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感悟|请不要再去炫技了(写给梦境咨询师)
今日晨读关键词:不断打磨用户需求。从用户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梦境也是如此。
目目把晨读写成了梦境。
一,梦境究竟在表达什么?
这个问题很关键,大概关系到谁是这个国家领导人的问题。
梦境的领导人,也就是说,梦境究竟想要表达什么?
有很多回答。
强行扯一波类型:有人说梦境预测的是未来。
还有点道理类型:有人说梦境表达的就是前一天的发生过的事。
道理我都懂但是却没有什么卵用类型:有人说梦境表达的是过往的一些经历,包括小时候的一些行为经历。
挺有道理类型:有人说梦境是心理的反映。
实际上看过文章的人都知道,梦境是内心的反映。
二,去掉梦境的神秘面纱
但是可能大家对这句话的理解都不是非常的深刻。
那究竟什么是内心的反应呢?
我们的内心究竟在反映什么?
事实上,行为是内心的反映,言语是内心的反映,我们的一个小动作,一个微表情都是内心的反映。
我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都是内心的反映,甚至我们所认为的这个世界,都是内心的反映。
这个时候梦境也许就去掉了它的神秘面纱。
这时,分析梦境就和我们所常见的行为分析,微表情分析,甚至语言分析,文字分析一模一样。
从本质上说,它们是一模一样的。
文字是一种表达。
行为是一种表达。
言语更是一种表达。
都是通过我们对外界的表达,来探究内心的想法。
梦境亦是一种表达。
仅此而已。
内心对某件事的感觉,内心对某个人的想法,内心觉得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以上所说的就是我们想要表达内心的内容。
可能听起来有点拗口,简单点说就是:
我们所有对外界呈现出的东西,都表达了以上三点内容。
别无他处,仅此而已。
四,你想知道梦境的什么?
以上还只是分析梦境的需要,是我们在分析和理解这个梦境时需要考虑的内容。
主要考虑的就是以下三点:
1.这个梦境表达的是对某一个人的看法。
2.这个梦境表达的是对某一件事情的看法。
3.这个梦境表达的是对自己的看法。
不过更多的是,一个梦境里面同时包含这三点。
好了,我们先不管这些。
我们把视角放到对方身上去,想象一个场景,如果一个人来问你这个梦是什么意思?
那么对方究竟想要知道的是什么呢?
每个人的目的性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想:我只是想知道这个梦境是不是会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
有的人想:我这个梦究竟跟昨天哪些事情有关?
而还有的人想:我的梦,能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你看,大家对梦境的需求都不一样。
至少我们得从梦者的角度,去尽可能的帮助他,不是吗?
那么我们究竟可以给做梦者提供什么呢?
三,我们能提供什么?
我们的竞争对手,也就是其他释梦师把目光着眼于:我如何能够把这个梦要表达的全部给对方说出来。
但是却忽略了根本的用户需求。
就像心理咨询师一样,我没必要把我们知道的都告诉对方,那不是显摆么?
有时候我们就会陷入一个误区:
我们想尽量跟做梦者说明这个梦要表达的所有意思。
我们想要尽可能的把这个梦都说清楚。
我们想要把自己的能力都给对方展现出来。
我们想要看到对方惊奇的眼光。
那就大错特错了,用户需求永远是用户需求,而不是,咨询师自己的需求。
如果只是一昧的想要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诉对方,这不是在满足自己的需求吗?
那我们如何去帮助对方呢?
全心全意站在做梦者的角度,以一个咨询师的身份,去真诚的帮助来访者就行了。
事实上:
关注梦境的人只有1/5,他们其中:
40%的做梦者只关注梦是不是有什么不好的意思。
30%的做梦者还关注梦中的我怎么是这样的,和平时不符合。
只有30%的梦者被梦境中光怪陆离的世界所影响,想要知道它究竟表达的是什么?
以上内容的答案是:
1.没有什么不好?
2.很正常,仅仅是做梦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3.这篇文中上面所说的三点。
我们能给的仅仅是对方想要的。
这只喵,送给你们。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