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叔和他的伙计们》之惑
中国好诗歌 | 新蓝月 | 来源:『王芥草堂』 |
---|
大叔和他的伙计们
文/晓君一生何求
大叔的菜园,不足一亩三分
种了大蒜,大葱,茄子和辣椒。养一群鸡狗鹅鸭
他是个本分的庄稼人。一口老井旁
佝偻的身躯,锄着荒草。
这些年,他还种了一些
辛酸,在时间里。“你看,
石屋还在,石墙还在,石磨、水瓮也在。只是,
这些伙计们不会喜新厌旧。
不像树上的那些鸟。”
我走出老远,他喊了一声:孩子
有空再来。我一回首,脚,崴地好疼
阿芥读诗
在准备解这个前,我将此诗发给一位老师,请他帮忙看看,老师的答复让稍感意外:“第一首,只有两行是诗,其余是散文。第二首,可以看成是微型散文诗”。哈,我本意是想请先生批一下该诗的内在情思的,先生却从诗艺形式上加以精到点评,不过,倒也是一针见血。
老师所说的“散文”,一是指这首诗的诸多“象”,是通过表述的方式,直接推出来的,出现散文化特征。如前四行中有关菜园的“大蒜、大葱、茄子、辣椒、鸡狗鹅鸭”等诸多客观物象,和后五行中“石屋,石墙,石磨、水瓮 ”,几乎都是一股脑推出来的,显得杂乱无章,也显得拥挤不堪。在诗特别是在短诗创作中,意象不在多,而在于能否立象尽意,托物言寓,造景抒情,比如本诗中”佝偻的身躯 “就足以将一个人的老态与“辛酸”表达出来,而不必说到他的白发,皱纹,拐杖等,当然,多与少是相对的,根据需要与巧妙的处理,有时列举众多意象,也会起到奇妙效果。二是指诗歌的“言”,即所谓的诗性语“言”,通过富含修辞,语境优美,分行停顿、韵律等体现出语言的魅力与张力,是诗歌必不可少的要素。本诗前四行,由于这些要素表现效果不明显,乍读下,的确像读一篇散文。
然而,就在这时,作者突然写到:“这些年,他还种了一些/辛酸,在时间里”,涓涓诗意立时就出来了,甚至可以说这两行一下子把整首诗歌救活了。再往下读,后五行也自然生出了诗意。我在初读后给作者留言,谓这两句为诗眼,实乃以点带面,画龙点睛之笔,起到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当然,意象的表达与技巧只是形式而已,诗歌的“意”才是灵魂所在,这也是引起心灵共鸣的途径。好比外表美与心灵美,心灵美所产生的气质,更能打动人心。
那么这首诗的立意是什么呢?诗人如此布局,难道是有意为之?再一点,在有点睛之笔的情况下,散文化之表象难道反而是一种洒脱的诗歌技巧了吗?显然,“辛酸”应是全诗的重心,也是主线,诗之立意是以辛酸唤起读者的心灵感应,再唤醒存于人类内心底处的那一点善良、同情与关爱之心。全诗的物像意像应该为这一立意服务。
回头看, “一亩三分地”,京津方言,喻地界狭小,微不足道,引申为个人生活圈子,传说明清君王为了显摆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在中南海划出了一块土地,每年“亲耕”,而这块地恰好一亩三分。作者引用此典来定义菜园,事实上把菜园已引申为老人的生活圈子了,并且有反讽的意味。在罗列了菜园里“种了”不同时令的果菜后(这可是神菜园哈),特意指出“他是个本分的庄稼人”,通过“一口老井”的象征,确认了这是乡下场景。
句中“佝偻的”不如“佝偻着”形容词动用好,以照应后句。至于“种了大蒜,大葱,茄子和辣椒。养一群鸡狗鹅鸭”一句,的确是败笔,假如这些不是老人的“伙计”,还是裁员些好。即便是伙计,因为立意并不在标题,亦可减裁。
令人费解的是“喜新厌旧”和“树上的鸟”究竟喻指什么?“这些伙计们”明指暗指又是指谁呢?如果那些石头物像代表旧,新又是什么呢?鸟会动,有自由属性,且倦鸟也会返巢,老人的话与辛酸有什关系呢?莫非立意升华了?可又不像是升华啊,这些芥都不能解。老人的“话”让芥陷入困惑中,不客气地说,还是诗人没有处理好物象映射、呈现同要表达的情思之间的关系,诗歌忌乱,更忌晦,让人莫名其妙时,就是失败了。
尾句老人的“喊”是温暧的,“孩子”一词增加了温度,“有空再来”也隐示了老人的孤单。“我一回头,脚,崴地好疼”——崴,有受惊或不小心与慌乱的意味,“疼”则喻示心疼,是对辛酸做出的反应,是长久的,这一意象虽然奇,原意是好的,但依然立象不准确,没处理好与要抒的感情的关系。此外,崴地?应是“崴得”好疼吧。
总之,本诗也许是对不可散文化的思维定式的一个挑战,若是妥善处理好物象关系,准确立象立意,用词多加锤炼,倒也未尝不是一首好诗。另外,作者通遍隐喻,诗中并未插入个人主观抒情,而是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是一种比较高的创作境界,对诗歌技巧与语言驾奴也有很高的要求,此祝诗人越写越好,百杆头,更进一步。
2018.3.10
<<上一篇 | 来源:『王芥草堂』 | 这是最新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