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臣相,爱国诗人文天祥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
吉州庐陵人,宋朝政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01、父亲酷爱读书,树立榜样
文天祥的父亲文仪,字士表,号革斋,是当地有名的读书人。
家里虽有些田产,但他并不把佃户交租的事放在心上,将读书当成最快乐的事。
他嗜书如命,只要书本在手,就废寝忘食,经常一盏孤灯,勤奋苦读到深夜。
天色微明,他又站在屋檐下细认蝇头小字。
他的学问十分渊博,对经史诸子百家无不精研,甚至天文、地理、中医、占卜之书也广泛涉猎。
文天祥是文家的老大,出生那年父亲22岁,第二年天祥的弟弟文璧也出世了。
年轻的父亲非常喜欢这两个孩子,一心要把他们培养成有用之才。
文家的院子里,有一处别致的建筑,整个房子都是用竹子造的,宽敞而明亮,四周种满了翠竹。
在绿竹的映衬下,屋前横匾上的“竹居”两个大字,格外醒目。这里就是文天祥的父亲亲自设计修建的书斋。
文天祥的弟弟文璧周岁生日那天,待客人走后,父亲文仪和家人带着文璧和天祥来到了“竹居”。
父亲不慌不忙地在书案上摆了几样东西:笔、小铲、弓箭、印、玉佩等等,然后让文璧上前去抓取。
文璧咿咿呀呀地扑在书案上,新奇地看看这个,摸摸那个,然后抓住那枚方印紧紧地抱在怀里。
众人见后,发出欢笑,不住地称赞:“这孩子,真有出息,将来肯定会做大官。”
两岁的天祥见弟弟在书案上抓东西,他也凑上前去,不住地喊:“我也要,我也要……”
父亲文仪想起了文天祥去年生日时抓起那件玉佩的情景。
那玉佩是他父亲文仪的心爱之物。父亲系在衣带上,整日不离身。
玉佩与众不同的是,上面深深地刻了个大大的“革”字,这“革”字,是他父亲一生中最信奉的一字,是他的治学宗旨和奋斗志向。
去年天祥“抓周”时,抓到“革”字玉佩,父亲及众人兴奋不已,今天父亲还想再一次试试天祥的志向。
两周岁的天祥已能走稳,他站在书案旁的椅子上,大模大样地探起身子,把手直接伸向玉佩,
拿起来,高高举过头顶,并且不住地高声大喊:“我就要这个,我就要这个。”
在场的人一阵欢笑,都为天祥再次挑选了玉佩而高兴,纷纷赞不绝口。
听了人们的夸奖,父亲文仪心里美滋滋的,两个孩子的选择也正是他所希望的。
特别是天祥两次选取刻有“革”字的玉佩,更使他感到欣慰。
文仪一贯喜好读书,从书中,他悟出了道理,主张“化学来新”,也就是用书本上学到的东西去补世、报国,对社会做出贡献。
文天祥两次抓取“革”字玉佩,父亲很高兴,但也深知要将孩子培养成才,是要费一番心血的。
文天祥兄弟稍懂事时,文仪就常常带他们到“竹居”去。
到那儿之后,文仪自己读书,让他俩在一旁或翻阅画册,或拿起纸笔勾画。
见到父亲认真读书的情景,年幼的天祥兄弟在书房里模仿起来。
02、父亲亲自教书,要求严格
又过了一年,文仪开始正规地教两个孩子读书、写字。
文仪对孩子要求很严格,该背的,必须背下来,该写的,必须写好,如果完不成,轻则训斥,重则惩罚。
他对孩子的学业抓得很紧,每天白天讲了新课,晚上就要求孩子们在灯下背诵。
光会背还不行,他还要提问,以考查孩子们领悟的程度。
对孩子们没有理解的问题,他就反复讲解,父子间不断问答,直至孩子们学会弄懂。
文仪还要求两个孩子将书中的警句用纸条抄录下来,贴在书斋的墙壁上、书架上、柱子上……整个屋子贴得琳琅满目。
一次父亲外出,留下了功课,文璧听见窗外蝉叫,便在屋里坐不住了,拉了哥哥去捉蝉,刚巧让父亲发现,两人挨了打。
从那以后,文天祥兄弟俩不敢偷懒,更加努力读书。
两个孩子日复一日地在“竹居”中苦读,成绩提高很快,不仅背会了四书五经,而且还能讲解。
03、竹居苦读,打下坚实基础
从冬到夏,从夏到冬,又是几年过去了,“竹居”里一摞一摞的书,几乎让天祥读遍了。
父亲就不惜花钱,不怕路远,到处去买些好书回来让天祥读。
有时买书钱不够,父亲就脱下衣服上当铺当了钱,再把书买回去。
每次买了新书,父亲读完就给天祥读,然后再让天祥讲给弟弟听。
文天祥读一遍,再讲一遍,理解得更深刻了,同时也锻炼了口才。
在父亲的引导下,文天祥从小就养成了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读了书,总要多想几个“为什么”,悟出些道理来,再去解释社会上的现实问题。
一次,文天祥读到春秋时齐国贤相晏婴敝车羸马的事迹,很有感触,他立刻对父亲和弟弟谈起自己的看法:
“晏婴有真才实学,却不讲虚荣,而现在宋朝的官员追求奢华的风气盛行,国家是难以治理好的……做人就要象晏婴那样,多想想怎样为国出力!”
由于文天祥善于思考,肯钻研,所以他少年时代写的文章就很有风骨,很有正气。
文家的“竹居”里,有时书声琅琅,那是父子们正在高声诵读;
有时静静悄悄,那是他们在正襟危坐,默读思考;
也有时谈论不休,那是他们在发表自己的读书后的感想,彼此间争论问题。
“竹居”的苦读生活,给文天祥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也给了他丰富的知识。
04、恩师撮合成良缘
文天祥年轻的时候,在吉州最好的白鹭洲书院读书。
白鹭洲书院是南宋丞相江万里所创,欧阳守道是白鹭洲书院第一任山长,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校长。
欧阳守道是吉州庐陵人,他虽然不是欧阳修的后代,但是与欧阳修同宗。
文天祥是白鹭洲书院里面的尖子生,欧阳校长见文天祥学习成绩优异,料定他日后必成大器。
欧阳守道对文天祥说:“为师有个侄女,她父母早亡,由我抚养成人。我想把养女许配给你,不知你意下如何?”
在恩师的撮合之下,文天祥娶了欧阳氏。欧阳夫人在青涩时嫁给文天祥是爱慕文天祥的英俊和才华的。
欧阳夫人在文天祥中状元,甚至在之后东官西宦,妻以夫荣,享受到了许多风光。
文天祥为自己打造了一幢大别墅。这所大别墅位于他的江西老家,离庐陵县城一百多里,占地约50亩。
这块地皮地势平坦,风水奇佳,背靠大山,左靠大山,右侧还是大山,三山环抱,前面向阳,一条山泉弯弯曲曲从南边绕过。
青山环抱,清泉围绕,文天祥自己都说,这真是隐士的理想居所
05、文天祥的妾
文天祥在功成名就之后,先后纳了两房小妾颜氏和柳氏,这两位小妾貌美如花。
她们不仅长得漂亮,还多才多艺,精通八雅。琴、棋、书、画、诗、香、花、茶被称为“女子八雅”。
后来他又陆续纳了七个侍妾。这七个侍妾长得花容月貌,能歌善舞,给他带来很多快乐,使他忘却现实中烦恼。
他在家一走动,前呼后拥,都是莺莺燕燕,真是享其人之福。
这些妻妾给他生了一大堆孩子,包括两个儿子和六个女儿,两个儿子分别叫“道生”“佛生”。
06、初露锋芒,状元及第
理宗宝祐四年(1256),文天祥赴京师临安参加科举考试。
会试放榜,通过了初选。殿试时,文天祥患病,但仍勉强带着病躯,赶到考场。
进门时一阵拥挤,出了一身汗,顿时感到身体舒服多了,头脑也明晰了。
他在集英殿答对论策,看到题目,略加思考,以法天不息为题议论策对,草稿也没打,一挥而就,其文章有一万多字。
考官王应麟上奏说:“这个试卷以古代的事情作为借鉴,忠心肝胆好似铁石,我以为能得到这样的人才可喜可贺。”
宋理宗看了文章,洋洋洒洒,旁征博引,也赞叹不已,立即召见文天祥。
他见文天祥相貌堂堂,身材魁伟,皮肤白美如玉,眉清目秀,观物炯炯有神,又如此有才华,很喜欢文天祥,宋理宗亲自选拔他为第一名。
文天祥中状元后改字宋瑞,朝廷不久,他的父亲逝世,文天祥回家守丧。
07、挺身而出,上书反对迁都
开庆元年(阳历1259年),蒙古人向南宋发动大规模的入侵战争。
九月,忽必烈围鄂州(今湖北武昌)。消息传到临安,朝野震动。
外号“活阎罗”的宠宦董宋臣建议迁都四明,以避兵锋,想重演南宋初期高宗赵构逃亡海上的故事,
这对团结军心、民心十分不利,没有人敢议论说这是错的
文天祥当时入朝任命为宁海军节度判官,他知道自己人微言轻,且多言招祸,
可面对社稷人民,他选择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
他向皇帝上书,请求斩杀董宋臣,以统一人心”
他指出迁都之议是小人误国之言,董宋臣恶贯满盈,应以斩首。
文天祥还建议改革政治、扩充兵力、抗蒙救国。可惜理宗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时任礼部尚书的江氏“三古”之一的江万载向宋理宗建议请皇后谢道清出朝议政,才劝得理宗打消迁都念头。
并派有带兵打仗经验的江万载协助贾似道督军出战蒙元。
碰上蒙古内乱,忽必烈急于回兵北方争夺蒙古汗位,才打退蒙元兵,取得所谓的鄂州之战的大捷。
由此贾似道更加得势,而江万载不愿与贾等同流合污,以壮年之身(52岁)赐官归里奉养慈母,退出并远离混浊不堪的南宋官场。
08、奸臣挡道,产生归隐思想
南景定元年,文天祥被任命为签书镇南军节度判官厅公事,但是他不愿赴任,请求“祠禄”。
朝廷应允了,命他做建昌军仙都观的主管。仙都观是道教的宫观,这个职务是个闲差。
文天祥才二十五岁,却有退隐出世的思想,因为朝廷权奸当道,他的改革设想落空,甚感失望。
他既不愿尸位素餐,混迹官场,更不愿同流合污,宁愿暂时置身于政治漩涡之外。
景定四年(1263),由于皇帝不纳谏,重新起用董宋臣,文天祥愤而辞职。
09、治理瑞州,瑞州百废俱兴
文天祥被朝廷贬到地方上任职,治理今江西高安市,当时称为瑞州。
瑞州曾遭蒙古人蹂躏,城垣屋宇被毁,人民被残忍虐杀,文物古迹被洗劫。
文天祥履任后,实行宽惠政策,尽力安抚百姓,筹集资金建立“便民库”,供借贷和救济之用,使地方秩序重新恢复过来。
他还修复了一些古迹如“碧落堂”、“三贤堂”等,新建“野人庐”、“松风亭”等,
以发扬先贤的民族正气,鼓舞人民的爱国精神。瑞州在文天祥治理下,百废俱兴。
10,得罪权贵,被罢免
景定五年(洋历1264年),理宗逝世。权臣贾似道拥立太子为帝(即度宗),进一步操纵朝政。他一手遮天,南宋朝政更腐败不堪。
西元1270年,文天祥出任军器监、崇政殿说书等职。
有一次,贾似道托言有病,以去职回乡要挟度宗,软弱的度宗竟涕泣挽留。
文天祥为皇帝起草诏书,他没有像有些大臣那样,对贾似道歌功颂德。
反而直言臣下要以国事为重,指出贾似道的行为是“惜其身,违皇心”。
结果贾似道记恨于心,贾似道命令台臣张志立奏劾罢免他。
咸淳六年(1270)九月,文天祥被免官后回到家乡,他深感人心险恶,世道污浊,决意息影林泉。
他在文山修建了一所山庄,隐居于此,寄情山水,写下了不少优美的诗篇。
然而,他的内心一点也不宁静,每见落叶萧萧,凉月堕阶,忧国忧民之情就油然而生。
11、治理赣州,受爱戴
咸淳九年(1273),朝廷起用他为湖南提刑,掌管狱讼,他推辞不了,惟有启程上任。
咸淳十年(1274),文天祥被委任为赣州,知州。
在赣州期间,他办事分外勤谨,主张对人民少用刑罚,多用义理,所属10个县的人民对他非常爱戴。
加以这年风调雨顺,稻谷丰收,出现了短暂的安乐景象。
12、 辞别上书,踏上戎马征尘
但不到一年,蒙古大举南侵,南宋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文天祥结束了15年的宦海浮沉,踏上戎马征途。
祐元年(1275年),长江上游告急,宋廷诏令天下兵马勤王。
文天祥捧着诏书流涕哭泣,派陈继周率领郡里的志士,同时联络溪峒蛮。
派方兴召集吉州的士兵, 各英雄豪杰群起响应,聚集兵众万人。
此事报到朝廷,命令他以江南西路提刑安抚使的名义率军入卫京师。
他的朋友制止他说:“现在元军分三路南下进攻,攻破京城市郊,进迫内地,
你以乌合之众万余人赴京入卫,这与驱赶群羊同猛虎相斗没有什么差别。”
文天祥答道:“我也知道是这么回事,但是,国家抚养培育臣民百姓三百多年。
一旦有危急,征集天下的兵丁,没有一人一骑入卫京师,我为此感到深深地遗憾。
所以不自量力,而以身殉国,希望天下忠臣义士将会有听说此事后而奋起的。
依靠仁义取胜就可以自立,依靠人多就可以促成事业成功,如果按此而行,那么国家就有保障了。”
文天祥性格豁达豪爽,平生衣食丰厚,声伎满堂。
到了现在,他自己深感痛心,决心减少消费开支,文天祥当机立断,很快决定将全部家产充当军费。
文天祥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本来是个文官,可为了反对异族侵略,保卫国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战场。
天祥辞别皇帝,之后上疏说:“朝廷之内,具有姑息、求和意向的大臣很多,具有奋发之志、果断处事的人却很少。
我请求处斩吕师孟作为战事祭祀,用以鼓舞将士们的士气。”又说:“我们大宋吸取了五代分裂割据的教训。
削除藩镇,建立郡县城邑,虽然一时完全革除了尾大不掉的弊端,但是国家因此渐趋削弱。
所以北方少数民族的军队到一州就攻破一州,到一县就攻破一县,中原沦陷,悔恨、痛心哪里还来得及。
把广南西路合并于荆湖南路,在长沙建立治所;把广南东路合并于江南西路,在隆兴建立治所;
把福建路合并于江南东路,在番阳建立治所;把淮南西路合并于淮南东路,在扬州建立治所。
责令长沙兼领鄂州等处,隆兴兼领蕲州、黄州,番阳兼领江东,扬州兼领两淮,使他们所辖的地区范围更广、力量更强,足以抵抗元军。
德然后各地约定日期,一齐奋起,只前进,不后退,夜以继日,图谋复地。
敌兵兵力众多,但力量分散,疲于奔命,而我大宋民众中的英雄豪杰,于其中等待机会攻敌,这样的话,敌兵就容易被打退了。”
当时朝议以文天祥的议论是疏阔,难以实行,因此,他的上书没有结果。
13、中秋节抗战
1276年初,南宋首都临安陷落,历经千辛万苦,文天祥逃出元军掌控,来到福建,在南宋流亡政府担任宰相,继续坚持抗元战争。
1277年八月,文天祥带领由福建江西广东农民组成的宋军部队,已收复了赣南很多地方,此时正驻扎在江西兴国。
元朝皇帝忽必烈大为震惊,派出将军李恒,率五万步骑前来围剿。
根据之前的情报,元军主攻方向应该是赣州。
但正因为得知了文天祥的所在位置,所以李恒只派出一部分兵力去了赣州,而他亲自带领精锐直扑兴国。
这一天,正好是八月十五中秋节。,文天祥没想到李恒来的这么快,仓促派兵交战,宋军失利败退。
这时,另一位宋朝官员邹洬也聚集了几万人马在永丰。
文天祥马上带兵过去,计划跟他会合,但没想到邹洬的兵马一听说元军来了,提前就望风而逃。
文天祥手上这支孤军,除去老弱妇幼家属,实际作战人员不足2万。
李恒的元军继续紧紧咬住文天祥的部队,来到一个叫方石岭的地方,他们被追上了。
此时的宋军装备,属于农民武装性质,根本无法跟元军的正规部队相比。
文天祥的部将巩信,带着士兵打算用短刀出战,他做了最坏打算。
他说,文丞相,我来顶住,你先我来顶住,你先撤!
但经验丰富的李恒,似乎看出了宋军的短板,同时担心在山区地形下,步兵近战,会被文天祥设埋伏。
他把冲锋部队先撤回去了,先不正面出击。,他派出了一万名蒙古弓箭手,排好箭阵,轮番发射。
巩信还坐在一块巨石上指挥,手下的士兵站立在左右,元军发出的箭像雨点一样密集,遮天蔽日而来。
但巩信和他的兵,始终坚守不动。李恒觉得奇怪,派人从附近的小路绕上去观察。
原来他们已经全部中箭而死,但一个个就是屹立不倒。
李恒知道时间不能耽搁,一声令下,元军步骑蜂涌而来。
14.战友掩护,逃出生天
文天祥且战且退,来到一个叫空坑村的地方。承受不了追击压力,宋军全部人马溃散了。
一时间,漫山遍野的人,都在急急狂奔。李恒大喝,重点抓当官的!
赵时赏坐在轿子中,后面的元军讯问他是谁,赵时赏说“我姓文”,众兵以为是文天祥,活捉了他返回军营,
文天祥被掩护住了,他远远注视着他的亲密战友赵时赏,只能默默感激。
赵时赏却假装看往别的方向,故意带偏元兵的注意力。文天祥于是得到了机会,与杜浒、邹洬等人一起逃走了。
但文天祥的妻子儿女及幕僚、部将都被抓了。
赵时赏被押到了隆兴,愤怒叫骂,毫不屈服,但为了救同僚,他继续假扮文天祥。
有其他官员被绳子绑来了,他就骗元军说:“这只不过是个跑腿办事的小职员,抓他做什么!”
元军信以为真,放走了很多这样的人。直到后来,赵时赏知道文天祥早已脱险,就公开了自己的身份。
元军恼羞成怒,要杀一批他这样的宋朝抗战官员。
临刑前,一个叫刘洙颜的官员还在辨解,说自己跟他们不一样,希望被放过。
赵时赏呵斥他说:“不过就是一死,何必要这样!”赵时赏面不改色,英勇就义。
后来,李恒押送文天祥的妻子、家属去往大都(北京),文天祥的两个儿子死在了路上。
而文天祥跑去了广东,很多逃散的士兵,又被他聚集到一起,准备继续战斗下去。
15、五坡岭被俘,南宋灭亡
1278年,文天祥率宋军余部坚持抗战,苦苦支撑,进入第四年。此时他的部队在广东潮阳驻扎。
另两位南宋官员邹洬、刘子俊得知消息,各自带领人马前来会合。
他们合兵一处,去征讨盘踞在潮州的大海盗陈懿、刘兴。
陈刘二人有着规模不小的海盗军,已经在这一带为害很久了。
双方激战,宋军歼灭了海盗军的有生力量,除掉了刘兴。
但很可惜的是,陈懿逃脱了。留下了后患。陈懿很快投降归顺了元朝。
骑兵天下无敌,却苦于不会海战的元军,大喜过望。
不久之后,1278年底,陈懿用海船带着元朝大将张弘范的部队,登陆潮阳,前来围剿宋军。
文天祥明白,以目前实力,根本无法抵挡元朝的正规军。
他带部下急速撤往海丰,元军先锋将张弘正(张弘范之弟)率兵紧追不舍。
这一天,他们来到五坡岭。正在吃饭的时候,张弘正率大队元军突袭而至,大家措手不及。
没来得及交战,众人四散奔逃,都躲到草丛里。文天祥见大势已去,想赶紧逃走。
但元军已团团围困住整片山林,严密搜查。文天祥被捕了。他吞服下早就准备好的龙脑香,但却死不了。
邹洬拔刀自尽了,刘子俊骗元军说,我才是文天祥。
另一支元军小队押着文天祥过来,跟押着刘子俊的人碰到一起。
他们都抢着说自己抓到的是文天祥。元军反复讯问其他人,得出真相后,就把刘子俊放到开水大锅里活煮了。
刘子俊呵呵大笑说,文丞相,地下相见!文天祥大呼道,刘兄先走一步,天祥随后必来!
看到战友牺牲,文天祥悲痛万分!文天祥被押到潮阳,元兵带他来见张弘范。
左右之人命他跪拜,文天祥不屈服,张弘范说,这是个忠义之人啊,不必为难他。
为他解开绑绳,把他当客人,以礼相待。文天祥一再请求杀了他,但张弘范不许他死,一直把他安置在船上。
凡是文天祥家族亲属被俘虏的,都被找了出来,放还给他。
1279年二月,张弘范集中军力攻打宋军最后的大本营崖山,强迫文天祥与之随船前往。
决战之前,张弘范强迫文天祥给宋军大将张世杰写劝降信。
文天祥再三不肯,最后只写了一首诗《过零丁洋》应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
张弘范看过之后笑了,然后把诗稿收藏起来再也不来逼迫他了。
16、南宋灭亡
蒙元的猛烈攻势下,南宋流亡政府窜逃到秀山。
南宋抗元大本营暗线统帅——年逾70的江万载为救被台风所刮落海的宋端宗殉国,
十一岁的端宗也惊悸成疾,在州(今广东湛江市)病逝。
张世杰、陆秀夫江万载次子江钲立八岁的卫王继位,又把行朝迁到新会县南面大海中的山。
祥兴二年(1279)二月初六日,宋军视死如归,对蒙古舰队在海面上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海战。
最后张世杰统领的宋军战败,陆秀夫背负幼年皇帝蹈海殉国。
18、被户关押宁死不屈
1279年,宋朝彻底灭亡,张弘范再次劝降说:“丞相的忠心孝义都尽到了,若能改变心意,像侍奉宋朝那样效力于大元,不失宰相之位。”
文天祥含泪说:“国家沦亡却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呢?”
张弘范感其仁义,派人将其护送到京师。在押送元大都途中,庐陵人王炎午张贴了数十张《生祭文丞相文》。
文天祥一路上服毒,绝食,自谓“惟可死,不可生”。文天祥在路上,八天没有吃饭,仍然没死。
至元十六年(1279)十月,文天祥在一种求死不得、欲逃又不能的状态下抵达元大都燕京。
到达燕京后,馆舍侍员殷勤、陈设奢豪,文天祥没有就寝,坐到天亮。于是被移送兵马司,令士卒监守。
文天祥在燕京关押了三年,在这段期间当中,他曾历经绝食自杀失败,故从那时起他便坦然自处,等待着死刑的来临。
元朝官员千方百计地对文天祥劝降、逼降、诱降,参与劝降的人物之多、威逼利诱的手段之毒、
许诺的条件之优厚、等待的时间之长久,都超过了其它的宋臣。
原本是在元军监视之下宿于旅舍,后来则被监禁于半地下之牢狱,并铐上手铐脚链。
不论遭受到如何严酷对待,文天祥仍旧不屈不挠。
有时候手铐脚链会被取下。甚至连忽必烈大汗亲自劝降都未能说服他。
文天祥的妻子欧阳夫人和两个女儿柳娘、环娘被蒙元政府俘虏后送到大都,蒙元政府想利用骨肉亲情软化文天祥。
文天祥一共育有二子六女,当时在世的只剩此二女,年龄都是十四岁。
文天祥在狱中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
文天祥明白:只要他肯投降,家人即可团聚。读完信的文天祥,痛哭流涕,写下《得女儿消息》一诗。
故国斜阳草自春,争元作相总成尘。孔明已负金刀志,元亮犹怜典午身。肮脏到头方是汉,娉婷更欲向何人。痴儿莫问今生计,还种来生未了因。
不要问父亲今生还有什么打算,我们只能来生再续父女情了。
在家与国之间,文天祥坚定地做出了选择,誓死以报国。
19、壮丽牺牲
文天祥在燕京共三年,忽必烈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同宰相议论放了他。
遇上有人以文天祥起兵江南西路的事为借口,结果没有被释放。
元廷召见文天祥告谕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
文天祥临上刑场时。特别从容不迫,对狱中吏卒说:“我的事完了。”向南跪拜后被处死。
几天以后,他的妻子欧阳氏收拾他的尸体,面部如活的一样,终年四十七岁。
他的衣服中有赞文说:“孔子说成仁,孟子说取义,只有忠义至尽,仁也就做到了。
读圣贤的书,所学习的是什么呢?自今以后,可算是问心无愧。
一代文豪,忠心报国,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拿出自己资产,组建抗元军队,竭尽全力和敌人战斗。
被俘后,不被金钱权力所诱惑,不畏惧毒刑拷打,仍旧不屈不挠,最后壮丽牺牲,名垂千古,可歌可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