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雨不终日《道德经》8-23
间歇性抽风,持续性摆烂,心情好的时候可以攒个十天八天的文,状态拉垮的时候一个字都不想写,想写也写不出来。
比如今天,就是坐在桌前从早到晚没有任何眉目。
简书正在发生的事情,或许算得上是至暗时刻中的其中一次吧,有人说2022年经历过一次,我倒是毫无印象,那时候我是在的,但我干嘛去了?世界就是这样,如果在你的感知里没有这件事,你就完全不会受到这件事的影响。2022年发生了什么我不知道,也不关心。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我很清楚,但也毫不焦虑。
回想自己来这里的初心,早已清楚明白的写在我的历程里,用脚投票已是两年前的事情,自然没有因为现在这件事焦虑的道理。就算一如大家所担心的一样,心痛当然会心痛,但也完全符合当时所能想象的最差的结果。比起大家所担心的,我更担心失去这个写作的空间,没有逼自己碎碎念并因此得到情绪释放的理由。
回想这一路,在简书得到的远比自己付出的要多。既然存了占便宜的心,现在没有便宜可以占,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像我一样本就沉迷于安心写东西的人应该不少,这也是我并不担心的理由。对简书来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大抵如此。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失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注解】
当政者应当尽可能减少对民众发号施令,而是顺其自然,这样的统治方式才是合乎大道的,同时也能够自然长久。
就像狂风就算肆虐,也不可能始终持续刮个不停,暴雨就算倾盆而下,也不会下个没完没了。那么,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呢?就算是天地,天与地都不能做到长盛不衰天长地久,更何况是普通不过百年的人呢?
所以,真正修道遵从道的规律的人,他们自觉与大道合为一体,遵循道的自然规律;而勤于修身养德的人,与高尚的德行合为一体;失道和失德的人,则与失去合为一体。顺应道的规律,与大道合为一体的人,大道也同样愿意帮助其成功;信守德行,与德行合为一体的人,德行也会愿意帮助其达成所愿;而那些失道和失德的人,失败也必将如影随形。
信则有,不信则无。
“希言”,放弃教化的必然性。言,本意为语言、说话,这里是动词,指统治者对人民施用政教和法令,苛责要求。狂风暴雨作为比喻,是告知统治者不要对人民强加干涉或者施以暴行,而是要采取“清静无为”的方式来治理天下,如此才符合自然和道的规律,才能长久。
一个人,无论是平民还是统治者,不管身份角色,往好的方面去想去做,好事也愿意成就你;往不好的方向去想去做,不好的事情也必然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