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长精读文章

5分钟答疑 | 坚持阅读,能让人产生脱胎换骨的改变吗?

2018-10-30  本文已影响18人  宇枫Sai
如果一个人每天坚持阅读,你觉得这能让人产生脱胎换骨的改变吗?为什么?


这个问题很有趣。

中国的教育自古以来就提倡多读书,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更别提那句、从小就被家长耳提面命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了。

由此可见,在我国传统的教育中,读书,不仅仅能让人“产生脱胎换骨的改变”,甚至是升官发财、光耀门楣的重要前提。

聊聊我的个人看法吧!

如果一个人每天坚持阅读,你觉得这能让人产生脱胎换骨的改变吗?

题主提出的这个问题,我们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概括:

阅读*时间=改变

在这个公式中,“阅读”可以看做一个恒定的东西,再乘以“时间”这个变量,就能带来相应的改变。比如:当阅读量是1分,时间是100天,那么,最后的改变就是100分;当阅读量是10分,坚持100天,最后的改变就是1000分。

以此类推,只要保持“阅读”不变,坚持的“时间”越长,改变越大。

但是,问题来了——我们如何去定义阅读的“分数”呢?

比如说:你读的是《经济学原理》,我读的是网络小说,坚持100天之后,我们俩的改变程度是不是一样的?

再比如说:你读《经济学原理》,每天只能读两页;我读网络小说,一天100页,读完后我对小说产生了兴趣,又去读武侠小说、然后又开始读文学名著……坚持100天之后,你读了半本书,我读了20本书,我们俩的改变程度是不是一样的?

再比如:你读《经济学原理》,读完后一知半解,也无法写一篇经济学领域的文章;而我读完了20本网络小说、武侠小说和文学名著,居然也开始写自己的小说并且在网上发表、还赚了稿费……这时候,我们俩的改变程度,是不是一样的?

(不好意思,我只是举个例子,绝对没有抬杠的想法)


我认为阅读会让人改变,但这个过程,需要有至少三个前提:读什么书、怎么读、读完之后做什么?

以上举了三个例子,其实就是我想提供的三个参考维度:知识的密度(读什么书?)、阅读的深度(怎么读?)、行动(读完之后?)。只有把这三个前提思考清楚了,我们才能真正去衡量阅读的效果。

下面简单聊聊这三个前提吧!


首先是知识的密度。

什么是知识密度?简单来说,就是单位时间内讲授的知识数量。

一本畅销书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们用了大量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地把知识传达给读者,比如《时间简史》、《影响力》、《牛奶可乐经济学》,但这样就牺牲了知识的密度;而那些经典著作之所以很少有人问津,就在于它们的知识密度太大、读一页就要费很多脑细胞,比如《资本论》、《经济学原理》、《几何原本》……

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就能找到这样的例子。

我曾经想加入一个读书社群,跟大家一起、用几个月的时间深度阅读几本书。社群公布的书单包括:《如何阅读一本书》《精力管理》《精进》《拖延心理学》《沟通中艺术》《非暴力沟通》……这些都是比较流行的畅销书,干货很足。

但后来,我又看到另一个读书社群也在招募,同样是用几个月的时间一起读书,但不同的是:他们只读一本书,那就是马克思的《资本论》……

看到这个书名我就吓坏了:这本书的知识密度,比10本畅销书加起来都要大!

参加阅读《资本论》的朋友,后来也说:自从读了这套经典著作之后,再读网上那些所谓的“深度文章”,就已经感觉“索然无味”了!

最后,这两个读书社群我都没有参加(因为懒)。所以,如果你想问:坚持几个月后,两个社群的成员,谁的收获更大?

我的回答是:不好说。

因为,“知识密度”仅仅是改变的第一个前提条件,后面还有至少两个这样的条件呢!

其次,我们聊聊第二个前提:阅读的深度。

顾名思义:你会用什么方式去阅读一本书?

你可能会说:读一本书,读完后能知道这本书写的什么,就可以了吧?

在我看来,读完后如果仅仅是“知道这本书写的什么”,可以说是“几乎没有收获”的。你知道这本书写的什么,未必就能够把重点讲出来;你能把重点讲出来,未必就知道这本书的整体结构,更别提作者的逻辑、论证过程,以及作者讲错了的地方……

嗯,我并不是说、我们要掌握每一本书的重点、整体结构、逻辑和作者讲错了的地方都找出来;不过,我们对书中的信息了解得越透彻、阅读的程度就越深。

这跟那些“仅仅知道这本书写的什么”的人,收获的东西是完全不同的。

就像我读完《红楼梦》,只知道书中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以及四大家族的没落,而有的人却能从这本书里分析出一个时代的全貌……关键是,他们还能通过分析赚到钱。

(就是那些研究《红楼梦》的“红学家”们)

这就是我想说的、阅读的深度。

然后,我们再聊第三个前提:行动。

读完一本书,你会做什么?合上书、从此束之高阁?还是认认真真地写一篇读书笔记、并且按照书中的方法去实践?

读完一本书,你会怎么利用书中的观点?是全盘接受、当做理念一样去执行?还是批判地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泊、在生活和工作中一边实践一边改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完一本书之后的“行动”,才是我们改变的开始。

在我的朋友圈里,有三类人值得拿出来说说。

一类是:在读完一本书之后,拍张照、发个朋友圈,让大家都知道“我读完啦!”

一类是:在读完一本书之后,用文字、思维导图或者别的方式,整理自己的读书笔记、晒出来跟大家分享;

还有一类,他们不满足于做读书笔记,而是读完后立刻去行动。等过了一段时间,也许三个月、也许半年,他们再把这本书的内容拿出来分享(即复盘),回顾这段时间的改变。

你觉得,以上哪一类人的收获更大呢?

客观来说,这三类人都会获得改变的。因为阅读是一种非常好的习惯,只要肯坚持下去,我们都能有很大的收获。

只是,因为彼此阅读的知识密度不同、阅读的深度不同、以及阅读之后采取的行动不同,所以,我们的收获也会有很大的差别。

最后,回到题主的问题:如果一个人每天坚持阅读,你觉得这能让人产生脱胎换骨的改变吗?

我的答案是:改变是一定会有的,而且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朝着好的方向去改变。

但如果你想获得“脱胎换骨”的改变,我给你三个建议:

其一是读知识密度更大的书,就是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

其二是放弃一切捷径、带着批判的思维、更深入的读一本书;

其三是读完之后一定要输出、要分享,并且把书中的方法用到实处。

这样的阅读方法很累,很费时间,很不容易。

但是,改变自己,又怎么可能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呢?

祝你获得自己想要的改变!

阅读的路上,我们一起加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