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天干地支的合化冲一直是四柱八字的难点,合不合,化不化,或者合了化了,原五行是否还在,在多少?一直是焦点。其实理法并非难点,无非也就是几种合法,化又不化的条件。即便是背诵也非难事,但依然很多人搞不起其中的所以然,我的认为是理法之本没有通,因此即便是倒背成诵,也难通达。
一如这世界,且不论各大宗教对于宇宙的真相各有说法,即便是在人道中,对于意识、物质的不同偏执,产生了唯心、唯物的互为争论,就像两人站在一个葫芦的腰线,相背而论。却很少有人真真的先忘掉一个“我”,去追溯意识与物质的本原——“我”便是最大的执念。
今日与一师傅讨教,谈及一个心象。八字原是观测一个人能量的客观工具,但看八字的人一旦进入被测者八字的能量世界,被测者消失了!在整个被测者的八字能量场中,观测者却成了主角,这真是一个让人愤懑而可笑的现实。这不由想起了量子物理中的“测不准原则”,任何粒子的运动随时可能被观测者干扰。在那一刻,客观与主观消失了,或者说叠加了。
不但主客观的问题,还有观测者的角度问题,否则又为何有了: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了?又为何有了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之分了?因此无论是测量天体还是人事,平行坐标的观象,以及多维思维以及换维思维才是拨雾见真的征途,如是这般那还有功夫去争辩了?
好,收回来接着说我们的天干五合与十天干!
首先依然要提及十天干到底是什么,其实早在《黄帝内经》已经记载: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木星,将木星在上升阶段产生的阳性性质定为甲木,将木星在下降阶段产生的阴性性质定为乙木;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火星, 将火星在上升阶段产生的阳性性质定为丙火,将火星在下降阶段产生的阴性性质定为丁火;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土星,将土星在上升阶段产生的阳性性质定为戊土,将土星在下降阶段产生的阴性性质定为己土;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金星,将金星在上升阶段产生的阳性性质定为庚金,将金星在下降阶段产生的阴性性质定为辛金;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门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溪。其味咸,其类水,其畜猪,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水星,将水星在上升阶段产生的阳性性质定为壬水,将水星在下降阶段产生的阴性性质定为癸水。
了解上述后,我们就可以放出二十八星宿图了,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其实是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更高纬度的理解是空间维度位移的坐标,具体如下:
东方青龙七宿:角、亢、氐(dī)、房、心、尾、箕(jī)
北方玄武七宿:斗(dǒu)、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lóu)、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
而,中国古法的二十八星宿图,就是古巴比人提出的黄道十二宫,古巴比伦人对这些星座进行了长期观测,通过观测定出了黄道,又把黄道分成12等份,每等份30度,称为1段。太阳在12个月内绕黄道运行1周,因此它在黄道上每月运行1段。其中“宿”也有“宫”的意思——这样,黄道上的12段便成了“黄道十二宫”。黄道十二宫的名称与黄道附近的12个星座相同,即白羊宫、金牛宫、双子宫、巨蟹宫、狮子宫、室女宫、天秤宫、天蝎宫、人马宫、摩羯宫、宝瓶宫和双鱼宫。
在中国古法中,就有一种历法就是十月太阳历,《管子•五行》有如下记载:日至,睹甲子,木行御……七十二日而毕;睹壬子,水行御……七十二日而毕。就是将一年分为五季,每季七十二日,每季两个月,五行计360日,最后五至六天为过年日。于是也有了这样的图示:
在掌握太阳在黄道十二宫(古称二十八宿)上,于是我们发现每当太阳走到一月(甲月),在地球上看太阳,地球背对就是六月(己月);当太阳走到二月(乙月),地球背对的就是七月(庚月);当太阳走到三月(丙月),地球背对的就是八月(辛月);当太阳走到四月(丁月),地球背对的就是九月(壬月);当太阳走到五月(戊月),地球背对的就是十月(癸月)……。
《遁甲经》中有云“戌亥之间,奎壁之分也;辰己之间,角轸分也。故五运皆起于角轸。甲己之岁,戊己黅天之气,经于角轸,角属辰轸属巳,其岁月建,得戊辰己巳,干皆土,故为土运。乙庚之岁,庚辛素天之气,经于角轸,其岁月建,得庚辰巳,干皆金,故为金运。丙辛之岁,壬癸玄天之气,经于角轸,其岁月建,绘甲辰乙巳,干皆木,故为木运。戊癸之岁,丙丁丹天之气经于角轸,其岁月建得丙辰丁巳,干皆火,故为火运。夫十干各有本气,是为五行,若五合所化,则为五运。”
一层层拨开了,我们便可知天干五合其实是天体能量之间的和合流转,把地支(地球自转)的能量因素考虑进去后,合不合,化不化,加上合化的口诀,基本上就可以清晰判断了。
我们说天干五合,除开理法,更重要的是引申出一个观测以及思维角度和纬度的问题,宇宙太大,在变化,是变易的,因此,少些争吵,多一些探索,去观察。
三祖僧璨在〈信心铭〉中说「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有人说一个“唯”又设立了边缘——不执不念未必就是道,一执一念也可谓是纯净。守与不守,执与不执其实都是一种固态,有与无,都是边见,也是洞见。山河大地就不是虚幻的么?如果从不生不灭的角度看,沧海桑田,成住劫空,也只是变化的现象而已。区分动静二态,却是不易之事。当下,也是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