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出一天登台:You’re Up ①丨演讲训练故事分享
原创 王琼工作室 输出的力量
一天登台:You’re Up
请听我通过举例子、讲故事的方式向大多数需要安全完成一次演讲的你,提供“救命、治病、养生”的方法。每个人都不同,讲出自己的差异化,让演讲输出你的力量。
一天辅导,上场发布超级产品
有一位高管看着面前的400多张幻灯片,要准备第二天的新产品发布会,面向2500多人演讲。他一边抓狂,一边想备选方案:要不CTO——首席技术官上吧?结果CTO连连摆手:那怎么行,您是当家的,大家都来听你怎么讲。他急得抓耳挠腮,问秘书:怎么办?
这就是我当时遇到的情况。
你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越是成功的领导,演讲能力就越强。反过来也可以说,演讲能力越强的人,越可能成为领袖。为什么?因为影响力是成为领袖的必要条件,而演讲是提高影响力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好像很有道理,可是怎么就套不到这位领导身上呢。
这是一年的初夏,一匹黑马公司冲入人们的视野,随着一系列产品生态链的建立,很多人都期待着一个超级产品的诞生。而明天就是要进行的一场超级产品的发布。人们纷至沓来,济济一堂,聆听这位领导介绍产品。对听众而言,大家满怀期待,而对于这位领导而言,他却如困兽犹斗:战还是逃?逃肯定是不行的,战怎么战?现在是打颤,现在是卡壳,现在是冻住了。我到公司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
秘书说,老总自从午后就坐在那里,足足有一个多小时了,看着电脑,来回翻页;看着窗外,漠然无语;大家看着他,大气也不敢出。会议室里极度缺氧,大家都觉得透不过气,可是没人敢说些什么,要是建议的方法在明天没有效果,那可就是罪人了。
秘书问我:怎么办?
其实,这个时候,不论我们已经了解了多少演讲的技巧和方法,唯一要做的就是逼出一个优秀的自己,逼出一天登台,否则就没有结果。
能做到吗?
何时是此时?It’s now or never.
我先让大家离开会议室,只留下我、领导和秘书。秘书介绍了我,我看出来领导还有点疑惑和不信任。于是,我说:“老总好,您是我眼里的国王乔治六世,虽然有点结巴;我呢,是你的秘密朋友,帮助您。您没接受过我的演讲训练,那咱们也别让别人看出来有刻意雕琢的痕迹。我分享几个小招术,半个小时之内您看看有没有感觉,然后咱们再决定下一步,您看行吗?”
他稍稍松了口气,和秘书交换了一下眼神,点了头。
第一个小时
前半个小时,确定目标,到底要分享什么?之后,建构价值模型,不断深化。
我走到会议室的白板前,写了一句话,“听完我们的产品发布,您将能够——“。然后我说,“咱们先来填个空吧。”您希望给听众带来什么?“
首先,听众是谁?老总说:“有同业嘉宾,有媒体伙伴,有公司员工,有社会上看到广告宣传而来的粉丝、普通观众。听众背景复杂,众口难调,也不知道他们真正想要什么,想听什么,这才是我苦恼的地方。”老总叹了口气。
是的,产品发布会,做的是天底下最难的事情——这也是毛主席说过的——一是把想法塞到别人的脑子里,二是把钱从别人口袋里掏出来。不过,这样理解,主体就错了,因为一千个听众,一千个想法,我们不可能,也不需要把想法塞到他们的脑子里去,而是要让他们自己主动愿意把想法放入到脑子里去。主体是听众,而不是我们当销售,我们分享的要让他们感到愿意买,而不是我们强行卖。人的心理也是如此,喜欢掌握主动。
我和老总分析到,“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把说法转换到听众的角度。您的产品有什么差异化特色,让他们愿意听?愿意买?”
老总的眼神慢慢聚焦到白板上,看得出来,他动心了。他说:“好,我试试。听完我的演讲,您将能够了解这是一款超级产品。如何超级呢?以及在哪里买?”
“嗯,”老总的思路还比较清晰,“能确定这个就是演讲的主题目标吗?”我又逼问到。
“可以。”他坚定地回答。
“好的,定下了目标,我们来看看怎么在开头快速输出演讲的价值主张吧。”我希望带着老总更进一步。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老总已经被我说动,我们一起制定了价值主张。
价值主张就是产品和服务对于客户可以获得的利益、优点的具体清晰的描述。
例如:
✎三公里,三十分钟抵达,让远亲更近,让紧邻更亲。
✎充电五分钟,通话一小时。
✎……
我又拿起水笔,在白板上画了一个价值创造的模型。
“您看,我们的主题是:超级产品发布。
我们的目标是:让来宾感受到为什么超级?如何超级?在哪里买?
那么,咱们先向上探索,问一问:您为什么要分享这个话题,对公司的价值是什么?您的目的又是什么?”
“哦,”老总一边思考,一边组织语言,“对公司的价值是输出我们的声音,让市场看到我们创新产品的诚意和努力的结果。对我自己而言,就是挑战自己,不断升级,代表公司,让更多的人认识我,认识我们的产品。认识我,这么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也愿意为了公司的利益,从幕后走向前台,从台下走到台上,这意味着,以前低调内敛的我,为了大家,为了产品,为了公司,愿意发声。”老总说到这里,都有一点动情了。
“对啊,这样特别好,就这么讲,把感受和大家分享,这是很真实的故事,很真实的情感,会为产品分享注入情绪的力量。”我鼓励老总。
“那好,咱们再向下探索,您分享这个主题会遇到什么问题和阻碍呢?说三点吧。会遇到哪些反对意见?会有哪些质疑?会引发哪些反感?”我又沿着价值模型向下的三个箭头引导他。
“第一个阻碍是怎么用一句话总结我们产品的差异化?这句话要有亮点,要有穿透力。第二个阻碍是,我开头特别容易紧张,怕讲不好。开头讲砸了,后面就更完了。第三个阻碍是幻灯片太多了,400多张,怎么串起来故事线?听的时间太长,听众的注意力都跑掉了,怎么办?”老总说到。
“好的,”我说,“分析完了,咱们再看看,把这些素材组织起来,把网状结构输出成一个线性的表述,直接清晰。”
于是,我画了一个听众注意力曲线图:
“你看,开头,75%的观众还是很聚精会神的,在5-8分钟的时候达到峰值,而后,听众流失得很快。所以,咱们开头一定要设计得深入人心,结尾再鼓点回荡,余音缭绕。”
“有道理,”老总非常认同,“我们的价值是:颠覆家庭大屏互联网时代!”
“好的,那么在开场后的2-3分钟里,先热场,然后说目的,紧接着就用价值模型,敲开听众的心门。”我帮着老总把演讲开篇的部分描画出来。
思考完了,我们开始热身,先把开头的设计打磨得流畅一些,让老总有信心,后面就更好办了。
其实,很多培训都强调演讲的表达技巧。但是如果没有思考,光靠演讲招式,听众一下子就看穿了。所以,先要有思维之核,再配合技巧之核,双核建构,这才是有灵魂的演讲。
那么后面又发生什么了呢?且听下回分解。
文章:王琼
封面&编辑:王健
王参谋
欢迎分享你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