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吗,“自我”可能并不存在
这个世上有种被称为“自我”的东西在广泛运用:自我感觉良好、自我意识强烈、自我为中心……在人们的眼中,自我的感觉是真真切切的,几乎没有人会去质疑它的存在。在普遍的观念里,自我主宰着个人的想法和行动。
而“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中有一类病人,罹患多重人格障碍(或者说精神分裂),你永远不知道他们的行动逻辑、以及在和谁交谈,病人看上去缺失了一个“我”。
那么,有我和无我的本质区别在哪里?科学家们看向了——产生想法和指挥行为的中枢系统——大脑。实验研究发现,拿掉动物大脑中的一小部分组织,动物会产生部分肢体的偏瘫、或者失语等症状,这使得科学家相信,不同的脑部区域分管着不同的功能。
但是,哪一部分区域负责掌控人的心智活动、哪一部分掌控着人的语言与记忆、哪一部分又寄居着“自我”的意识呢?科学家们却发现,压根没有专门负责这些功能的大脑区域,人的思考都来自不司职思考的部分,人体内也没有一处是用来控制行为的。换个视角,大脑内没有所谓的灵魂居所,如果仔细看大脑内部,会发现这是一所无人居住的空房子。
这是一个令人意外的事实,原来“我是谁”的困惑是底层就存在的。那么这一切的机理是什么?人的自我感觉和念头又到底是如何出现的呢?
我们先从念头的产生看起。笔者身边有很多那种一会儿一个念头、花头巾特别多的人,有时会被他们的思维活跃程度给惊讶到。研究表明,普通人每天会冒出约6000个左右的念头,大部分转瞬即逝。这些想法的产生就像是海中的浪涌,起起落落,并不像完全随一个中枢控制。
人们在睡梦中有时会梦到从没接触过、荒诞离奇的事,一些人把它看做是神的启示。殊不知,这是脑中神经元的随机信息闪现(脉冲),这种现象在放松状态下非常明显,也常常是人们灵感的一个“神来之笔”。当大量的信息在闪现,如果有现实作为锚定,这些就会汇聚成一个个主流的念头。就像水的流动,应对外部的环境因素就会形成一条条支流。
到这里我们其实已经可以窥见,大脑并不存在一个中心化的管控,而是通过分布式的交互才出现的想法和念头。人们的语言表达也正是这样,从一堆杂乱无章、不完全协调、甚至相互竞争的词中冒出来,并不是来自于意识的畅流。比如这儿有一个可用的词,那里有一个不确定的词,大脑通过去中心化的决策才确定了你接下来要表达什么。
更高一阶地看,人们的心智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种随机或统计现象,类似于大数定律。人们所谓的记忆,只是感知的一种,随机地存储在整个神经元网络中,回忆的过程只是从分布的片段中搜寻线索,重建当时的印象和感受。从这个角度看,回忆是高度重建的,与当时经历的那一刻一样:搜寻线索,建立认知印象。过去与现在对于大脑底层的处理并没有本质区别。
那么,“自我”的观念也只是一个笼统的外延,从底层的分布式过程汇聚成的一个主流观念,我们以此来区分自己和别人。这个过程对人类来说足够跳跃,但对自然来说却是稀松平常的一个现象。虽然微观更本质,但宏观却有自己的高阶特性。目前我们是用“涌现”这个词来描述从微观到宏观的质变,这很可能是没有完全理解其中的奥秘。科学家猜测大脑的思维过程存在一些量子特性,这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原创文章,每篇都力争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