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老父亲退休后变成了“黏小孩”,这个大叔找到了立竿见影的解决办法

2021-01-24  本文已影响0人  冷眼观史

人到中年,自然有成熟的魅力,但也有很多的无奈;最要紧的就是两个,上有老,下有小。

如何来应对熊孩子,相信大部分父母还是能找到办法的,毕竟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有一定权威性的,再不济,还是老师和其他大人来约束他,问题不是太大。

可要说到老人,尤其是自己的父母呢?恐怕有些人就要摇头了。

刘明是一家国企的中层干部,事业顺利,家庭和睦,但最近他对自己的退休的老父亲,却有太多的苦水要吐。

原来,刘明的父亲是一个机关干部,退休前工作比较忙,但他乐在其中;退休了倒是闲下来了,可人也垮了,不知道该做点什么,也不知道说些什么。

刘明是个孝子,原本每天都要回父母家看看,可父亲每次都不说一句话,躲在角落里唉声叹气,这让他感觉非常非常压抑,有点不敢去父母家了,但这样父亲又会让母亲打电话问,刘明非常矛盾,也不知道该怎么让父亲振作起来。

笔者也对这个问题很头疼,不过在最近看了美国作家格雷丝·勒博和芭芭拉·凯恩所著《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后,有些豁然开朗,也就把这本书也推荐给了刘明。

格雷丝·勒博和芭芭拉·凯恩是拥有超过超过30年资历的临床社工师,二人1982年共同在美国马里兰州贝塞斯达创立一个全国性的看护网站“暮光服务网”,旨在协助个别家属关怀和照顾家中长者,并解决亲人散居各地所带来的种种问题等,这就让他们总结了很多的经验。

书中列举了依赖型父母、泼冷水型父母、自恋型父母、控制型父母、自毁型父母、恐惧型父母等六种常见的困境中的父母,应该说,每一种对子女都是一种煎熬;但我们要记住一点的就是,这是自己的父母,是世界上最亲的亲人,他们也不想这样,他们也很痛苦,我们作为子女,应该让他们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安度晚年。

这里我还是以刘明为例,来谈谈他和父母的相处,以及后期的改善。

刘明的父亲曾经是一个说一不二的人,是全家人的依靠,用刘明的话来说,父亲一直都是他的榜样;但现在,父亲却成了一个失落的老小孩,而且还离不开刘明,希望他能尽量多的陪在家里,大事小事都要刘明和老伴去做,宛如一个寄生儿;更严重的是,刘明不在家的时候,父亲的情绪明显更不稳定,也会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

刘明很崩溃,但日子还在继续,他开始尝试着阅读《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从中找到跟父亲沟通的最佳办法。

书中有很多经典案例,每个案例都列举了父母可能出现的问题行为,以及子女的应对模式,刘明从中发现了很多跟他一样的子女,也开始把心态放得更加平和,不再那么抓狂。

按照书中的指导,刘明首先摆正自己的心态,设身处地地从父亲的角度出发,了解到父亲是因为一下子接受不了退休后的巨大失落,从忙忙碌碌到无事可干;于是,刘明试着给父亲报了老年学习班,是两个父亲最爱的项目:围棋和太极拳。

父亲刚开始无动于衷,很排斥,后来在刘明和老伴的耐心劝说下,到学习班报到上课了,这之后的经历,让刘明感慨万千:父亲又找回了年轻时的感觉,高超的棋艺和太极拳法,让他成了学员里面的老师,每天都有一群老伙伴围着他,根本就没有时间跟刘明和老伴抱怨了。

经过这个事情,刘明父子的感情更好了,而最让刘明开心的就是,父亲有了自己的完美人生,并且还在不断地延伸。

而书中对泼冷水型父母、自恋型父母、控制型父母、自毁型父母、恐惧型父母等五种类型的父母,也给出了解决的办法,笔者觉得有一个共通的地方就是,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态放平,要从父母的角度出发,不要事事都想着自己,这样才能真正走进父母的内心,让他们继续自己的人生。

笔者认为,书中还有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优雅快乐地变老,说到底,每个人都会老,这是一个铁律,要想让自己的晚年更幸福,孩子们也开心,一个必要的手段就是未雨绸缪,要给自己提前规划,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自然也就不会跟子女们发生矛盾了。

如果你也正在跟老去的父母拉锯战,不妨拿起《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找找解决之道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