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悦梦想大型社群昨夜星辰,诗意人生竹桃苑

供养孩子上学,你后悔了吗

2019-07-28  本文已影响22人  欣然_bd23
供养孩子上学,你后悔了吗

前天下午,在街道邂逅一名好几年未曾见面同事,上前和她搭话时,她一开口就问我:“你供养两个孩子上了那么多年学,有没有后悔过?”

听了她的话,我有点吃惊,难道她受了什么刺激?怎么一见面就会问出这样的话题。

我不假思索地对她说:“供养自己孩子上学是咱们的责任,怎么会后悔呢?”

听了我的回答,她说:“反正我是后悔了,费尽心血,供养儿子上了那么多年学,到头来却是一场空。”

看她情绪不佳,我没有插话,听她喋喋不休地继续倾诉下去。

原来,她的儿子从本科一直读到博士学位,而且还在读博期间,交了一个同样读到博士学位的女朋友。两人毕业后,一起分到沿海城市的一所重点大学任教,这曾一度成了她骄傲的资本。

儿子和儿媳成家一年多之后,他们的儿子出生了。孙子的到来,正赶上时候。因为她和老公刚好退休在家,他们可以毫无羁绊地帮助儿子儿媳带孩子。

可是,令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因为带孙子的事,她和儿子儿媳闹翻了。儿媳讲究的是科学喂养,她当了一辈子老师,对儿媳制定的科学喂养也能接受。

儿媳规定,只要他们从外面回来,必须要把身上穿的衣服进行消毒处理,不然,不准他们接触孩子。

人老了,总有疏忽大意的时候。有一次,她外出购物回来,听到了孙子的哭闹声。她心里着急,忘了给衣服进行消毒,就直奔到孩子床边。儿媳见了,冲着她大发雷霆。对于儿媳的态度,她一时难以接受,就辩解了几句。

却没有想到,她的这一举动,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儿媳大哭大闹,打电话叫回了儿子。儿子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后,并没有安慰她,却反过来指责她的不是。

儿子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她含辛茹苦地把他养大,省吃俭用地送他上学,却没有想到,他的天平完全偏向了自己的妻子,一点都不体谅生他养他的父母。

她和老公感到寒心极了,他们悄悄给儿子儿媳留下了几万元钱,做为请保姆照顾孙子的费用,当天就乘车回到了自己的家里。

听完她的陈述,我才弄清楚,因为她在儿子和儿媳那里受了委屈,所以才有了后悔之说。

他们的矛盾,其实是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的代沟问题。老年人按照自己的常规过了几十年,他们已经适应了那样的生活,而现代年轻人从小就接受新世界和新思想。当两种不同的价值观相互碰撞时,便不可避免的产生出矛盾的火花。

当矛盾产生时,做为儿子,就要充分发挥双面胶的作用,这样才能避免矛盾的扩大化。同事的儿子,一点都不体谅父母为他们辛苦的付出,却把天平偏向了自己的爱人,怎么能不让他的母亲感到寒心呢?

现在的一部分年轻人,自私、冷漠、唯我独尊,面对父母,只求索取,不想付出。

在我的身边,有这样一对夫妇,他们的两个儿子都很优秀,大学毕业后双双都在大城市成家立业。这对夫妇退休不久,女的因身患糖尿病后遗症,行动不便,靠男的精心伺候,日子还能勉强维持。有一天,男的感觉身体不舒服,去医院检查,结果他却患了不治之症——肺癌。

夫妇双双得了重病,需要亲人的照顾,可是两个儿子离得太远,鞭长莫及。男的做了手术后,勉强可以下床,又担负起了照顾妻子的义务。

他们就住在学校后面的家属楼里,男的每天从外面买两次熟食,解决他们的饮食问题。

每天看到他拖着瘦弱的身体,顶着一头白发,在校园里进进出出时,我就心酸不已。

自古以来,忠孝不能两全。孩子们总不能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长期照顾病重的父母。但是,他们并没有想出其他的办法,也没有看到他们经常抽空回家看望他们的父母。这难道不是自私的表现吗?

前几天,头条号上有一则题为《中国妈妈被弃美国机场》的新闻:一位81岁的中国老人已经在亚特兰大机场停留了三天,而她的女儿和外孙女就在亚特兰大。据了解,老人独自一人将女儿个外孙女养大并送出国留学,还为了外孙女上大学卖掉了北京的旧居。

但老人随女儿移民美国之后,却遭到美国女婿的嫌弃,女儿和外孙女也很冷漠,把老人一个人丢在他们搬离了的空屋子里,使老人无法生活。

心灰意冷的老人想回故土,她央求外孙女给她买了11月6日的机票,她一刻都不愿意在空屋子里待,在11月3日乘车到了机场。

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老人顺利回到了国内,寄居在了朋友家中。对于记者的采访,她坚决不肯透露女儿和外孙女的信息,她不想打扰她们的生活。

都到了如此的境地,老人还用她那颗宽容的心保护着自己的孩子。

这位老人,为了女儿和外孙女,倾其一生的物力和精力,最后却落得了如此下场。

这一个个摆在眼前的例子,不由让我回味起同事的那句“供养孩子上学,你后悔过吗?”

那对面临困境的夫妇和这位八十多岁的老母亲,他们肯定产生后悔的念头。

如果时间可以倒过来,那对夫妇是否会考虑留一个儿子在身边?这位中学教师出身的老母亲,是否会在国内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他们内心的想法,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他们的遭遇,给我们这些即将步入老年的人敲响了警钟——不要一味盲目地为子女付出,一定要为自己留条后路。

我有一双儿女,两个孩子之间相差5岁多,儿子大学本科毕业后,就参加了工作,留在了外地。女儿研究生毕业后,主动要求回到我们身边工作。

我和老公退休之后,因为不适应南方的气候,只选择春秋两季在儿子身边生活,大多数时间住在老家。无论在那里,都能享受到天伦之乐。

虽然为了供养孩子上学,我们吃了不少苦,但从来没有感到后悔。

“供养孩子上学,你后悔了吗?”这看似唐突的问题,如果你仔细体会,也有一定的道理,难道不是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