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简友广场想法

《论语》—食无求饱:还贫穷的时候,该怎么过活?

2022-09-25  本文已影响0人  归鸿越读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翻译】孔子说:“君子在饮食方面不求饱足,在居住方面不图舒适,做事的时候勤劳敏捷,言语时小心谨慎,接近贤能之人来匡正和提高自己,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解读】

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觉得非常有力量,很激励和安慰当下一无所有的自己。

可是仔细想想,又不免陷入焦虑。

也许是时代不同了,也许是我们还难以达到这般境界吧?

我们真的能摆脱物质对我们的束缚吗?现在的我们,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在这个物欲横流、经济为上的时代过活呢?

  我想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面临过,思考过的吧,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金钱作为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也成为我们自身应对现实生活的救命稻草,坚实靠山。

仔细想想,放在任何时代都根本摆脱不了。就看我们如何把控,正确对待自己的所求了。

但不得不说“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这句话在当下依然光芒依旧,力量无穷。

现在比过去更容易谋生,更容易创造机会,创造条件。

孔夫子那个人人在夹缝中艰难生存的时代都能力求践行并实现,我们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幸福安好的当下其实为什么不试着也靠近这样的活法呢?

食饱居安,是现在每个人都向往和正在追求的。但孔夫子提醒我们,如果我们特别希望食饱居安,一心想着金钱,就没有心思去学习东西。而在我们还尚年轻的时候,是最应该学习东西的。

人生就这短短几十载,我们终有一天要离开的诶。不过是匆匆的过客而已,离开之后再也没有任何我们存在的痕迹,也许再也没有谁能记得世界曾经还有一个我们。

趁芳华还算在,还是及时当勉励,督促自己多进取努力,修炼自己,提升自己,以后想有的都会有。

物质的压力很大,这东西永无止境,望不到尽头,这句话提醒我们要能够摆脱这种压力的束缚,不囿于物质。

但做得到或做不到,已经不重要,当自己迷茫彷徨,被现实生活压得透不过气来,心底想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时候,能够给予自己一定的激励和安慰,然后继续挺起胸膛过活,其实就已经足够意义非凡。

明天和意外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我们什么东西也带不走,唯一能够带走的,只有一个更好的自己。

2、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即为敏捷。

这句话跟前面是有联系的。

如果一个人心中怀有力量,没吃饱饭,没有好地方可以居住,依然能够保有敏捷的态度,严谨认真对待学习或者工作,叫做“敏于事”。

“慎于言”,就是言谈要谨慎不浮夸。

樊登老师提到孟子的一个比喻:

妻妾两人共同服侍一个丈夫。

丈夫早上出门,晚上回来满嘴是油,像是吃饱喝足。

想到丈夫平常并未和任何有钱人结交,妻妾俩感到疑惑,于是妻子决定跟踪丈夫,探出真相。

结果发现,街上没有一个人搭理丈夫,而丈夫竟然跑到了墓地去吃祭祀用的肉,拿肉皮往嘴上一擦,以此冒充吃饱了饭。

妻子回到家中,跟妾道明真相,两人抱头而泣,悔恨自己嫁错了人。

装模作样,虚伪的姿态,扭曲了自己的生活,只会给自己带来伤害,让家人伤心蒙羞。

我们需要深以此为戒。

3、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有道”,代表贤德有道之人,鼓励我们要踏实做事,去找那些能够帮助自己的人,向高尚的人看齐。

“正焉”,告诫我们欲望要把持得当,走在正道上,不做亏心事,不做让人耻辱的事情。

“可谓好学也已”,总结了前面的话,就是如果把那些点都做到,就称得上是好学之人了。

关于好学,樊登老师补充道:

“好学就是要不断摆脱动物性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兼有动物性和社会性。”

“动物性占了上风,就只想着吃饱穿暖住好,对物质的追求容易极端,慢慢地,就会发现欲望没有止境。”

动物性是与生俱来的,而社会性是后天培养而成。

为了成为一个好学的人,我们需要适当降低先天的动物性,在后天里不断培养和提升社会性,以此我们的理性思想就能逐渐打败没法穷尽的欲望,能够感知到我们身边还有其他人。

我们的生活不只是为了私利,还要能摆正自我,懂得为了别人去付出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