品的情感灵魂。
帕尔曼,血液中流淌着犹太民族漂泊的记忆,当他诠释与犹太民族有关的作品时,表达了犹太之子血浓于水的深情,他的每个音符丝丝入扣,融入了对自己民族的热爱。
《辛德勒名单》意味着生存,凝聚着人性的光辉,正是影片所要揭示的主题。这部电影配乐也已成为世界电影音乐宝库中的经典。
前两天,Mindy姐分享了一个贴子,几个美国中学生,4000多页的研究报告,六访华沙,挖掘出二战时间波兰艾琳娜·森德勒救助2500名犹太儿童的感人故事。她的这一故事后被改编为舞台剧《瓶子里的生命》。艾琳娜·森德勒曾两度被提名获诺贝尔和平奖。
在那个黑暗的年代,难得一见的朝阳,那是人类文明的曙光。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