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我的颓废风好像刮了有一段时间了。
突然从项目中松懈下来以后,正好遇上几位同时进公司的同事离职+上半年绩效评比,我又焦虑了。
好像自己做了很多,但又好像什么都没做。输出少,接触的新技术也少,自己在学习上也懈怠了,很多知识,我都是通过实践一点一点捡来的,系统的知识很浅,像makefile、linux命令,很多都不会,现在才醒悟,当时师父跟我说的“你可以不熟悉它的语法具体怎么用,但你要认识它,知道有这个东西”这句话的意义。
一直以来,我的学习方法都是,实践上用到了看到了相关名词,再去查资料了解用法,而不会在一开始就思考,有没有这样一种命令或者方式可以实现这个?也不会在没有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主动去了解,这些命令、函数、实现在当下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有时即使有这样的想法也会因为不想折腾而放弃继续深挖的念头。
老姐说,我应该要多做一些主动的尝试,尤其是动手能力上。虽然不喜欢听,但确实是这样。
===============
昨天去看了《人生大事》,每次看完电影,心里都会有些触动,但是没有仔细想过那是种什么情感,而在这种情感里我又会想要表达些什么?但就在去看《人生大事》这件事上想记录一下自己的心情。
因为看了很多短视频,所以想去看。本来想一个人去看,但心里总是不想一个人出门,于是邀请老姐一起,但她不想动,虽然我嘴上说着我一个人去也没事,但潜意识里还是希望有人能和我一起,于是时不时的就问她想不想去,真搞笑。
认不清自己的需求,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这是我一直以来的问题。
因为正赶上台风,这几天深圳一直在下雨,订票的时候,外面的雨也是一会大一会小,于是我开始担心,如果雨太大,把鞋子淋湿了,后天上班就没干的鞋子穿了,如果雨太大,出门会不会把身体淋湿,到时候身上湿漉漉的,出去玩的体验都不好了,那还不如不出门呢。基于以上心理,我又开始打退堂鼓,但心里却还是想出门。
其实仔细一想,自己做事情总是犹犹豫豫,优柔寡断,就是因为在做决定时,一直抱着这样的心理:想去做,但是会考虑很多不好的因素,最后总会因为这些停留在脑海里的念头纠结、矛盾,想去问问题,但是怕自己描述不清楚问题,别人理解起来费劲,然后觉得自己很笨,不愿意和自己交流;想买一件东西,在各个店铺里逛来逛去,就怕自己买不到合适的,怕买到质量不好的,怕买到贵的然后又吃亏,怕用不了多久后又闲置,浪费了钱;想学一门技术,怕坚持不下去浪费时间,而这些时间本可以用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想做自媒体,在互联网上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想分享自己觉得的美好,又觉得需要花费自己很多本可以休息的时间,自己精力会更不上,同时也怕收到不好的评论,打击自己;想考研,但又害怕失败,最后失去了工作,不仅不能挣钱还可能花更多的钱,说来可笑,我甚至会担心,我考上研以后,又受不了每天论文的压力导致毕不了业。
写下来才发现这些心理的可怕,我每天都在和这么多的负面情绪做斗争,怎么可能不累,我光是鼓励自己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就要损耗自己一大部分元气了。但回到事件本身,昨天我还是去看了电影,也还是拉上了老姐一起,出门的时候确实也下雨了,但是,电影很好看,又好笑又好哭,下雨虽然不方便,但我正好把坏了的伞修好了,正好带它出门,路程也不是很遥远,更何况还有公交,不至于打湿身体,电影票虽然有点贵,但还是在我的支出可控范围内,并不会影响我整体的攒钱进度,所以,最开始的担心,全部都不是问题,而我,我只是缺少承担风险的勇气,以及认不清风险的能力,因为就看电影这件事看来,即使之前担心的都发生了,那又能怎么样,不过是一个不太愉快的晚上而已。
前几天在某个博主的视频里看到这样一句话——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深以为然,也渐渐想明白,没有任何一件事情一定是完美的,连太阳在不同人眼里在不同地方都不是一定完美的,就像物理里的理想情况,也只存在于理论之中。所有的成功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不懂的就去学好了,才20多岁,如果对生活不满足,就学会好好珍惜时间。
慢慢来,大胆犯错,多走出去,然后珍惜时间。世界还是美好的,未来依旧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