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悟岁月国学浅析系列之《孟子》

「浅析系列」《孟子》(告子下)第一节

2020-09-11  本文已影响0人  霜月洞天

前言:时至今日,随着写作手法的不断更新,以及对于孟子的绝对崇敬慢慢变成了对孟子的辩证对待。此节,就不再完全展开孟子的言论,而只是对于问题的症结,以个人(探究)的方式做简短的展开说明。

说明:此节就针对任国的人分别以“食”与“礼”;“色”与“礼”的“诡辩”致使屋庐子回问孟子该如何回答的情况做一些赏析。

原句大意:

1、问:饮食和礼节哪个重要?答:礼节重要。

2、问:美色(娶妻)和礼节哪个重要?答:礼节重要。

3、问:按照礼节就会饿死,不按照礼节就能活下来;按照礼节就无法娶妻,不按照礼节就能娶妻,那么,是否有必要按照礼节行事?

4、屋庐子无法回复则回问孟子。

赏析:这个所谓命题(问)就是两者不相互倾轧的时候,能够选择,或是说没有什么问题;但,当两者相互倾轧的时候,回答者就吃了个哑巴亏。

第三问当中的情况即是如此,按照礼节就会饿死这本身就是个假命题——为什么按照礼节就会饿死?按照礼节就无法娶妻也是个假命题——古时婚姻的礼节要比今时多太多了,且是无法更替的存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就是礼节))。

所以,任国人给出的前两问其实是给第三问挖坑的,屋庐子直白头(方言)的就楞了上去,不是无法回答,而是被任国人的逻辑给陷进去了。换句话说,任国人给出的第三问,本不存在(若没有第一问和第二问的铺垫,第三问就不存在)。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人是如何掉下去的,还不是被人一步步坑下去的?换言之,就是那种速问速答,最后问问题的人总能把回答问题的人给楞的一无是处。

引申(防人之心不可无):

防人之心不在与人交往之时,而是在与人交往之前,看自己是否在对方的捕猎范围之内,若是在捕猎范围内,就会像任国人那样一步步下套,最后给你来个哑口无言,屋庐子那个时候是哑口无言了,而你则是成为了他人蜘蛛网上的猎物。

要让自己不像个猎物,就别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猎物,该智慧时智慧,该愚笨时愚笨,若要玩转世界,就得先把自己立于一个无法动摇的位置,如此,才能处世游刃有余。

引申(选择的唯一性):有的时候选择并不是唯一的,这里的饮食、美色与礼节,其实还就只是一个问题——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既然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又如何相互倾轧?但,如若把文句换成饮食当中所要注重的礼节以及婚姻(娶妻)当中所要注重的礼节呢?这就不会是这个结局了(屋庐子无法直接回复任国人)。

不过,细细品味此节内容,如果表达的是饮食礼节或是婚姻礼节的话,任国人就不会给屋庐子这样的铺垫了——礼节与饮食;礼节与美色(娶妻)本就无法分开,甚至还能给予二择一。

所以,可以说任国人在最初把饮食、美色与礼节分开,就等于开始下套了,只要屋庐子回答第一句,那么就正中任国人下怀了。

另言之,人类非常喜欢做出二择一后的选择与判断,因为很多人会觉得其中一个是错的,另一个是对的,有百分之五十的几率选到对的,若是选择到对的,自己就会非常的自豪,有的时候还会显摆,感觉别人小瞧了自己,其实,是进了别人的坑——很多时候二择一中两者都是正确的,若是不选择其中一个,就是中了偏义套路,对方就会利用这个偏义套路来让你进入更深的坑。

引申(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反用)):

为什么任国人敢(或是说能够)问屋庐子这样的问题,就因为他知道屋庐子必定会答“礼节”——儒家学派的弟子几乎都以“仁义礼智信”看做是自己的生命,哪个人会不选择自己的生命而去选择所谓的饮食和美色?

换言之,如若现在一个没有任何信仰的普通人放在任国人面前,我想他根本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有的人会选择前者,而有的人会选择二者并存,那么任国人就无法得逞,问出第三道问题了。

屋庐子的儒家思想就好比是自身的利器,而,无奈的是,天下人都知道儒家弟子重礼重义;然,刚好的是,此节中任国人利用的就是儒家弟子所持重的利器——仁义礼智信。

对于如今,自己的后路或是潜藏在内心深处并未生发出来的其实就是自身的利器——保命利器(不被利用)。这,固然没错,但还是想提醒一下的是,不同的时代世道应有不同的对待:

其一、盛世:盛世之中,应该把自己真实的那一面表现给他人看,几乎留10%的后路即可。

其二、迷世:迷世之中,应该智慧时智慧;应该愚笨时愚笨,留给自己的需要达到40~60%左右。

其三、乱世:乱世之中,身心无法安放,只能归为自己所管,留给自己的则近乎90%左右。

不同的世道,世态,有着不同的选择,不再是二择一,也不再是双选,而是从双选(盛世)到二择一(迷世),再到双不选(乱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