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会是你人生的瓶颈吗?
1
今天看到两个故事,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令人唏嘘。
一个是52岁的流浪汉在流浪了10年之后,逆袭人生,被著名的剑桥大学录取。
另一个是曾经的当红小生甄志强在事业遭遇滑铁卢之后自暴自弃,再难复当年神韵。
2、
前者虽然一生落魄,但始终保持着良好的阅读习惯,尽管刚开始读书的初衷只是为了逃避并不美好的现实。
后者曾经红极一时,但在所在平台落寞后,自己曾经的优势尽失,加上自暴自弃,事业、人生从此每况愈下,泯然众人。
人生最怕先甜后苦,晚景凄凉。宁愿先苦后甜,笑到最后。
3、
前者在申请剑桥大学的希望极其渺茫的情况下,认为自己大半辈子都是颠沛流离,也没有啥可以失去的东西,既然有一线希望,为何不努力尝试。于是,他成功了。
后者在事业失利后,非但没有继续发愤图强,更努力地工作,寻找新机遇,而是开始破罐子破摔,自我放任,甚至把之前模特身材的优势也失去了,再无翻身的可能。
说明,没有什么是命中注定的,境遇好坏均取决于个人的眼界和努力程度。
4、
看了这两个故事,我回顾了自己的整个人生。
之前不能说自暴自弃,但也谈不上努力,就是一副得过且过的样子,没有对人生或者说职业生涯有过清晰的规划,也想过要做很多事情,包括考证之类,但大多都半途而废了。时间一晃,就离35岁指日可待了。
突然焦虑感扑面而来,今天看到的一篇文章《清退35岁以上基层员工,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也再次戳到了我的痛处。而我还没有真正混迹管理层,我的未来在哪里?
是否一边要做着随时失业的准备,一边努力培养着工作之外还能养活自己的技能?
也的确,如果到35岁还是基层,我们相比于年轻人,优势何在?如果失业真的来临,我们又能拿什么作为立身之本?
除此之外,AI的飞速发展对职场环境也构成了冲击,京东近期也宣布未来会裁员50%,全面实现“无人公司”,我们又有多少可以不被机器替代的优势,还能轻松地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吗?
对此,大前研一在《专业主义》这本书中为每个人指出了一条明路。
“你凭什么胜出?未来能够牵动世界大势的,是个人之间的竞争。能否独霸世界舞台,锻造他人无法超越的核心竞争力?你唯一的依侍,就是专业。”
近期我也在反思,我在当前的岗位上是否做到了专业,还有多少差距,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提高?然后就分门别类,像高考前复习英语一样,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等分项,集中练习,各个击破。
尽管在曾经的岁月,和很多平庸的大多数一样,我荒废了很多的青春,但正如52岁逆袭人生的流浪汉给我们的启示:只要还活着,从今天开始努力,量变就可能会产生质变。
让我们认准一个方向,找到一个细分领域,深深地去扎根吧。
专业是你永远的立足之本。但愿每个走过弯路的人,都有机会如这个流浪汉般抓住机遇,努力创造精彩人生。但愿35岁不会成为你人生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