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才是领导者成功的法宝
原创: 行动教练订阅号
作者: 行动教练创始人 季益祥
美国创新领导中心(Center for Creative Leadership)曾经针对191位成功的企业领袖做研究,发现这些人成功的关键,在于他们善于制造发问机会并懂得提问。
而这些企业领袖也发现提问的惊人力量:提问可以让人思绪清楚,激发创意,指引出做事的新境界与新方向,同时激励组织与个人向上学习。
今天给大家分享美国创新领导中心代表人物哈尔·格雷格森(Hal Gregersen)的研究成果。
美国创新领导中心是隶属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下的斯隆管理学院,哈尔·格雷格森(Hal Gregersen)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领导力中心执行主任、斯隆管理学院创新领导中心高级讲师。
哈尔·格雷格森认为,未来最重要的领导力技巧就是提问——只有提出正确的问题,企业才能另辟蹊径,找到创新的解决之道。
格雷格森也因在这一领域的洞见,被授予2017年“思想家50人(Thinkers 50)”领导力奖。
格雷格森曾写过《创新者的基因》一书,提到了创新者必须具备五种特质,哪五种特质?
观察、提问、交际、实验和联系。
提问是五种素质中非常重要的素质之一。
格雷格森认为,越是企业的高层领导者,越会面临“领导者困境”,
什么是“领导者困境”呢?
格雷格森对“领导者困境”的定义是:
“在组织当中,你的职位越高,越难发现未知的未知,也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一旦升职,领导者的价值就发生变化。
因为大家对系统有着天然的不信任,管理层和非管理层之间有一层隔膜,周围人会改变对待领导者的态度。
大家会选择告诉领导者——也是他们认为领导者想听的话,保留觉得领导者不想听的话。
领导者的等级越高,越难创造出安全且充满信任的环境,越难得到真实全面的反馈。”
最初,格雷格森以为只有职位提升会造成这样的问题,后来发现,如果你是公司某个领域最顶尖的专家,或者仅仅是公司法律上的所有者,也会出现这种隔膜。
还有一种大家想不到的情况是:假如某位领导很有魅力,大家都喜欢他,也会这样。
集这几种条件于一身是最糟糕的,领导者非常可能会有盲区。
什么样的盲区呢?
有很多事情是领导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
在当今时代,每一种颠覆都是跨界的。
就如银行被支付宝颠覆;短信被微信颠覆;出租车被共享汽车颠覆。
这种颠覆几乎都来自领导者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它们完全超出了领导者的领域和视野范围。
正如在互联网领域,任何一次商机的到来,都必将经历四个阶段:
“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
这一句话使得我们每个人都很紧张。
我们的身边每天也在上演“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的故事。
前不久,尼康黯然从中国撤离就是最好的例证。
这也就是“领导者困境”带来的盲区所导致的后果。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哈佛商业评论曾在2017年就此问题采访过格雷格森,格雷格森给出的建议是:
领导者要积极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主动提问。
唯有这样,创新才有可能发生。
如果领导者不断让自己身处不同环境,和不同的人讨论,他们很可能会发现自己弄错了一些事情,会感到不舒服,但如果他们保持安静,不要急于插话和反驳,静下来思考一下,新问题就会浮现。
这些问题就是之前本该被问到的问题。
可能会由别人提出,也可能是自己忽然领悟。
这个问题会开启一扇大门,让你看到完全不同的解题方式。
安静的心态更能让你产生新创意,发现新信息,察觉微弱的信号。
这种深层聆听的专注状态很难达到,但也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可能出现新颖的思路。
保持安静,不要急于插话和反驳,安静的心态,这些都是教练领域深度倾听的范畴。
格雷格森特别强调,因为只有这样,新问题才会浮现。
如行动教练坚信的理念:
好的问题是自然流淌出来的,不是提前设计的,是建立在深度倾听基础上的。
彼得·德鲁克曾说过:
没有什么比正确回答了错误的问题更加危险。
可惜在大多数实践中,很多领导者都在努力解答错误的问题。
小结
如何解决“领导者困境”,格雷格森给出:
领导者要积极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主动提问。
主动提问让领导者从“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转变为“看得见“、“看得起“、“看的懂”、“来的及”。
这不正是领导者成功的法宝吗?
通过今天的分享,你有什么新的启发呢?
欢迎留言与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