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

晚安,我的恐惧

2020-04-04  本文已影响0人  一言一影

记得上次鸣笛是在2008年,我当时写到:

5月19日14点28分

一个人站在屋子的中央

闭上眼睛的瞬间

眼泪象洪水一般汹涌了

那一刻  听到的不是轰响的鸣笛声

而是一个民族震耳欲聋的呐喊

2020年4月4日10:00,笛声响起。我以为我不再会有那种感觉了,可听到笛声,情绪立即进入悲伤状态,嗓子眼发紧,鼻子发紧,忍住落泪。持续三分钟。

01 纪念逝者的最好方式是好好活

12年过去了,2020年的开端显得有些沉重。

这场灾难来得猝不及防,有很多人在疫情中失去了生命,他们是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英雄。英雄倒下,多少人魂牵梦绕,留下的人是痛苦的,但随着时间终会走出阴霾,因为他们承载着逝者的生命,他们需要活出更多的精彩。

02 人都有面对未知的恐惧

在灾难来临时,人的生命显得很脆弱,甚至来不及做出反应,这种意外让人恐惧。恐惧是因为未知,不知道对手是谁,不知道它从哪里来,不知道该怎么反抗,不知道它有多强大。

想着那些在一线的医务人员得有多伟大,看着病患倒下,自己可能就是下一秒倒下的那一个,但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不退缩。当然现实中的情形究竟是什么样,我依然无法想象,或许比电视里展示的剧情更残酷更壮烈。

从最初的恐惧,到慢慢习惯带口罩有限制地出行,我们默默接收了这样的一种生活状态。祖国在这个时刻,又一次展现了她的强大。

听着鸣笛想到的就是死亡——那个所有生物最终的归宿,那个从一出生就注定了的归宿。这是个无比确定又无比公平的事实,可人为什么还是会恐惧呢?依然是因为未知,因为不知道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不同的信仰界定了死亡后不同的状态,那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呢?死后仅仅是一抔灰尘吗?有的说法,死即是生前的状态,可生前又是什么状态?那也是一个世界吗?

这些都太烧脑,多少哲人都无法解释和定义的,不想也罢,想不明白死,那就想想怎么好好活!

想明白了“物质财富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在满足自己生活相对自由的条件后,再多的财富就是数字”,这是一种平衡自己没钱的说法,但切不可用这种说法劝慰自己可以不用努力生活!生命的质感还是很重要的。

“人都会死”的言论有时会给人带来消极思考的情绪,和“为什么活”一样。可消极是一种活法,积极也是一种活法,为什么非要生活在灰头土脸的状态里呢?活得象太阳一样不好吗?当然象月亮一样的时刻也是必不可少的,阴晴圆缺本就是万物的常态。

03太阳照常升起

很佩服人的适应力,即使再恐惧的东西,看几天也就“无畏”了。其实恐惧还在,只是换了一种面对它存在的方式,会让人更努力地活出自己的潜能去对抗恐惧。

这像不像一对矛盾体,当我们没有办法消灭它时,就让它好好呆着,我们可以建立更强大的力量去对抗和制约它,甚至可以温柔地和它交流互道晚安,“晚安,我的恐惧”,看着那个弱小的存在一天天萎靡不振无所作为时,竟然心生怜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