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焦虑握手言和

2017-04-19  本文已影响0人  陌上星辰PD

元旦过后,春节即将来临。不少人在期待亲人团聚的同时,亦倍感来自工作、学业、生活、感情等方面的压力,甚至出现了“年末焦虑”的状况。据中国青年报报导: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6.4%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有“年末焦虑”,其中16.4%的受访者认为情况非常严重。焦虑俨然成了年末的一种普遍现象。

其实,焦虑不仅会在年末时闪现,平时也常见它的身影。不信,你瞧:

※ 明天有一场公开演讲,好担心啊!

※ 下周要陪领导出差,飞机不会掉下来吧!

※ 孩子明年中考,考不上好高中就完了!

※ 呀,年底到了,我的年初计划还没完成呢!

对于上面的话语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它们常常出现在我们身边人或自己的口中,其中隐含着一种情绪叫焦虑。

一、焦虑如影,与人随行

焦虑源自追求美好的本能欲望。担心演讲,是想表现良好赢得到大家的好评。害怕飞机失事,是希望出行平安。想要孩子上一个好的学校,是期待孩子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希望计划能如期完成,是追求一种成就感。一个人如果没有了欲望,便会心如止水,也不会有焦虑。

当意识到预期的追求有可能实现不了的时候,焦虑便油然而生。焦虑是指向未知事件的一系列情绪消极情绪,如忧虑不安、紧张害怕、顾虑重重等。

焦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却也有积极的意义。正如德国学者格布萨特尔所言:没有焦虑的生活和没有恐惧的生活一样,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一定程度的焦虑会促使人以一定的行动避免未来事件朝不好的方向发展。比如,一个人认为孩子有考不上好中学的危险,而又很希望孩子能上一个好学校。他的焦虑会促使其采取一系列的行动:与孩子沟通劝导他好好学习、自己学习做孩子的榜样、送孩子上辅导班、找熟人托关系为孩子上好学校铺路。

然而,美好追求的实现既有赖于个人的努力,又与周围环境相关,还受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孩子学习很努力,但别的孩子更努力,便有可能在竞争中失败。孩子成绩非常棒,但在考试时状态不好也有可能考不好。

当一个人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环境和偶然上时,我们的焦虑就会增加。当焦虑达到一定程度,焦虑的积极意义就会大打折扣,从而使人把能量和精力消耗在对抗消极情绪而无法行动。以演讲为例,你担心演讲时表现不好,就会在演讲前好好准备演讲辞、熟悉内容并设计与观众互动的环节。而不是毫无准备的临场随意发挥。但如果你过分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心里想着的是演讲中出现口误或者忘词了观众喝倒彩怎么办这些意外,就会心神不宁而无法专注准备而真的会把演讲搞砸。

二、欲与言和,先辩雌雄

适度的焦虑是人维持活力的因子,而过度的焦虑则是破坏活力的因子。适度的焦虑也可说是健康的焦虑,而过度的焦虑是不健康的焦虑。健康的焦虑是朋友,不健康的焦虑是敌人。我们真正要对付的是不健康的焦虑。

不健康的焦虑是一个人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环境和偶然性上诱发的。这是祖先传给我们的基因偏向造成的。自然将人类肉体造得非常脆弱,而原初社会环境异常恶劣,我们的祖先随时随地都面临危机。为了增大生存的几率,我们的祖先不得不时刻保持警惕、忧虑甚至持续一种强烈的焦虑。正是这种焦虑使我们的祖先保存了自我,也使人类延续下来。

事实上,在现代社会,即使是程度较重的焦虑也不是完全没有积极意义的。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一生处于强烈冲突的“非此极彼”、“恐怖与战栗”中而极度焦虑,但他却成了史上探讨焦虑第一人而且卓有成效。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年轻的时候在多方面有严重焦虑,但他成功自救并发展出一套简单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强烈的焦虑使人类得以延续,但现代社会良好的环境使焦虑并不成为我们生存之必要。我们大多数人也无法从这种不健康的焦虑感中受益,而是被其控制带来消极作用。幸运的是基因虽不可变,我们却可以调整自己的认知与不健康的焦虑握手言和。

基因虽意味着我们有不健康的焦虑倾向,但这种倾向是否转变为事实却取决于我们的认知。理性的认知导致健康的焦虑,而非理性的认知导致不健康的焦虑。一个人总是以非理性认知面对未知事件,则不健康焦虑就容易产生。

埃利斯认为导致不健康焦虑的非理性认知有三个特点:

※ 绝对化要求:个体要求事情必须朝着个人意愿发展,否则就不可接受。

※ 以偏概全:以部分取代整体或把小概率事件当成百分百确定的事件。

※ 糟糕至极:把事情的可能不良后果想像到非常糟糕、不可救药的程度。

三、以退为进,方得始终

从理论上说,绝对化要求、以偏概全、糟糕至极的非理性认知我们都知道不合适,但在实际上却常犯。如演讲焦虑实际隐含着一定要表现得很好、自己必须得到别人欣赏的绝对化要求。担心飞机出事实际是夸大了飞机出事的概率。实际上飞机旅行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它绝少发生重大事故,造成多人伤亡的事故率约为三百万分之一。它甚至比走路和骑自行车都要安全,更不用说汽车、火车等其他交通工具。孩子考不上好中学就完了隐含着孩子中考失败就会导致终生失败的糟糕至极的认知。

明白道理其实不难,难的是改变。人的认知一旦形成就有很大的惯性,在接到信息的时候会首当其冲的以固有的模式处理。同时,人的思维中总是包含着矛盾,有一个改变的因素,就会有阻碍改变的因素。当你想要控制思维的时候,阻碍的因素常常会导致失控。现在请大家不要想一匹会飞的马。记住,请不要想一匹会飞的马。结果怎样?大家心中自有答案。

要化解不健康的焦虑,先要无条件的接纳这种情绪。当意识到这种情绪存在的时候,不要急着去否定它,当然也没有必要肯定它,而只是去感受它。就像我们身体生病一样,只有接受这个生病的事实,然后搞清楚是哪里的问题,再对症下药才能解决病痛。在无条件接纳的前提下,对引起焦虑的认知进行自我对话,发现那些认知不合事实、不合逻辑性、对自己有害无益等问题而放弃原来的认知建立新的认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改变会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信有一份努力就会有一分进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