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海文章集心理

没关系| 我们并不是总能被喜欢

2022-01-25  本文已影响0人  凌乱思绪

今天想分享的,

是关于在简书社区投稿的经历。

在前些天写完续火花的故事之后,我把这篇文章在相应的专题进行了投稿。

如果有幸能够得到编辑的认可的话,那么这篇文章在一段时间里就会获得非常高的推荐量。

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在每个编辑的专题下都过稿一次。

但在以故事和小说为主流内容的平台上,我写的随笔就显得有些冷门。

好在,简书里也有专门的随笔投稿通道。

可惜,我提交的稿件从来都没有被审核的编辑认可过,包括这次的稿件,全部都被退了回来。

这对于一个内容创作方面的新人来说,应该是常态了。

明明是想把自己精心准备的东西与别人分享,但有些时候别人却很难认可你的想法。

但是就在昨天,我的这篇退稿被社区主编收录进了《超级权重点赞文章汇总》,上了昨天的日榜。

这个意外的转折让我想起了之前在手机便签里写下的一句话:

不是总能被喜欢,但总会有人喜欢。

在最开始被退稿的那段时间里,

我首先做的事情是贬低自己。

“你看吧,写得这么烂还去投稿,果然被拒绝了。”

当我看见消息盒子里的“稿件退回通知”的时候,往往就会陷入自我怀疑中。

为了得到该专题编辑的认可,我开始翻阅该专题过审的稿件的内容,想要了解编辑的阅读口味。

但令人头大的是,当我开始有意去迎合别人的喜好去写东西时,我往往写了短短几行就写不下去了。

我就这样一直盯着电脑屏幕上那个不停闪动的光标,在心里不停地纠结着:

这么写大家会喜欢吗?

这样是不是太主观了?

举这个事例会不会冒犯到别人呀?

过去,写东西应该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可是当心里被这些想法占领之后,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写不出东西来了。

我不想让笔下的“我”,变成其他人眼中的“你”。

其实,在某些不被别人认可的时候,我经常会给自己加上一个自我认知:“这样做不好,我不能再这么做了。”

因为在生活中,遭到别人的质疑是一件令人难过的事情。

所以我会有意识地想要达到众人眼中的标准,以此证明自己的能力。

但是当我带着迎合的念头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即便是自己喜欢的写东西这个爱好,也变得没有意思了。

幸运的是,我在思维混乱的那段时间里收到了简书上一些网友的鼓励,说我的文字还挺有趣的。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条评论是这样的:

“友的文章很有生活的味道,决定长期关注!”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心里多了这样的想法:

“没想到我这样的文字也能被一些人喜欢呀。

我希望写出一种风格,让大家一眼就能认出我的文字。”

但实际上,

我在写东西上面临的困境也倒映出了我的生活。

一向缺少自信的我,总是害怕听见别人对自己的质疑:

“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你为什么不那么做?”

“这样是行不通的。”

“为什么你连这些都做不好啊?”

在面对这些否定的态度时,我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怀疑自己,质疑自己的能力,却没有去思考那些否定里的原因和对错。

所以我渐渐接受了这些从外界传递给我的想法。

因为相比起自己开辟一条新路的不确定性,我曾经更倾向于选择已经有人走过的路。

久而久之,我好像失去了独立判断的能力,只能迷茫地跟随着别人走过的痕迹,成为了他人眼中没有主见的人。

但我预想的结果并没有发生,当我想要得到一部分人认可的过程中,我仍然会遭受到来自其他方面质疑。

看着面前这些分岔路口,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迷失了方向。

今晚坐在电脑桌前写下这篇文字的时候,

一个朋友给我发来了一张“夜宵照”,是一碗螺狮粉。

看着他碗里的螺狮粉,我仿佛能感觉到从屏幕里溢出的味儿了。

我皱着眉头在聊天窗口输入了一段文字:

“为什么你们会喜欢吃这种东西啊?这味道真是受不了呀!”

但想了一会,我把手指从即将触碰到的“发送”键上移开,按下了删除键。

“也是啊,无论做什么事情,总会有人是不能理解的。”

就好像我不能理解身边有些朋友对螺狮粉的喜欢一样,

光是闻到那味道我就远远地跑开了。

每个人对于酸甜苦辣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

说真的,如果把生活比作一场厨艺大赛的话,我想我会选择烹调出自己的那份专属味道。

毕竟在生活这场盛宴里,我所能做的,仅仅是取悦一部分的食客,不是吗?

在前几天写完续火花的故事之后,有朋友告诉我说这个故事也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好朋友。

听到自己写的文字能够对其他人有所触动,真的开心。

也谢谢朋友们的鼓励和建议。

希望这份文字热情能够一直坚持下去,不求温暖,但有温度。

以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