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孩子从手机里解救出来

2018-09-04  本文已影响0人  暖衍

今天老师表扬了我,说孩子在学校夸奖我了,那我就得瑟一下吧


    经过一个暑假,发现娃已经对手机(电子产品)非常的依赖,分分秒秒的惦记。下班回来,欢迎的不是我而是因为我回来了就有了手机,对此我感觉非常不好,这手机有什么魔力呢?竟如此恋恋不忘?

    暑假,没有玩伴,也没有陪伴,一个人在家足足呆了一个月,能够平平安安的我其实已经很欣慰了,对此我多少很是愧疚。翻开手机,看着娃大概玩的游戏都是微信小程序中的小游戏,还有大部分是学习app中嵌入的升级打怪,更过份的还有动画片,可怜的俺,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流量费暑假3000元。


    那究竟在这个过程中娃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孩子在手机里得到了什么?那就需要了解游戏设置了些什么?


1、轻松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世界

    在学校,老师天天谈学习;在家里,家长天天催孩子写作业,盯成绩。现在一放假,家长早上上班前免不了还得多叮嘱,在家好好把作业写完,孩子为了让你离开,自然是百般好的答应着,其实心理巴不得你马上去上班。在压力和希望,轻松和无人管束面前,别说孩子了,大人也会选择后者吧,所以大人的责备何其无力。

  孩子也会累,玩手机为他们提供了出口,找到了暂时的轻松。在虚拟的世界里,可以尽情的按自己的意向无所顾忌的设计自己的世界,没有比这更加有自我,能找到存在感和荣誉感的了,在这个世界孩子说了算。

2、手机游戏的设置满足了孩子想反馈,并能一级一级成长的成就感

家长很多时候只看见了结果,并没有完全参与孩子的成长,而随着他们长大,就很希望能向家长及时的反馈,有时候家长就很忽视。

比如,我娃搭乐高积木,他花了三天时间,看了十几页的说明书,最后搭成了一个大城堡,每完成一项,他都会大声的叫着“妈妈,妈妈你来看,我完成了花园,妈妈,妈妈,我完成了城堡。”

每一次每一步,孩子都会向你报告,如果你没有和孩子一样的欣喜,如果你已被生活磨灭的没有了惊喜,如果你只看见了满地积木的凌乱,如果你只是想到收拾时无限的惆怅,那么这一切的反馈在你的心里只会产生平谈和忽视,不会产生渴望和鼓励,有时候一个眼神就会影响孩子认知的渴望,你不在意,就会被时间淡忘,那我们和孩子就会越走越远,最终你进不去孩子的世界,孩子也不想再叫你,孩子在游戏里过关斩将,所向披靡,这种满足和成就感让现实不能得到的全部得以释放。即使我们使出杀手锏,恨不得断绝关系也无法改变孩子对手机的依赖,对游戏的痴迷。

3、手机游戏设置了解孩子的需求,发现内心的激情

      能够玩游戏的孩子,都是自我意识觉醒的时候,想自己做决定,但是家长都是有一定的控制欲,长此以往,孩子自然有压力。一旦有了机会或出口,并发现在这个游戏世界里,可以自由,那必是心神气爽。

无意间,我隔着门,听到娃和弟弟在房间玩积木的对话,他们都是天马神空的扮演角色,每个人都拥有无所不能的能力,可以呼风唤雨的走遍天涯。

娃说“弟弟,以后你不要跟大人吵架,我们永远不可能胜利,我们的灵力不够强大。”

弟弟说“对,我们和大人永远是敌人,他们不可能和我们做朋友,我的同学都这么说的。”

我轻轻敲了一下门,捂着鼻子大声的说“我是魔鬼,你们谁在说话,请把你的心交给我”

然后他们一听,就哈哈大笑,说:“魔鬼,请走开,我们这是天堂,我们不会把心交出来的,我们要为正义战到最后”

所以,很多时候,家长要反省,是不是一些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的东西,我们家长没有给予他。

如何让孩子少玩手机?

我们了解了游戏的设置,并能了解孩子玩手机的内在动机,就会更加的了解孩子,那就可以这么做。

1、理解和接纳孩子的现状

      我们楼上邻居是专门做游戏开发的,她家的孩子也很喜欢玩游戏,但是每次玩游戏之前,家长都会先详细的介绍这个游戏的内容和设置,并告知在哪个关会遇到什么样的状况,怎样避免才能一级一级的完成任务,最后升级成大BOSS,如此一轮下来,孩子全然没有了最开始想玩的激情,自然就不会那么痴迷。

所以一旦出现新的事物,对家长来说不太了解又无伤大雅的事情,不妨先持着宽容和接纳,多一份理解,让孩子感到被尊重,成为孩子的盟友,统一想法,快乐的参与其中,做一个神助攻,比一个暴力女更能走进孩子的心,这样游戏的世界也是现实的世界,那么孩子就更能听到心里去。

2、共同制定规则

开学前,散学后,先制定一个时间表,再制定计划表,再列出规则,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共同遵守。

3、孩子使用手机规矩可以包括:

手机的作用是,跟家人保持联系,家人安心关心孩子的工具。

在家可以用手机听歌玩游戏,但有时间限制,在游戏期间,与家长分享好音乐好游戏,而在作业期间,手机不能再用。

远离低俗、色情、暴力的内容。下载的app须得到共同认可放可下载,同时不能随意浏览网站,不骂人,说脏话,传播谣言等。

家长有义务告知网络安全知识。

4、引导孩子有“路”可走

家长尽量减少使用手机,多读书,读好书,引导孩子走上一条可行之路,能让孩子把心愿付之于实践和行动,从现实生活中获得成就感,才不会沉迷于虚拟。

比如:

兴趣班选择面对面教学,增加书法、乐器方面的兴趣

增强运动,比如羽毛球和游泳

去读书馆,培养阅读习惯

9月以来,你准备好了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