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学习佛晓星辉&学院持钻福利社点赞专用专题潇子雯|学院持钻福利社点赞专用专题

我读古代文学‖以我的方式让你了解宋代文学

2023-07-26  本文已影响0人  心中的星月

本月陪伴营的任务是了解宋代文学。下面就开始请大家以我的方式和我一同了解宋朝那个以爱国为主旋律的宋代文学吧。

宋朝自公元960年至公元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享国三百一十九年。我们的这次宋代文学之旅也分为北宋文学和南宋文学两个部分。

一、北宋文学

自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到1127年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在这 167年出现的文学风貌即北宋文学。

北宋最初的文学还保留着前朝的一些文学缩影,其实文学不就是受前人启发而自创风格的一种文字输出吗?当时的诗体主要有“白体”、“昆体”和“晚唐体”,也称宋初三体。

白体,是指宋初诗坛中流行模仿白居易的诗体。当然只是效仿白居易诗体风格的某些方面而不是全部,这完全是由当时的生活背景、社会风貌及朝廷局势而定的。北宋初期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劝诸将“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于是,上层官僚地主广置田园,过着沉迷于歌台舞榭的生活。朝廷又优待文臣,除俸钱禄米外,又有职钱和职田。在对待人才上广开科举,进士比旧制多了20倍。北宋初期农业和商业也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文学上,宫廷上下提倡诗赋酬唱,馆阁之臣酬唱成风。由此,北宋诗人及有才之士在深受前朝文学的影响下,开始模仿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等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为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显易懂,文字清新儒雅。可见,朝廷初安,百姓安居乐业,文人优闲,随意唱和,此乃乐天知足也。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等。

昆体,指北宋初期杨亿、刘筠等彼此唱和,后有《西昆酬唱集》于世,后称他们的诗体为西昆体,简称昆体。昆体诗大抵模拟李商隐的诗词,旧时曾误称李商隐诗为昆体。那昆体又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就来聊聊何为昆体。

在白体诗层出不穷的宋初,也有部分文人不屑于白体诗的词藻平淡,诗意浅白,他们极度欣赏晚唐李商隐以典故和华丽词句共同编织出的优美诗歌,从而开始模仿李商隐的这种成诗的写作方法。可想而知,诗人如果想做到这一点,是需要大量阅读古籍的。其中最具代表的人是当时正为翰林学士的杨亿,他与翰林院中的同僚钱惟演、刘筠、崔遵度、李宗谔、陈越等十余人以诗相互唱和,践行着他们用典以扬,用词以美的诗歌主张。也正因为他们身处官位身份尤贵,受到了朝廷内外上下大小很多的文人志士的追捧和效仿,从而这种借用典故辅以优美词藻的诗体像是雨后春笋,开始在宋初的文学之土中蓬勃发展起来。后来杨亿把这些诗歌编辑成集,名为《西昆酬唱集》,这些诗才被称之为西昆体或昆体诗。但为什么要叫“西昆”呢?我想大家应该和我一样好奇吧。有人说,杨亿根据《山海经》和《穆天子传》记载昆仑山之西有玉山册府的典故,把诗集取了这个美好的书名。

有很多人认为在宋初白体诗和昆体诗是相对立的两种诗体,但我个人认为他们就像是一对夫妻或是朋友,是互补的。昆体诗只是在白体诗独领风骚时另辟蹊径成为另一种特色诗体而已。他们有着共同的社会背景,都以唱和为主,都是宋初文学的孩子,只是白体诗先出世而已。但效仿终归是效仿,往往只是模仿了空架子,而少了能够撑起架子的内函。好了,作为一个不才后辈,前人的才能不是我能够评价的。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什么又是“晚唐体”呢?有一种说法认为,唐代诗人特别是盛唐诗人的诗是靠率性“吟”出来的,而宋代诗人的诗是靠文字功夫“做”出来的。回想一下上文的白体与昆体自然也就晓知一二了。也许是因为宋初的局势稳定,国泰民安,文人们常常聚在一起闲谈唱和,少了与大自然的亲密,更不了解下层百姓的生活,少了重要的人间烟火,如此这般,诗文里又怎么会有真正的率与真呢?不过虽然他们没有体恤民情之举,但他们却把更多的时间用于读书欣赏和研究创作诗词上。有一部分文人学者开始学习中晚唐诗人孟郊、贾岛、姚合等人特别是贾岛的作诗方法,把自己的学问用于遣词造句上,从而开辟了不同于昆体的同样以学问为诗的流派。

都说贾岛以“苦吟”著称,我特意搜索了一下关键词“苦吟”,即反复吟咏,苦心推敲,言做诗极为认真。“推敲”的著名典故说的就是贾岛,他对每一首诗中的每一句话都要精心组织,斟酌用词。宋初的代表诗人是“九僧”、魏野、林逋等隐士。

可见,宋初诗人的创作还是普遍存在唐诗的影子的,也许再不会有任何朝代可以超越唐诗的兴盛和经典了,宋朝也如此。

直到梅尧臣、苏舜钦和欧阳修的诗作出世,宋诗才开始有了自己的特色。梅尧臣属现实主义诗人,早年的诗歌创作,曾受到西昆诗派的影响,后来由于他关心现实,接近人民,诗风逐渐变化,主张诗歌创作必须因现实事物有所萌激,应物兴以通,摒弃浮艳空洞的诗风。他的诗用思深远,风格平淡,虽作近体,而存古意,意新语工,对开辟宋诗的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梅尧臣后与欧阳修、尹洙发动了一次声势浩大的诗文革新运动。欧阳修以及稍后的王安石、刘敞,甚至再后来的苏轼都受到他的熏陶,对他加以高度的崇敬,欧阳修更是始终称梅尧臣为“诗老”,表示内心的钦慕。可以说,梅尧臣对于北宋诗坛起着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苏舜钦的诗,笔力豪俊、超迈横绝,好作古体,内容多结合当时现实,与梅尧臣齐名,在诗坛上声望也很高,被称为“苏梅”。

欧阳修是北宋文学中不可缺少的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欧阳修认为儒家之道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因而坚持文道并重的观点,虽不反对词文偶俪,但主张“文从字顺”,强调文章贵乎于“句之易道,义之易晓”,语言应平易近人。

欧阳修的古文向来是通达平易的,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他的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具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他的议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有些直接关系到当时的政治局势,是非分明,义正辞严,充满着政治激情。另有一类议论文与现实政治并无直接关系,但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国家兴亡在于人事而非天命的历史观。欧阳修的记叙文也都言之有物,细节描写细腻逼真,栩栩如生。

欧阳修在担任礼部贡举的主考官时,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文风,录取苏轼、苏辙、曾巩等人,慧眼识珠,对北宋文风转变有很大影响。

北宋后期继欧阳修领导古文革新的运动,并取得完全胜利的是苏轼,使在诗歌的创作上有了进一步发展,在词的创作上,也打破诗词的界限,以诗为词,开辟了词的境界。诗文更多地偏重于生活体验,从生活中获得创作构思。

后来的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张耒和晁补之),以及四学士之外的陈师、周邦彦等,在北宋文学史上都留下了浓厚的笔墨。

二、南宋文学

南宋自1127年6月12日,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南逃至南京应天府即位,是为宋高宗,至1279年3月19日,赵昺随陆秀夫及赵宋皇族八百余人集体跳海自尽,一百五十多年的南宋彻底灭亡。在这短暂而又艰难的岁月里,文学这块思想的净土中又生长着怎样的不败之花呢?下面我们就跨回时间之河一起来寻找一下吧。

经历了北宋覆亡的“靖康之难”,激起了南宋诗人抵抗侵略、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虽然或多或少地受到江西诗派(以黄庭坚创作理论为中心而形成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的影响,但时代的剧变,迫使诗人抛开江西诗派“取古人陈言”的写法,写出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诗篇。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两位文学代表就是我们后人众所周知的陆游和辛弃疾。

陆游出生时正值北宋灭亡之际,生于名门望族从小便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一生力主北伐,虽然屡受主和派排挤打击,但是他的爱国情操至死不渝,作为一位爱国诗人,满腔救国热忱,他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诗人”。

陆游诗的思想与表达主要体现于两方面:一方面是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收复失地,解救沦陷区人民,悲愤激烈;另一方面是体会生活的隽永滋味,意境优美,常以描写景物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怀,平淡自然又带有浪漫主义色彩。

辛弃疾也出生于一个书香家庭,幼年学儒,饱读诗书,这为他在文学上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和陆游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体恤被金人侵略压迫的黎民百姓,坚持反金报国的思想,屡遭主和派的反对和排斥。他至情至性的品格让他的诗词风格悲壮激烈,是南宋豪放派词人的代表。

辛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一种不可忽略的文体风貌,像一朵开在文学之坛中的小花,百种娇艳中独具风格,让众多后辈之秀们可望而不可及,不仅是后代追随者们的榜样,也像一道光,让后代喜爱文之人在明确的内心所向之下不断地创新。

那何为辛词呢?它以文为词,是辛弃疾词创作的艺术手法之一,也是辛词的重要的艺术待征之一。辛弃疾在他被弹劾退居带湖后,内心的忧愤愈加强烈,由此更加自由地表达情感,脱离了之前受诗歌词赋的各种束缚,由心而发,任性而为,对语句中字词的数量虽不加强其在文中的规则但却有着韵律之美,笔散而神不散。

辛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忧郁、明快、激励、妩媚,兼而有之。题材宽广,抒胸怀、论政治,谈哲学,有友人之谊、恋人之情,也有田园之美、民风之俗,有日常生活,也有爱国之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别出新意。在自由抒写各类词调的同时,也常常在词调之外另加新题或序和注,以说明词的内容。上下片之间关系不乏打破常规的佳作。通常情况下,上片写景下片写情,或上片写古下片写今,但辛词充满参差变化,打破了前后两片的成规。在章法上常用问句呼引应和,起伏抑扬。

南宋后期文学,由于宋金媾和以后,经历一段相对安定的时期,文学中爱国主义的激情与爱国诗篇逐渐衰退,格律派、雅正派、四灵派和江湖派相继兴起。

格律派词人多精通音律,能自创新词调,作品格律严谨,音调谐美,辞句工巧典丽,内容以抒情和咏物为主。该词派尚雕琢,重音律、求典雅,造境遣词,均避俗崇雅。开派祖师是周邦彦,代表人物有姜夔、张炎、王沂孙。后因他们写词所遵循的准则就是一个“雅”字,因而又称他们为“雅正派”或“醇雅派”。

四灵派代表南宋后期诗歌创作上的一种倾向。又称“永嘉四灵”,指南宋4位浙江永嘉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号灵秀)。因四人号中都有一“灵”字,故名四灵派。该派写诗专攻近体,尤其是五律,并以晚唐姚合和贾岛的创作为依据来反对江西诗派“资书以为诗”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江西诗派以学问为诗、专在书本上找材料的习气。“四灵”地位不高,生平经历曲折坎坷。也许与经历相关,他们的诗作多写琐细的日常生活,注重抒发主观情感体验,描写山水小景及其闲情野趣,尚白描、忌用典,诗风清瘦野逸,以平和浅淡见长。

“江湖派”既指江湖诗派,又指江湖词派。也是南宋末年兴起的文学流派。南宋江湖词派的清空骚雅来源于姜夔,而姜夔的清空、骚雅分别源于苏轼、辛弃疾;江湖诗派是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后而兴起的一个诗派,因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江湖诗派诗人有布衣,也有官宦,生活年代不一,其中因功名不就而浪迹江湖的下层文人的作品较有影响。作品或吟咏山川,或记述事件,或抒发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不满朝政、不愿与之合流的态度。也有的反映了厌恶仕途、仰慕隐逸、消极避世的思想。诗风平直流畅,质实古朴。

南宋末年,文学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再度发扬,有反侵略的忠愤,有崇高的民族气节,也有遁迹山林宁死不屈的孤高。如文天祥表现的亡国之痛,汪元量表现忠愤气节,他们把对国家的爱与失去的痛都寄予在文字中,使我们透过文字穿越时空,感受到了一代爱国志士述不尽的遗憾与无奈。

以上是我为了完成本月陪伴营任务,通过网络搜索关键词的方式对宋代文学进行了一次“浅挖式”的了解。部分句子和段落来源于网络百科及网络文章。受盛唐文学巅峰的影响,宋代文学也有很多值得关注和学习的诗人、词人等文学家,而我上文总结的只是部分皮毛,比如我的侧重点仅对诗词的文体,派别及作者思想上进行了片面的总结概括,宋代文学还有散文、戏曲剧本以及白话短篇小说等等。正所谓“唐诗宋词”,其中词的创作成就最高,诗、散文次之,话本小说又次之,而且我都没有对其中的任何一项进行详细地解说,实则我对每一项都了解的不够深刻,希望将来有机会对每一个文学体系都可以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学习,也希望我的这篇对宋代文学不够全面精细的概括可以给大家对宋代文学的了解有一点点的帮助,最后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大家在一年陪伴营中都得到自己想要的进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