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

怎么用中学物理知识解释“悬崖未到早勒马”?

2019-03-22  本文已影响10人  物理一百分

对于已经学了不少物理知识的初中生朋友们来说,应该对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深有体会了,身边的万物处处都蕴含着物理知识,只要有一个善于观察各种物理现象的眼睛,做到见物思理,就能够非常有助于理解诸多物理知识和规律。

比如说,对于初二的同学们来说,正在学习力学,初三的同学们也正在复习力学知识,这些知识不管是重力、弹力、还是摩擦力都与生活息息相关,就连我们走路、拿东西、坐车等等都会遇到各种力学知识。

这些力学知识可以解释很多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今天我们就用一个力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惯性”,来做一些生活物理知识应用的解释。

惯性现象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非常普遍遇见的现象,而在中考题中,此类题如果出现就属于送分题了,因此,初学者以及初三复习的学生们一定要牢牢掌握。在中考题中此类题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简单题、实验题等形式出现。

有一句话叫做“船到江心抛锚迟,悬崖未到早勒马”,为什么要早勒马呢?

我们用惯性知识来解答一下,并且尝试用惯性知识解答更多更常见的物理现象,并在最后总结一下有关惯性的初中必须牢固掌握的基础知识!

对于这句诗,其物理解释是,【人和马原来都处于运动状态,如果到了悬崖边再勒马,马由于惯性会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前进,这样人和马就会跌落悬崖,从而造成伤亡事故!】

物理解释就是这样简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利用惯性解释现象主要分为三步:

【1.确定研究对象,并搞清楚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状态;】

【2.说明研究对象以及其他物体或者物体的一部分受到外力作用后,运动状态发生怎样变化;】

【3.由于惯性,研究对象或研究对象的一部分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出现什么结果!】

再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

人从运动的自行车上跳下来,往往很容易摔一跤甚至连翻几个跟头,为什么?怎么下车好呢?

规范的解答是:以人为研究对象,原来人与车一起运动;人从车上跳下后,人的脚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减速,但是上身由于具有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运动,导致人摔跤。怎么避免摔倒呢?那只有想办法让身体的上下两部分都就可能速度一致才行,因此,可以在下车时向前用力推自行车一下,或者等自行车停下后再下车等办法。

人在在走路时,如果脚绊到石头,则会向前摔倒;如果脚踩到西瓜皮却向后倒,为什么呢?

规范的解答是:原来人走路时处于运动状态,当脚绊到石头后,人的脚由于受到阻力作用而停止运动、而人的上身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于是人向前栽倒;当人踩到西瓜时,脚下摩擦力减小,运动速度变快,而人的上半身由于惯性要继续保持原来的速度,因此人上身的速度小于脚的速度,于是人向后倒!

类似的生活惯性现象还有关于安全带、汽车座椅头枕、套紧锤头、泼水、拍打衣服灰尘等等。都可以运用以上三步解决问题!

到此我们来总结一下关于惯性的相关物理知识如下,初二初三的同学们都用得着:

1.惯性即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无论固体、液体、气体,也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

2.决定物体惯性大小的是物体的质量,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其运动状态就越难改变,即惯性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小,其运动状态就越易改变,即惯性越小!

3.惯性不是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这是两个概念,本质不同。牛顿第一定律也就是惯性定律指出了“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原因,是一条运动定律;而惯性是“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

4.惯性不是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而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与外界因素无关,惯性是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因此,不可以把惯性说成“惯性力”、“惯性作用”,也不可出现“物体受到惯性作用”、“克服物体的惯性”、“消除惯性”等错误说法!

​以上就是有关“惯性”的全部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初中生朋友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多联系各种生活中的相关物理现象,一旦遇到此类题一定要势在必得!

中学生朋友们,物理有趣且有用,为了美好的未来,加油!

更多中考物理知识方法归纳与易错点重难点总结,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物理毕业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