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喝酒那点事
元旦抱团前往武功山看雪,第一天晚上在山庄有其他队的两男生因为喝醉了大打出手,第二天沦为所有人的谈资。
第二天结束行程时候,吃晚饭的时候同桌的一个青岛爷们自带白酒,给喝酒的人倒上,几个人喝个几口觉得不尽兴,青岛大哥又买了本地的酒请大家喝,很多中国人就是这样,即使萍水相逢,只要几杯酒下肚,大家就能天南海北的聊起来,好的像结识多年的兄弟姐妹。
看着他们因为喝酒微微发红的脸,不自觉提升的音调,我突然想起本来此行我也是买了酒的,准备第一天在睡觉前喝一点,只是觉得在白雪茫茫的深山,或许还有星空,和同行结识的人喝点酒,是件很浪漫、有意义的事情,但是考虑到第一天徒步就约五个小时,可能还会走夜路,不想再负重前行,还是把它放在了车上。
除了白酒,我就是在喝鸡尾酒的时候会醉的比较快,通常一杯下肚就开始头晕,身体有点不受控制,庆幸的是我酒品比较好,喝完自制力比平时还要好几份,不吵不闹,走路还能走直线,清醒地记得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记得第一次喝酒,喝的就是一整杯白酒,那时候只是错把婶婶给妈妈的白酒当成了白开水,一口闷完,喝完才反应那是酒,整个喉咙都是辣辣的,整个人被酒气包围,从那以后我对酒就没有什么好感。
作为一个女生,无论什么时候,父母总是耳提面命出门在外不要喝酒,但在家的时候,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时候除了我都在喝酒,他们又会逗我问我喝不喝酒。
第一次喝啤酒是和爸爸一起,夏天的晚上爸爸喜欢一边吃饭,一边喝一瓶啤酒,有一次就给我倒了一杯,闻着那怪异的的气息,小小的抿了一口,我的评价就是像是喝了过期的面汤的那种感觉,有点反胃。
有一次看见婶婶家新买的果味啤酒,说很好喝,给家里买酒的时候就买了一瓶,甜甜的味道,略带汽水的感觉,从此爱上了果味啤酒,再后来也慢慢接受了啤酒,但那个时候只是小孩子喜欢饮料一样喜欢啤酒,没有别的目的。
第一次场应付喝酒是在大学的第一次班级聚会上,班长找人拿了十几箱啤酒,男女混坐,每个人的面前都摆着倒满了一杯啤酒,官方介绍完辅导老师就是大家一口闷,接下里就是班长带着班级干部轮流喝酒,不喝,喝少了都不行,非得闹半天,只能喝,那是第一次深刻的认识大学的不同,介于社会和学生群体之间,太多的自由也意味着太多应酬。
后来也慢慢习惯,踏入社会的应酬比在大学来的更强硬一些,多少带着无可奈何,刚开始工作一年我可以说酒量暴涨,过年回家回家喝酒的时候,大家惊讶都很惊讶于我的改变,在他们心里乖乖女应该滴酒不沾。
当和同事的应酬越来越多,喝酒的场合越来越多,我渐渐感到厌烦,我在想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明明很讨厌喝醉时候身体不受控制的感觉,却又一杯接一杯的喝。我开始慢慢控制喝酒的次数,凡是不必要的应酬能推就推,后来逐渐开始不再外喝酒。
现在的我更喜欢在睡觉前喝一杯红酒,微醺的感觉更容易入睡,或者周末买一瓶鸡尾酒,中午吃饭的时候喝,自己做的午餐瞬间有了仪式感,抑或是偶尔约上好朋友,大家一起浅酌几杯助兴。
喝酒这件事我向来不反感,只是讨厌喝完酒变成酒品不好的酒鬼的人。或微醺,或微醉,做大醉都无妨,只要在合适的场合,和合适的人。喝酒除了满身的酒气和呕吐的污秽,也可以变成一件浪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