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
2022-04-11 本文已影响0人
医者意也
足阳明胃经,胃号太仓,俗呼为肚。上透咽门食管,而受其所吞,曲接小肠,而传其所腐,容三斗五升,而留亦如之;长二尺六寸,而大一尺五。形验于䐃而浓薄不同;气通于口,而脉息是主。清升浊降,六腑大源;食化饮消五脏安堵,风中口喎喉痹,颈汗膈塞腹大,或时目黄目泣,气逆喘急不卧,食胀妨闷呕哕,或时痛心痛乳,热恶炎气,腋肿口渴流涎,甚则登高发狂,虚恶木音,呵噫腹响胫枯,甚则身弹腰俯,冷则振寒鼓颔,翻胃吐清,血瘀鼻衄肠风,洒食蛊,巴豆大黄立泻,石膏连翘颇凉,丁香豆蔻从温,白术山药最补。水荣谷卫,脾胃相通,春实秋虚,阴阳逆忤。注:胃气强者,腓肠肌发达;胃气弱者,腓肠肌相对不发达。
气通于口,而脉息是主--此条文时人往往不引起注意。经云:“胃之大络,名曰虚里,其动应衣”。可见现代医学所指的心有时是指中医之胃。因此当手阳明胃经出现严重之比例失调时,可考虑为心脏病。当然应配合手厥阴心包经更为全面。
《神农本草经》云:“麦冬,益胃气,补虚里,治羸瘦心悸”。喉痹、颈汗 --颈汗大多为胃热之症,以清胃养阴即可愈之,故可用麦冬治之。
狂躁型精神病--湖南中医学院以将军汤(大黄4两~2斤)治疗狂躁型精神病,疗效颇显。玉竹一斤,熟地二斤,大黄十斤。此是古人之用量,可见古人善用大剂量药物。《石室秘录》作者陈士铎记载用黄柏、知母各一斤治痿证-剂而起。而《辨证奇闻》作者傅青主对痿证用牛尾1条,杜仲2两,三花酒3斤文火煎服,有奇效。可见:如遇到由于少阳相火太过,阳明燥化造成的即证引起的痿证,可考虑用泻相火、肺火的药物,如上方的黄柏、知母这类药物来治疗。如遇到是由于脾肝肾虚证的痿证,可考虑用补脾肝肾的药物来治疗如上方的牛尾、杜仲这类药物。《可乎可医案》记载治疗偏枯用虎骨4两~半斤,白花蛇半斤,熟地、苁蓉、淫羊藿2~4两,此方亦属治疗由于脾肝肾虚证的痿证之方剂。
胫枯--足阳明胃经与胫骨关系密切,为阳明所主。春实秋虚--阳明宜春夏实,秋冬虚;太阴宜春夏虚,秋冬实;反之则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