霎哈嘉瑜伽公益瑜伽冥想修行成长励志

和佛陀同时代并立的伟大人物:马哈维那

2019-04-12  本文已影响91人  自然减压冥想

       与释加牟尼同时代的大雄,英文Mahavira,也写为Mahavir,(即“伟大的英雄”)(也译为马哈维那、摩诃毗罗,约公元前599年~公元前527年),是耆那教(Jainism)徒对其创始人马哈维那的尊称。耆那教起源于古印度的古老宗教之一,有其独立的信仰和哲学。此教秉承与于释加牟尼同时代的马哈维那对耆那人的教诲。尊者大雄是耆那教的教主。根据耆那哲学所述,教主已经通过禅定训练和自我实现达到了完美或觉悟的状态——他们就是耆那的神。尊者大雄诞生于2,593年,出生地在印度比哈齐。他的生日以后被作为了大雄节(Jayanti)。每年公历3、4月间的马哈维那节(Mahavir Jayanti)是耆那教最重要的宗教节日,这个节日的设立,据说为的是庆祝大雄马哈维那的生日。马哈维那自己无著作,但他有非常多的弟子。虽然马哈维那说法的时间不长,但他的教法后来却被大量衍绎成为浅显易懂的教义。从佛陀时代开始,耆那教就和佛教并立。耆那教要比别的宗教对它的信徒的生活影响更大,更持久。

  马哈维那于公元前599年出生在印度东北部比哈齐,与释迦牟尼的出生地为同一个地区,只是他的出生时间略早。他与释迦牟尼一样,是部落首领的儿子,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30岁时他放弃财产、家庭(他有一个妻子和女儿)和舒适的环境,决定出走寻求真理。马哈维那在外过着苦行僧的生活,12年里他一直冥思苦想,忍受着苦行和贫穷,他经常斋戒,身边无任何财产,甚至连喝水或接受施舍的杯子和盘子都没有。开始时他还有一件长袍,后来也丢弃了,赤身露体地走在路上,虫子在他身上爬甚至咬他的时候,他也不掸去。马哈维那的举动使他遭到嘲笑、辱骂和殴打,他都默默忍受,没有任何报复。马哈维那42岁时,认为自己大彻大悟了,他用余下的30年生命游方传道。

       马哈维那的学说与佛教和印度教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耆那教相信人的肉体可以死亡,而人的精神不死,只是投生到别的生物上,并不一定是人,灵魂转世说是耆那教的基础之一。耆那教相信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为了去掉人精神中恶的积累,就必须清洗自己的罪过,这是耆那教的首要目标。筏驮摩那认为,通过摈除肉体的快乐,就能达到这个目标,故耆那教僧侣们都进行严格的苦行生活。耆那教另一个主要思想是不伤生,即非暴力主义。耆那教强调,不伤生包括人和动物,依此,耆那教徒均为素食主义者。然而虔诚的耆那教徒不伤生的概念更广,不打苍蝇,不在黑暗地方吃东西,以防吞下一个飞虫,造成死亡。他们走路时,还雇人扫大街,以免无意中踩死虫子或蚯蚓。耆那教也影响了别的宗教,如反对杀生和吃肉对印度教影响很大。而且,耆那教的非暴力思想对印度社会产生了持续的影响。

       耆那教义有六谛说,即命、漏入、系缚、制御、寂静和解脱。认为宇宙万物由灵魂(命)和非灵魂(非命)组成,灵魂包括能动和不动的两大类,能动的则根据感觉器官的多少分为六种:一个器官(皮)的,如植物;二个器官(皮、舌)的,如虫;三个器官(皮、舌、鼻)的,如蚁;四个器官(皮、舌、鼻、眼)的,如蜂;五个器官(皮、舌、鼻、眼、耳)的,如兽;五个以上器官(皮、舌、鼻、眼、耳、心)的,如人。不动的灵魂存在于地、水、风、火四大元素之中。所以耆那教认为动植物和非生物体内均有灵魂存在,不能任意伤害。非灵魂也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定形的物质,由原子和原子的复合体组成;另一类是不定形的物质,由时间、空间、法和非法组成。耆那教认为一切有生命的物类其本性是清净、圆满的,但是非生命体的物质却常常形成一种障碍,掩盖着灵魂原有的光辉,使灵魂受着束缚。这种障碍称为业。他们认为业是一种特殊的、细微不可见的物质,这种物质流入灵魂并附着于灵魂即为漏入。业有八类:智业遮盖灵魂的智慧;见业遮盖正确的直觉;受业遮盖灵魂的幸福,滋生苦乐;痴业遮盖正信,产生情欲;寿业决定生命的长短;名业决定身体的特质;种业决定种姓、国籍;遮业决定性力。这八种业是前生所定的(宿作因),它们系缚在灵魂上,要想解脱就得制御。

       他们认为制御的方法是持五戒,修三宝,实行苦行。五戒是不杀生、不欺狂、不偷盗、不奸淫、不蓄私财。三宝为正智(正确习解)、正信(正确信仰)、正行(正确实行)。耆那教徒还实行各种苦行,他们认为只有苦行才能排除旧业,使新业不生,达到寂静,使灵魂呈现出原有的光辉,从而脱离轮回之苦,获得解脱。耆那教对“业”和“涅盘”的概念和佛教极相似。在他们的教义中,当“自我”出现时,业的影响力就会消失,就如同佛教也认为当一个人达到涅盘或最高的境界时,旧业的影响力会消失,也不再造作新业。大雄解释道:“无始以来,所有的生物(灵魂)都是在业的束缚中,而业是善或恶行为的积聚。在业的影响下,灵魂习惯于在物质财富中寻找快乐,从而就有暴力的想法、行为、愤怒、怨恨、贪婪及诸如此类的罪恶在心中扎根。这些结果也导致业的进一步积聚。”大雄教导:“正知(samyak-darshana)、正见(samyak-jnana)和正行(samyak-charitra)是自我解脱的真实之路。”其中,正行由五誓言构成:1. 非暴力(Ahimsa)——不伤害任何生物。2. 诚实语(Satya)——只说实话且语不伤人。3. 不偷窃(Asteya)——不拿经由不当方法、途径得到的东西。4. 纯洁行(Brahmacharya)——不沉溺于肉欲的快乐。5. 不执着(Aparigraha)——完全不粘着人、地和物。耆那教徒以五誓言作为生活的核心。出家人严格地、完全地遵守这些誓言;另一方面,在家者也可只遵守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适应的部分誓言。关于精神进阶的问题,如同大雄所预言的那样,男女在条件上是平等的。放弃和解脱的魅力也同样吸引着女性为之奋斗。很多女性遵循大雄指示的道路,为寻找最终的幸福放下了和世间的关系。这样,如果她们以正见理解,并忠实地遵循耆那教的原则,就将为他们在此世的生命带来满足和内在的幸福,死后灵魂将再生到具有更高精神水平的世界,获得完全的觉悟,达到最后永恒的至福,结束所有的生死循环。被大雄教义吸引的人们包括了各阶层的民众:富户和贫者,国王和平民,男和女,王子和公主,高贵者和贱民。大雄将他的信徒归为4类,即男修士(Sadhu),女修士(Sadhvi),男在家众(Shravak)和女在家众(Shravika)。这个顺序就叫做Jain Sangh。

以下是马哈维那的一首诗:

凡是修内观的人,

就会从中发现「自我」;

并在有漏完全消除后,

到达「自我」的目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