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你已遗忘阅读的力量?
读书,这两个简简单单的字,沉淀了文化的重量,也承载着很多人的期盼。尤其是父母,无论家长自己是否喜欢读书,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在书香氛围下长大。其中缘由不言而喻,图书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很积极的,自带书卷气长大的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表现很多方面都优于不爱阅读的孩子。
恰巧看到一篇关于绘画神童Dusan Krtolica的新闻报道。Dusan Krtolica是来自塞尔维亚的少年画家,他3岁时就展露才华,4岁进入美术学校,13岁时已经举办过6次国际个人的画展,还出了一本书。同龄人还在教室画太阳时,他的作品已经绘制在汽车上出现在香港的街头。
这样的孩子,很多人都认为是上帝送给他父母的天才,但细究起来,还是能看到孩子成材的必然性。Dusan的父母虽然从事的工作与艺术和绘画没有一点关系,但是他父母都是热爱读书的书痴,在这样的家庭氛围成长下的Dusan自然而然对书有着格外的热情,他自三岁起就熟读百科全书,尤其喜爱动物和自然类的书籍。他父母给他买的生日礼物是一本世界上最复杂最全面的百科全书,他只用了三个星期就读完,并且记住了里面的全部生物物种。
最为可贵的是,这个孩子并没有成长为“伤仲永”的遗憾案例,而是继续低调地生活和创作。无论画商给出多么令人咂舌的高价,他依然没有卖出自己的画作。当Dusan被采访问到是否想要成为一名画家或者插画师时,他淡定地说他想成为一名动物学家。
也许这样的天才少年可遇不可求,但是一个家庭如何培养孩童阅读的兴趣乃至激发孩子灵感,Dusan可以算做是最闪耀的例子之一。
有人说,现代的文盲,不是看不懂字句,而是不愿意学习,不愿意阅读的人。若你想保持与世界接轨的能力与旺盛的学习动机,阅读是最好的途径。爱读书的孩子,不能说保证会成材成仁,但是,终归不会变坏。
《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这本书是引导家长重视孩子阅读的一本良书。作者是曾任台湾丹凤高中的图书馆主任一职的宋怡慧,她从图书管理与学生阅读管理工作中遇到的亲身经历讲述阅读带给孩子的变化。
关于成长中的自我认识、感情处理、面对生活的态度等等课堂和家庭教育中常常缺失的内容,都可以通过阅读来实现对孩子的引导和矫正目的。在《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书中,作者宋怡慧与同学们平等沟通,并通过推荐和讨论优秀图书,帮助孩子们更加优雅地成长,更加理性的生活。关于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爱好,作者有自己的见解。
为孩子选书的原则:有趣、有用。
现如今孩子们所面对的生活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诱惑,无论是手机、平板电脑还是电视,有让人上瘾的游戏,也有吸引人注意力的综艺节目,想让孩子从影像、声光刺激的孩子们静下心来,享受阅读,就得找到孩子们兴趣点。对孩子实用的书籍,加之有趣的情节,例如绘本、电影文学、名人传记、优质的漫画和轻小说等等,都可以成为孩子培养阅读爱好的入门读物。
年纪很小的孩子,可以选择绘图可爱的绘本,讲述万物是什么,怎样与人相处,温馨的睡前故事也是必不可少。好动的孩子不妨选择情节曲折的故事书,或者有新科技的那种立体书,寓教于乐,一边玩起来,一边把书中内容了解到。每个孩子可以根据年纪、性格、爱好、接受能力不同选择不同的图书,但是选书的原则还是都要依据孩子的兴趣和实用性。有趣、有料、有用,这样选书,就不会选错。
书目要由浅入深,从孩子的兴趣出发。
对于刚接触图书的孩子,图文并茂的书更能吸引他们。每每我想起小时候,家中有一些小人书,那是父亲十几岁时留下来的,白底黑线的描画,下面配上文字,让人看了很是着迷。幼年时,我就看过了西游记、水浒传、隋唐演义、红灯记等等特别富有时代色彩的小人书。这些故事深深印在童年里,在小学时代很长一段时间,我还经常被同班小朋友围在中间讲这些故事。对于后来文字多的书,我读起来也轻松自在,爱上阅读,这是与父亲珍藏的那些小人书所做贡献是分不开的。
现在绘本、故事书亦或者是自然类图书都有很多精美的绘图,可以陪伴孩子们度过最初的阅读时光。含有地理、生物、天文、文学、历史等等绘图的丰富题材让图书越来越有趣,也给孩子的阅读提供更广阔的选择空间。与其担心孩子接触到暴力、黄色的恶劣图书,不如为孩子精心挑选更为丰富的可读资源,给他们足够的优秀选择空间,唤起他们对文本的兴趣和注意力。
别忘记和孩子分享、讨论所读的书。
孩子读书,犹如走在精神上成长的一条道路,如果家长能够参与其中,与孩子一同领略书中的奥妙,与孩子沟通、分享读书的见解和畅想,对于孩子的思辨能力培养和正确的三观树立都是大有裨益的。
如果家长只是买来书丢给孩子,期望孩子把书都读完读好,自己却不读书,这样肯定是不行的。正如大江健三郎的话:“如果连大人都不信有美好的未来,却要求孩子们明天会更好,这无疑是不负责任;不过为了下一代,我们大人应该要鼓起勇气,替下一代找寻新的思想之路。”
在阅读这条道路上,家长与孩子倾心陪伴,当孩子对书中内容不理解或者有误解的时候,适时的解释会帮孩子拨开雨雾见天明。正如宋怡慧老师所说:“关心远比实话更重要,陪伴远比方法更实际。”
读书与书写并行。
也许爱读书并不能保证孩子的作文能得高分,正如宋怡慧老师所说:“阅读者不一定是好的写作者,但好的写作者绝对是一个好读者。”
谁都不能否认,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开拓孩子的视野。一个东北地区的孩子可能对夏天的认识只有绿树、炎热、西瓜和成群的小鸭。但是通过阅读,他可能知道在民国时期鲁迅先生笔下,一样的夏天,夜晚有个少年在夜下护瓜刺猹。也是通过书本,他知道在遥远的海南一年如夏,而在新疆夏天夜晚要围着火炉吃西瓜。书读的多了,更多的关于夏天的故事,也从书本中跳出来,亚马逊丛林的冒险,毛利人的海上征途……
与其生掰硬造一些荒谬的案例和情节,不如让孩子从书本中得到更多体验,书中内容领略的越多,写作资源就越丰富。通过读书后的讨论也能增加孩子的思辨能力,孩子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会增加,对书中和生活的更加细心地观察,是写作提升的有效手段之一。
从读书中学会汲取营养。
无论是孩童还是大人,在阅读的过程中,都会逐步地在认知自我、了解世界、学会与世界相处等等方面加深思考。
内在来说,读书是个丰富自我的过程。借用很流行的一句话“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读书是远离故我,重新认识自己的一次旅行。就像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支笔——龙应台,也能够在《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展现万千柔情。也许在读书的过程中,曾经那个像只刺猬一样凌厉的个性,就在书文中,慢慢找到温柔的自己。
外在来说,读书是和这个世界友好的交涉过程。一方面,读书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跟着智者前行,你会拥有知识思辨的能力;跟着仁者前行,你会拥有良善待人的特质”。另一方面,通过阅读为孩童打开的广袤世界,燃起兴趣的星星之火,待孩童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他们又会将世界进行另一番改造。历史和进步都是人们创造的,所有这些有创新力的人们,都曾对学习热切过,而阅读是学习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从这点来说阅读是改变这个世界的小小种子也不为过。它虽看上去弱小,却有着萌动世界的勃发力量。
以上是个人的关于怎样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总结,其实在《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关于读书的良好理念和实际案例可供参考。
作者文笔隽秀,通过一个又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将阅读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化方法展示给读者。她给出的书单丰富,不拘一格,有绘本,也有故事书,有成长类小说,轻小说,也有侦探故事和历史文化经典。相信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大部分问题,都可以通过宋怡慧老师精选的书单来帮孩子找到一本合适的书,走出他/她的成长烦恼之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