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阅读
罗振宇在《阅读的方法》里讲到一个他读的李佩甫小说《城的灯》里的一个故事,首长们白天一天都在看训练,到了晚饭后才开始听营里的汇报,不料,营长的汇报刚开了头,突然就停电了,会议室里一团漆黑。就在两三秒之间,只听“嚓”的一声,文书冯家昌划着了第一根火柴,接着他随手从兜里掏出了一个蜡头,点后放在副参谋长的面前,尔后,他又掏出第二个蜡头,点着后放在了团长的面前,第三个蜡头,放在了桌子的中间...再后,他从容不迫地退出了会议室,大约一分钟之后,两盏雪亮的汽灯入在了会议室桌上。
营长汇报完工作的时候,一屋人都在静静地等待着副参谋长的指示,可副参谋长什么也没有说,他说那么昂昂地坐着,片刻,他突然伸手一指:“喂,小鬼,你叫什么名字?”
后面的结果当然是可想而知了,副参谋长当即说了句“这个人我要了。”命运从此就在这一刻被改写了吧,当然,这也是自己长久以来做好充足准备的结果。
讲真,并没有读过《城的灯》这本书,甚至都没有听说过,但在我熟悉的作者书里,读到这样一个激励的故事,忽然间就觉得阅读果真是打开思维、提高见识的最好方式呀,再说说这个故事吧,当时在书的空白处写下一段话:好精彩的故事呀,这真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得到的,总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准备”二字背后的过程又谈何容易呢?坚持的最大意义大概就是一直不计价值的坚守,等到天时地利人和那一刻才会觉得一切值得吧。
后面的解释里介绍到一名文书,据说是七个多月的时间里,裤兜中随时装着三截蜡烛头,一盒火柴,就是为了等待首长开会时突然停电的机会。这是多小的概率,这又是埋藏了多深的心机呀 。
我们总说想追求简单的环境与生活,但真正当那些做足准备的人抓住机会一跃而上时,又多少有些羡慕与嫉妒的,甚至还会说几句风凉话,这人心机太深了,但我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就两个字“服气”。
我和作者写的一样,自认为生性不可能为这么小概率的事件做如此长期、周密的准备,心机不够,心力也不够,这些年一步一步走过来,吃了不少亏也遭遇过不少算计,好在自己内心越来越强大,生性可能也不计较,当然也是没有能力去计较吧,所以容易放下,也容易说服自己就此妥协。曾经一度以为这是软弱,后来想明白了觉得这是豁达(也有可能是为自己找借口),有些看似眼前是吃了亏,但事后沉淀在内心的一些领悟还是会有附加增值效果的,所以,就越来越通透了,只是依旧学不会处心积虑的去策划一件事,达成一件事。
杨绛先生有段文字特别治愈:终不是那八面玲珑的女子,讨不了那四海八荒的喜,只落得围一炉寂静的烟火,与独处相安,与万事言合。
这大概就是属于我的风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