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读书•写作•遇见

【格律简书-01】〔饮水讲诗〕《格律概论》(上)

2019-02-16  本文已影响66人  饮水先生_7688

    第一章  格律概论(上)

        (17.1.11发,17.4.24再发)          (2018.5.28制简书,6.21发,19.2.19)

                        饮水·王思源

一、诗体与格律概念

  1.诗体概念

  诗体,简称诗。凡是具有韵脚或韵味的文体,皆称诗体。总分古典诗体与现代诗体。

  现代诗体:用现代通俗语言写作的诗。包括新诗、歌词,以及散文诗。

  古典诗体:人类历史上创作的各类诗体,皆称古典诗体。包括古体诗体与格律诗体。

  古体诗体:简称古诗体。凡不讲平仄声律的古典诗体,皆称谓之。有经体、辞体、赋体、歌体、五言古体(五古)、七言古体(七古)等。

  格律诗体:简称格律体。凡讲平仄声韵规律的诗体,皆称格律体。包括:律联、永体、近体、律词、律曲、律赋。

  2.格律体的根本标志

  格律,格律,就是有一定的格式与规律。前者指诗型结构格式,后者指平仄规律。

  毛泽东指出:“不讲平仄,即非律诗。”此是判断格律与非格律的关键!

二、平仄概念及平仄识别

  1.平仄概念

  古代汉语分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气流闭塞,急促、激烈)。将其用于诗格律,平声为格律平(—),发声平缓而长;“上去入”三声合为格律仄( | ),发声侧立而短。平平仄仄,长长短短,抑扬顿挫,是为美听。例:

  金戈铁马, 火炮长枪。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再如:

  惊雷滚滚穿云去,

  平平仄仄平平仄,

  暴雨沉沉落地来。

  仄仄平平仄仄平。

  2.平仄识别

  格律平仄,其与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之四声关系大致如下:

  古代平声二分为现代“阴平、阳平”;古代上声与现代上声大体相当;古代去声与现代去声大致相当;而古代入声四分到现代“阴阳上去”四声中了!以变去声者多,其次是阳平,成为阴平者少。

  于是,以现代四声而论,“上、去”二声仍为格律仄,而“阴、阳”二声中必须减去入声字,余下的为格律平;而减出的入声字,依然作格律仄!大致关系如下:

概括公式为:

现(阴平+阳平)-入声平= 格律平

现(上声+去声)+入声平= 格律仄

  由是,关键在于识别现代阴平及阳平中的入声字!尤其常用的入声字!此关不过,勿谈学习格律诗!例,按现代四声平仄判断: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

后一句显然失律!盖因为“白、屋”是现代读平声的入声字!原本该二句对仗为: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其声对与词对非常完美!可见,不识别现代阴平及阳平中的入声字,尤其是常见入声字,就不能赏析古代格律声律美,不能继承发扬而生新,也写不出合律的格律诗。有如学书法,多从临摹“晋唐书法”开始,而后才发展。

3.现代阴平及阳平中常用入声字

  (1) 数目词:一、七、八、十

  (2) 颜色词:黑、白

  (3) 花木词:菊、芍、竹、荻、菽、葛、棘、茯、芨、蕨

  (4) 动物词:鸽、鸭、蝶、鳖、蝎、蝠、鹄、蟋、犊、貉

  (5) 山水词:峡、石、泊、泽、渤、激、叠、汐、崛、窟

  (6) 普名词:屋、阁、德、族、福、格、节、宅、敌、笛、迹、夕、昔、足、盒、核、翮

  (7) 形容词:独、浊、忽、洁、薄、乏、曲、秃、凸、急、疾、湿、狭、杂、茁、獗、岌、獗、茁

  (8) 动 词: 别、出、绝、接、歇、逐、发、踏、压、插、击、拾、袭、削、捉、缩、脱、学、读、拂、失、湿

  4.入声字判断与记忆

    (1)入声字基本规律:  一是其韵母主要为a、o、e、ie、ue、-i、i、u、u,其中ue韵字几乎全部读入声,ie韵字也大部分为入声字; 尚有极少数的ai、ei、ao、ou,例"白、黑、雀、熟"。二是多为边旁部首相同的字群,例"福幅辐蝠"为一群,"蝶碟谍蹀"为另一群,还有"峡狭侠硖夹荚"为又一群,便于记忆。三是读声急收而短促,声流闭塞。

    (2)须经常翻阅〔金〕王文郁《平水韵》(诗韵)"第五卷·入声",或〔清〕戈载《词林正韵》(词韵)"第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部","词韵部"是"诗韵目"的归并,查"词韵"比"诗韵"更方便(可网上搜索)。

  5.平仄两读的常用字

  一、不、看、望、思、听、叹、过、教、将、暝、中、荷、更、华

  作为“平”还是“仄”,还需看在句中的语言意义。

              (饮水,2017.1.11)

  三、平仄标格句的获取

  1.由声链截取标格单句及单句联模型的构成

  由于汉语单词,以双字词多,单字词次之,三字词极少。单字词,非“平”即“仄”。双字词有:“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之分,便可构成声链。声链概念及理论系饮水《格律诗学》(2008.5.1)提出: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兹此可随机截取1至7言标格单句26种,格律模型便是由这26种标格单句按一定法则构成:

(1)一言句:仄; 平

(2)二言句:

    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

(3)三言句:

    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

(4)四言句: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5)五言句: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6)六言句: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

  (7)七言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共计26种标格单句,从而构成平仄反对的标格对联模型13副,已如上列。而8言以上的平仄句,皆为复句!

  有这26种平仄标格单句,即可按一定法则构建"诗词曲对赋"的标格模型,因此这26种平仄标格句是构建"格律标格模型"的基石。

  2.标格单句的泛变格法则

【泛变格法则】系饮水提出:   

    句尾不变,不犯孤平(“仄平仄”式),不出现同声三字尾(“平平平”式及“仄仄仄”式)的条件下,对于四至七言标格句,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即满足了上述三个条件,则第一三字可平可仄,第二四字不能变!

  例: 律词《减字木兰花》: 系四言与七言句的组构。

  〔上〕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下〕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

    山长水远,遮住行人东望眼。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南宋〕淮上女)

                (饮水,2017.1.21)

四、平仄标格句对粘法则及词句对仗

1.标格句对粘法则

  此指句与句间的结构关系,也称"粘对法则"。

  若两个等字数句子,平仄对应相反,称“对”,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是一副五言对(反对)。律联“大地寒流急,高天暖雪飞”,即是。“反对”是最常用的“声对仗”!

  若两句间,平仄对应相同,称“粘”,例“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正对)。多见律曲中,“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便是。

  若部分相同,则称“部分粘”(半粘),例“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为“首粘两仄及第四平”。“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谢朓),就是粘“首二仄与第四平”的“半粘”。

  2.词句对仗基本类型

  词句对仗,意指等字数的两句或几句间,同词类相对,句子结构相同、意义相关联的修辞格。在格律诗的某些体式中,成为必有的要求。最常用在律联、永体诗、近体诗、律曲、律赋中。词句对仗最忌讳的是“合掌”! 其意有二: 一是同副对联的上下两联间同义重复; 二是两副对联间,句子结构相同。词句对仗的基本类型有;

  (1)工对

  意指严格的同词类相对,并且是自然界对自然界,人文界对人文界; 尤其严格要求数量词对数量词,颜色词对颜色词,方位词对方位词。例杜甫: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是两副工对,前者自然对,后者人文对。

  (2)邻对

  意指同类词相对,但等级不同,如“月亮”对“吴刚”; 自然界与人文界互对。例〔唐〕祖咏: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此两副律联各句皆含天然与人文因素,属邻对。另,此两副对“合掌”! 犯了“对仗”的大忌! 因为这四句,皆为“主谓宾”结构。

  (3)宽对

  意指邻类词可相对,如代词对名词、动词对形容词、数词对量词等。另,宽对也指部分对、部分不对的对子,称“半对”。例,杜甫: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此两副联皆宽对。"怅望千秋"对仗"萧条异代",但"一洒泪"与"不同时"则失对。"江山故宅"对仗"云雨荒台",但"空文藻"与"岂梦思"为对仗不工。

【格律简书-01】〔饮水讲诗〕《格律概论》(上)

【作者简介】本名王思源,字饮水,号索思,又号索思云客、饮水先生、京畿居士。出道地球科学、资源科学,兼文学艺术,以及美学类。中晚年,是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关联思考,综合研究,抽取规律,并不断创作作品的人。其座右铭是: "探索与持恒"! 自作格言: "这人间,无创造,便无文化。不断创造,便有文化发展。于是,创造人便在创造中获得永生。“"(2019.1.1)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