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品集砍柴书院征文杂散文库

砍柴书院征文|中山寺小记

2019-03-09  本文已影响11人  M王庆华
文|王庆华

中山位于蒙阴县坦埠镇,居泰山和浮来山之间,距两山都是一百公里,故称“中山”。中山寺始建于隋唐时期,坐落在中山之阳的林荫之中,因名。中山寺与妻的老家很近,回家是必经之地,一直有着去中山寺膜拜的想法,只是每次都是来去匆匆,这么多年竟没有如愿。因为是近在咫尺的风景,我们觉得随时可以去欣赏,却常常会一次次的错过。

这一次是专程而来,我们开车沿着镇西侧的老路上山,虽山道弯弯,但用水泥铺就的路还算好走。山下有县国棉厂的分厂,高大的工厂车间和一幢幢的宿舍楼,矗立在中山的前面,很有一些违和之感。在入口有一个森林防火检查站,做好登记后车就开进中山,此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多钟,人车少见,很快就到了中山寺,将车停妥后,准备进寺庙拜谒。

中山寺处于半山腰间,山路继续延伸通向山的幽深之处,山上到处都是植树,成片成行、密密分布,就近的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楸树林,树木已经完全掉光了叶子,树干伸向天空,愈显其高大,表现出一种顽强不屈生命力。于是改变主意,决定先到山上去看看,中山寺留待下山时再慢慢游览。

沿着山路开车继续往前行,不一会儿就转到一家叫做中山会馆的院内,里面停着两三辆车,空空落落的。问过酒店的服务员登山的路线,就沿着用石头铺好的台阶拾级而上,山路在酒店的后面,窄窄的完全湮没于茂密的柏树林中,登完台阶路,就是完全的山路了,路上铺满了一层层的树叶和枯草,路边不时会有森林防火的警示语,此外一片空寂,这里平时应该很少有人来。走出柏树林,再往北攀爬一会,就到了中山的山顶。从这里极目远望,可以看见山如一条卧龙,往东西方绵延不断,再各自向南发展,整座山又像一个巨人张开的怀抱,将中山寺环在其中,寺庙内看不到香火篆烟,可能因为山干物燥,担心引发火灾吧。再向东面还紧连着一座山,跟其它的稍有不同,当地人称“崮”,就是山上之山,是山的一种,现在已经被列为第五种岩石地貌,这种山蒙阴县有很多。回望来路,靠近山的绝壁以及山的高低层交界处有零星几株软枣树,像守卫着中山的哨兵。地面上覆盖着的野草立在风中摇摇晃晃,已经遮住了山路,苍黄一片。

从山顶往下走时,落日刚好悬挂在西山的峰峦之间,耀眼的橘红色在天空散开一道道黄色的霞光,与灰青色的云气相互交织在一起,色彩绚丽,夕阳宛如映在水中一样,上下各有一轮,在天际间慢慢地浮动。亦如一位阅尽世间沧桑的睿者在凝神沉思,显得儒雅从容。等到重新回到中山寺内,方知刚才所见夕阳晚景正是古沂州八景之一“中山夕照“,亦说古蒙阴八景之一,但我以为蒙阴之中,恐难有与此景相媲美者,私意古沂州八景之一更宜。

中山寺过门口有一口大铁钟,看起来锈迹斑斑,很有沧桑感,主体建筑有大雄宝殿、文昌殿等。不过更让人心动的是寺内的古树群,有侧柏、银杏、国槐、古藤罗,差不多有二十株,尤其是古柏树龄已长达二千多年。史书记载中山寺“林荫蔽日,鸟语花香,风景幽雅”,因为正值春寒料峭,无法完全体会如上的感觉,但树木干枝遒劲、古气磅礴,恰好又有几只小鸟在古树林间鸣叫,让人不由产生无限的历史情思。

与名山大川相比,中山算不得出众,但其密林幽深、苍山日暮很值得回味。其实游览风景未必一定要到奇绝之地,生活中美景随处可见,更多时候是缺少静心和去践行的力量。

#砍柴书院征文
活动传送门:https://www.jianshu.com/c/05c8be3416df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