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到被撞满怀
小时候,家里是没有大门的,放学回家,老远看见院里有自行车影子就知道家里有客人,其实也不是什么稀客,要么二姨要么是三姨,我家也没别的亲戚。不比领导或生意人家,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这么熟的客人在我眼中也是那样的生疏和惧怕。
当时我家院子南北狭长,有东屋和西屋,房子均砖和泥坯建造,东屋外面是胡同,出入之地。每当家里异样,敏锐的我就会贴着东墙根偷听观察,确定是不是家里有外人,若果听到异样的声音,就会止步不前蹲在墙根下,咕噜噜的肚子也催不动脚步。更甚会把书包放墙根,折头出去玩,饿肚子等下午上学。母亲找到我,尾随母亲,羞怯的贴在她背后,不敢正眼抬头走路,只听见她议论,“闺女这么大了还那么腼腆,姐,这闺女是不是太没出息了?”这是三姨的问话。50年代的农村妇女总是很谦虚,母亲就属于她们行列。母亲会说“闺女,你三姨,快喊。”我闭口不言,低着头,眼角偷偷的瞟一下母亲让叫的三姨这个人。说话如机关枪突突突的快,穿着打扮不能说精致,但那个年代属于富有人家特有的气势。“俺家闺女怯生”母亲一边忙碌一边说。我心里祈祷她们快走,千万别住我家,以后也不要来了,只有母亲和我多好。
家里我排行老小,等我上学年龄,哥哥们有的已成家另立门户,有的外出上学或者去县城上班了。印象中仅有的两家亲戚也少有来往,不知道是不是离得远,交通不便利缘故。后来听母亲说才知,姨娘家富有,姨夫在水利局,打井能挣钱,我们家孩子多又穷,三姨娘有些势利眼,唯恐我们占她们光,所以往来少。可能这就是“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小孩子是不懂什么自卑的,但这样处世的我可能内心有自卑感,大人眼中的羞怯应该只是假象而已。
小学时上学起晚,我就会在母亲身边发泄,一边嘟囔喊我迟了,老师会批评的,其实老师很少批评,只是自己感觉比同学差了。一边就开始嚎啕大哭,一哭就是一个早晨,学也上不成了, 眼睛肿的似马泡(一种植物的果子),嗓子嘶哑。二哥哥总故意逗我,除了会咧憋着哭还会啥。我就哭的更响,哥哥继续说,门里胆。现在想想也是,当时有哭的功夫,能背多少书啊,为什么喜欢用哭声代替一切。或许是想用哭声刷存在感,一种有声的反抗,不喜欢我这样,以后就会早喊我起床。我理解错了,一大家子人,地里又有农活,母亲哪有时间光顾着我,早晨喊一嗓子就不错了。
我长大哥家姑娘5岁,母亲一边种地一边还要帮大嫂看护孩子。我是多余的,当时心里这么想。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但幼小的心灵总想不开。孤癖、特立独行、自卑性格伴随我多年。
求学时,原本东西学的挺好,一听到老师说提问,头恨不得扎到地上,真想巡个洞消失;外貌原本也不丑,但从没感觉自己美;原本挺瘦的,总感觉自己胖的很;原本很有把握回答的问题,紧张害怕导致大脑一片空白等等。学习、生活、工作总感觉自己不如别人。2015-2019几年授命于局委带学习团队送教下乡、建工作坊进行培训开展研训赛活动。也未能把自信找回。
为促进膝关节早日康复,今天闲来无事骑车溜达,逛之小五油栗,进店选购几串糖葫芦和栗子,美女售货员送出门看见自行车,艳羡的说,你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多好,悠闲惬意,骑个自行车兜风,好羡慕你们。没想到活了多半辈子,这个年龄竟被别人羡慕了,而且还是被年轻貌美如花的少女。那一刻,我找回了自信的感觉,开心地离开,悠然随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