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摄影艺术之美(四)
“不懂得摄影的人,将是未来的文盲。”——拉兹洛·莫霍利-纳吉
“The illiterate of the future will be the person ignorant of the use of the camera as well as the pen.”——Laszlo Moholy-Nagy
六、理性思辨——好照片可以是有哲理深度的
6.1 摄影蒙太奇
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两种人生,1857年》
* 摄影蒙太奇,也叫照片拼贴,是指将单独的照片合并成一张图像,是突破摄影记录性的重要手段
6.2 从照相到造相
杰夫·沃尔《死去的士兵在交谈,1992年》
* 这幅照片的场景在摄影家的工作室内塔设,由专业演员扮演场景中的人物
* 照片是用Cibachrome透明底片摄制的,高2.29米,宽度超过4米,装裱于一个灯箱上
* 战争的荒诞性、战争中人的异化、战争的常态化
6.3 自我表演
辛迪·舍曼《无题电影剧照3号,1977年》
* 以扮演性的自拍照反映西方社会不同年代经典女性形象
* 用相同的面孔同一副表情对女性刻板角色进行讽刺
* 关于看与被看的复杂关系、观看的权利关系的思考
6.4 现实的崇高化
安德烈·古尔斯基《蒙帕纳斯,巴黎,1993年》
* 古尔斯基的照片常将现实抽象化、崇高化
* 巨大的尺幅,无边无际的房间,令人思索人类生存的现状
6.5 现实的抽象化
米什卡·汉纳《科罗娜多养殖场,得克萨斯州,2013年》
* 以上帝视角观看人类活动,将现实抽象化、陌生化
* 从空中鸟瞰这个奇怪的形状,仿佛是地面上一块巨大是污渍,但事实上这是一家养殖场,照片折射出食品产业的工业化和商品化。也呈现出人类的整体生活状态
* 对谷歌卫星地图进行截屏,再手工将数百张图片拼接在一起,以获得出色的细节表现
6.6 现实的重组
洪浩《我的东西,2002年》
* 以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日常物件为题,在物件的排列、转换、重复之间呈现的共有空间,仿佛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物质世界是由物件和碎片构成的
* 先将每日的消费物扫描,然后进行电子存档,最后在第二年用电脑将它们连接成作品的图像
6.7 时间的分层
西蒙·诺福克《刘易斯冰川1963(A),肯尼亚山,2014年》
* 照片旨在展示非洲肯尼亚山刘易斯冰川的消融程度,照片中的火线,其线路正好是冰川在1963年是消融的边缘
* 对景观进行视觉布置,以此探讨人与自然、社会的问题
* 使用隐喻、寓言和象征手法构建起一个想象的空间,使观众能够投射自己的想法和反应
6.8 时间的流逝
杉本博司《剧院,1978年》
* 拍摄美国电影院室内场景的照片,光线都来自正在播放电影的屏幕
* 不同类型的电影会产生出不一样的照片,因为不同类型电影的平均亮度不一样
* 光芒在整个剧院闪烁,场景看上去有趣而神秘,从某种意义上讲,甚至有一些宗教意味
摄影艺术之美更新完毕,谢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