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海读书笔记读书•写作•遇见

三十五岁的老灵魂——读《复活》

2025-04-13  本文已影响0人  有信乐悠悠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在托尔斯泰传中,罗曼罗兰这样评价《复活》,“作者在主人公三十五岁的身体中,硬是装进一个格格不入的七十岁老翁的灵魂。”

到底是什么力量,让一个沉迷享乐的贵族公爵颠覆原有奢华的生活,放弃一切财富、地位、名望,追随他曾经抛弃的女人远走西伯利亚呢?让我们一起看看托尔斯泰笔下叛逆的贵族老爷如何重新找到灵魂复活之路。

复活之路

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出身贵族家庭。青年时期,他是一个正派的青年,富有自我牺牲精神,乐意为一切高尚事业献身。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他开始沉迷于享乐放荡的生活,成了纯粹的利己主义者。而后他进入军界,陷入了更深的利己主义的泥沼。叛逆的性格,让他辞去令人羡慕的军职,跑去学画,然而艺术中也并未找到他所寻找的东西。

在一次法庭审判中,聂赫留朵夫,作为陪审团成员,遇到了曾被他诱奸的农奴的私生女玛丝洛娃,她被诬陷杀人而入狱。由于陪审团的疏忽,玛丝洛娃被判到西伯利亚服四年苦役。

这是小说转折的关键。如果女主被判无罪,也许一切就会完全不一样。但正是因为这个误判,让聂赫留朵夫的良心受到强烈震撼。这个无辜的女人太可怜了。

第一次,他诱奸了玛丝洛娃,又将已身怀有孕的她抛弃。生产后又迫于生计而沦为妓女。他的无情断送了一个纯洁少女的青春。

第二次,仅仅是因为法官、检察官、律师、陪审团的疏忽,就令一个本该释放的无罪之人流放西伯利亚服四年苦役,而他就是陪审团成员。也可以说是他的疏忽让一个无辜的人蒙冤遭苦役。

玛丝洛娃生命中的两次厄运都与他有关,深深的负罪感让他必须要做为个女人做些什么。也正是这件事触动聂赫留朵夫的空虚的灵魂,寻找自我救赎之路,像一道光照射进他的生活。他要做回那个说真话的自己,为此心中充满善的能量,自由、勇气,充满生趣的感觉又出现了。

他开始动用一切资源去帮助玛丝洛娃,找律师为其伸冤、帮助马斯洛娃委托他营救蒙冤的狱友。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人世间底层人民的疾苦,他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她及她身边的穷苦人。

玛丝洛娃逐渐改掉了过去的生活旧习,努力生活着。聂赫留朵夫用实际行动的诚恳忏悔打动了玛丝洛娃,最终她原谅了他。经历了生活痛苦洗礼的玛丝洛娃知道,聂赫留朵夫与她是两个世界的人,虽然有爱在她心中,但放过对方才得最好的安排。在去西伯利亚的途中,她遇到了爱她的革命者西蒙松,并最终与他结婚,开始了新生活。最后,聂赫留朵夫在福音书中找到精神的归宿,开启了一种暂新的生活。

托氏心灵辩证法

托尔斯泰独特的心灵辩证法贯穿小说始终,是小说的灵魂。

“深入人物内心抓住细微的变化,追索出人物思想感情转变的全过程,充分展示出人物从一种思想感情向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感情转化的演变过程。”

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第一次见到玛丝洛娃,他心惊胆战,担心被人揭发而出丑。恐惧压倒了内心的一切。原本这个误判可以让聂赫留朵夫永远的去除心患,但这个无辜的女人实在太可怜了。双重的罪恶感让他良心发现,不能袖手旁观。

对社交圈的嫌恶,终于让他意识到他憎恶堕落的自己,他要寻求“灵魂的净化”,他要重新找回真实的自我,承担自己所有的卑劣行为的后果,祈求玛丝洛娃的饶恕。他为自己的精神的觉醒而兴奋。

托尔斯泰精心雕琢着男主人公内心细微的变化,人物的情感在一层一层递进。聂赫留朵夫对玛斯洛娃的态度由恋爱到情爱,再由嫌弃、怜爱,逐渐过渡到对周围穷苦人们的关心体贴的博爱  。

这位心灵描写大师,将心灵辩证法运用的炉火纯青,把男主人公内心痛苦、挣扎、矛盾、忏悔的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

在聂赫留朵夫的精神感召下,革命者的影响下,玛丝洛娃由自暴自弃,卖弄风情的妓女,恢复了人的尊严与信心,重新找到生活的希望。托翁通过玛丝洛娃对男主人公语言、态度、行为的外部变化,精准的刻画出女主人公由爱到恨,再由恨到爱的隐秘的感情变化,人物鲜活而丰满。

正如罗曼罗兰曾说,对于托尔斯泰“每个人爱他的原因各不相同”。阅读中,你不像是在听一个艺术家在讲话,而是冷酷谄媚的典狱长、肮脏愚昧的刑事犯、顽强乐观的政治犯.......他们自己在亲口说话。

这位文学大师精准叙述力、敏锐的洞察力、无限的想象力,使得看似平常的素材成为不朽的经典。

(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