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每日500字每日1000字 坚持100天每日500字

寻迹白鹿原

2016-06-12  本文已影响108人  林深见鹿qm

01

一个多月前,2016年5月2日《白鹿原》作者陈忠实在西安西京医院病逝的消息铺天盖地而来时,内心有种很无奈的遗憾,看电影《白鹿原》时就默许过自己等有一天回到大西安,一定要去塬上看看,感受下关中平原仁义白鹿村的民俗风情,随着陈忠实之死,内心这个声音愈加强烈。

02

忘不掉2012年《白鹿原》电影中那一望无垠金灿灿、齐刷刷的麦浪、大碗的油泼面、还有那一声吼的华阴老腔。而这一切,都是远在杭州的我心里家乡的样子,小时候在麦地里打滚,麦浪虽不及塬上的大片,甚至记忆中家乡自家的麦粒也极少是饱满的,西北干旱,家乡多山坡,除非春季雨水充足麦粒才会圆润饱满。记忆中风吹过麦浪的场景很动人,我扎着小辫儿,在崎岖的小路开心的数着沉甸甸低着头的麦子,再大吼着给妈妈汇报的情景在看了电影后时常在脑海浮现。

妈妈就是用这沉甸甸的麦子养育着我们一家老小,收割麦子后一大碗热腾腾的油泼面是对庄稼人最真诚的馈赠,只有这个时候,大碗的油泼面是管够的,爸妈哪怕自己少吃点,对出卖力气活的麦客和孩子也是要多少有多少,这是对下苦的庄家人最真诚的敬意,对孩子最宠爱的滋养。

末了还会再问一句:你吃饱哦,不够我再去下面,今年收成好,咱自家的小麦磨的面可千万不要客气。

03

有人说白鹿原是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厚土的缩影,白鹿原的民俗风情就是八百里秦川的大雅大俗。

白鹿原的得名,相传曾有通体白色的神鹿出现在这里,于是被视为吉祥的风水宝地。其实,白鹿原是一片由奔腾的渭河水冲积而成的黄土地,南北宽约十公里,东西长约二十五公里,现今分属于西安的长安区、灞桥区和蓝田县。这里平均海拔约六百米,水深土厚,两边有浐河和灞河两条河流过,白鹿原上民风朴实农业耕作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04

在前两天大风小雨后,早晨空气湿润清新,天气放晴,早上还没有了前两天的燥热,飞扬的灰尘也回归了地面,在这样的早晨驱车白鹿原。

从路标指示一大批高校开始,我心里估摸着到白鹿原周边了,沿路两排大白杨在阳光下晶莹剔透,树枝在风中摇曳似挥舞着双手列队欢迎我们。路边地里果子青嫩娇羞还没完全成熟,摆樱桃的商贩稀稀拉拉在路的两边,看到有游客把车停在路边正在讨价还价,开车在两旁矗立着白杨树的公路上飞驰,某人要求:来首High歌吧!看着眼前一群骑行的学生快速飘过,散发着青春的朝气,车里音乐放到最大声,疾驰在空旷的大路上,真忍不住会很high。此时可以想象一下,你在沿着美国加州的海岸线疾驰,棒呆!

随着视线越来越近公路两旁光着臂膀晒麦子的男人憨憨的身形魁梧,娴熟又轻松的划拉着地上晒的麦子,树荫下乘凉的爷爷奶奶说说笑笑,满足又幸福的看着庄稼人的每一个动作。

05

终于到了塬上,停车场边硕果累累的杏树似招摇着自己的功德迎面扑来,远处看,杏子挂满枝头青青大大嫩油油。脚下是肥沃松软的塬上土,此时由不得自己脱口而出:白鹿原是个好地方!

走进民俗村,除了清一色的小吃,小店装修多以农家土灶为主,没有小说中最最重要的祠堂,但“仁义白鹿村”的大钟挂于入口处。

站在大钟前的台阶上看着远处的土地,没有麦田,俯瞰着远处的蓝田县,高楼林立喧闹斐然。此时,身后鱼疗店里飘出上世纪80年代爆红歌舞厅的歌曲时,再看看旁边的小朋友,喝着大椰果的样子,咦,说好的民俗呢?

想象中的民俗村应有大片大片金灿灿的麦田,田垄上应是弯腰割麦的麦客,带着草帽,肩上挂着毛巾,垄上放着水壶,渴了,就坐在麦垛上,提起水壶便喝起水来,喝完再低头继续割麦。或该有农家乐给游客体验生活的地儿,可以去现场割麦感受每一粒小麦的来之不易,感受农民的劳作的辛苦。可是,这些都没有。

都说:看景不如听景,来找景恐怕更是会让人失望的。

带着电影所传达的视觉效果和画面质感找景,显然更印证了这点。白鹿原最震撼的莫过于壮阔的金黄色的滚滚麦浪的画面!镜头下关中大地的苍茫与力量让多少人心驰神往。

而当呈现的眼前的不是一望无垠的麦田,旁边田垄上割麦后留下的高高的麦茬,显然机器已经取代了麦客割麦,当然那高高的麦茬也说明机器比不上人细致。自《白鹿原》电影后,白鹿原在快速被熟知,开发还不够成熟,村里保留有古朴的痕迹但也夹杂着格格不入的声音,还没有真正发展成有特色够古朴的民俗村。

白鹿原远看象山,曾在回家的高速上我无数次以为那是蓝田县的一道山。今天近距离接触,才愿意承认这个竟是立在蓝田县的一个塬,这就是所谓的白鹿原。在这里发生的大雅大俗的故事被先生写出时,先生肯定没有想到如今它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当陕西首座白鹿原影视城7月建成开放时,我想我一定会去。

06

有一种情节,是答应过自己一定要去完成的,写出这篇,也只是给4年前的自己一个答案,满足心中的一个美好期待而已,必须承认,白鹿原上辛苦耕作的农民构成了故事的根基,两代人恩怨纠葛构成了故事的主题,最终陈忠实走了,白鹿原这部渭河平原五十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班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永远留在了我们心中。

想象一下当陈忠实对妻子撂下这句“这次豁出去了,如果如果还弄不成,就回家养鸡去。”时,那种奋笔写《白鹿原》的决绝,“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的豪气,至今让人感觉亲切感人,没有豪言壮语,很结实、很实在的一句话,再想想一下他说的“创作是最孤苦伶仃也是最诚实的劳动”时,他当时该有有多么孤独,又该是多么的硬气。

现在,当越来越多远方的客人慕名而来,重温陈忠实笔下的白鹿原。应该,不管未来白鹿原建设发展成什么样子,它始终代表的是农村斑斓多彩生活的缩影。陈忠实死后有人说:“原上曾经有白鹿,人间从此无忠实”,也有人说“曾经塬上多苦难,而今繁华因先生“或许,这就是白鹿原的价值所在,感恩先生,不管先生是在与否,来白鹿原的人始终会如这塬上的小麦,一茬接一茬,一年又一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