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读书

《延禧攻略》服饰背后的秘密,竟和《化书成课》的秘密不谋而合?

2018-08-23  本文已影响12人  醒职场袁茹锦

1

说实话,一开始听到是宫斗戏,我的内心是拒绝的……又是一群女子为了争宠各种耍心机,有啥好看的?

但是在一波又一波的强势推荐下,禁不住好奇:这是一部怎样的神剧?竟能让这么多人趋之若鹜……

打开了这部今年夏天最火的电视剧《延禧攻略》之后,我不禁沦陷了……

一入古剧深似海

无心工作等更新

且不说百转千回的剧情、足智多谋的主角、各式CP之间的挑逗——单单是欣赏这部剧的配色、构图、美术、服饰,就是一大乐趣。

色彩上,用的是朱红、枣红、烟红、十样锦、土黄、靛青、丁香色、荷叶绿、月影白等传统配色。

刺绣、绒花、点翠、绛唇妆、柳叶眉、一耳戴三钳等清代女子妆容,都完美的还原了历史。

用心设计的服装、饰品、道具是电视剧的灵魂,成功的唤醒了观众对那个时代的追忆!

据说,剧组专门找了曾在故宫担任文物修复工作的绣娘,为这部剧的演员绣制衣服,无论是衣服的花样还是配色,都符合每个角色的定位。

比如,富察皇后的服饰面料产自苏州的吴罗,穿在身上显得内敛雅致,符合富察皇后温文尔雅的性格和她的地位。

从传统的京绣、宫廷绣,到缂丝、手推绣、打籽绣、盤金绣,演员们身上的戏服,不知用了多少种不同的绣法

这些令人惊叹的刺绣技艺,一针一线都彰显着中国传统刺绣工艺源远流长

所以有人说,《延禧攻略》是一部“刺绣纪录片”。

不同的朝代,等级不同,宫廷服上所绣的图样也不同,讲究甚多,变化也多。

从《延禧攻略》刺绣的千变万变中,不觉联想到了《化书成课》的变幻无穷——同样一本书,10个人来化,竟然可以化成10门完成不一样的课程!

“化书成课”离不开书,每一门课程都是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巧妙而独特提取、加工、转化、再生产之后形成的。

所以《化书成课》的课程,是要求学员带书参训的。

巧合的是,几乎每一期《化书成课》的学员,都有学员带《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来“化课”,可见这本书多么畅销。

不过,有趣的是,每一位带《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来参加《化书成课》的学员,都通过这本书“化”出了不同的课程

针对《非暴力沟通》一书,学员在课堂现场实践“化书成课”的技术:

有的人“化”出的课程是《高情商的六项修炼》

有的人“化”出的课程是《孩子的心,需要你的倾听》

有的人“化”出的课程是《获取领导信任的三个锦囊》

有的人“化”出的课程是《做一个善于提问的管理者》

……

所以,一本书,可以有无数种不同的化法,就像刺绣有无数种不同的绣法一样。

2

从《延禧攻略》里面,我们可以观察到清朝服饰绚丽多姿的图案艺术,这些图案都各有寓意

比如,在图案周边织上水波纹,寓意是“四海清平”,若加上寿山石,寓意是“江山万代”,等等,诸如此类。

清代宫廷服装的图案,大多是在动物和植物形态的基础上,通过点、线、面等形态的结合,让简单的线条或者图案能够显示出不同的寓意。

这样既能表达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也能给人们带来审美情趣

由此,我又联想到,在”化书成课“的过程中,学员也会从点、线、面三个角度来”化书“。

然而,从不同的角度来“化书”,呈现出来的是不一样的效果

【从“点”出发】即把一本书和一个已经经过验证的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方式来“化书”,课堂现场实践之后,学员“化”出来的内容是“A”。

【从“线”出发】即把一本书和这本书相类似的其他书结合起来进行“化书”,课堂现场实践之后,原以为会“化”出来的内容是“ABC”,结果“化”出来的内容是“CDE”。

【从“面”出发】课堂是分组式的,假设一个组有5个学员,5个学员带到课堂上来“化”的书都截然不同。

企业内训时,我会让一个组的学员把他们带来的这几本不同类型的书,合并起来“化书成课”

这样“化”出来的课程内容包罗万象,更具特色,但这课程也围绕着一个中心主题,以解决一个问题为主。

点、线、面三个角度来绣制宫廷服装的线条和图案,就能设计成,凝结了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的几何图案或吉祥图案。

点、线、面三个角度来“化书成课”,就能化多本书为课程,还能把书中内容转化为比原书中的内容更有*含金量*的课程。

3

清朝后宫嫔妃们的衣服,从正式到休闲,分为礼服、吉服、常服、便服。每种服饰都有着不同的适用场景。

后宫嫔妃们穿礼服的场合不多,只有重大节日,比如元旦或者册封礼上,才会穿礼服出席。

吉服是比礼服更简约、比常服更隆重的一种服装,通常是在社交礼仪的场合穿。

比如富察皇后的荔枝宴上,穿的就是吉服。妃子们开会或者共同用餐的时候,多半也会穿吉服。

常服的款式特别低调,大多是石青色,比较接近于黑色,而且没有什么花纹式样,穿出来其实不太好看。

便服相当于后妃们的休闲服,款式和颜色比较多样化。妃嫔们平常在自家宫里,比较随意和自由,通常就穿便服。

从剧中来看,富察皇后的便服蛮适合她的。

妃子们的衣服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在不同的场合下适用。

《化书成课》也把书中的知识分为了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知识适合转化为不同层次的学习活动。

书中知识,万变不离其宗,可以分为四种:概念性知识、流程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反思性知识

这四种类型的知识,基于认知心理学、库伯学习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适合转化为不同的学习活动。

四种类型的知识,按照各自不同的属性,可以转化为9种不同的学习活动

在《化书成课》的课程中,会让学员结合自己书中相应的知识点,对这些学习活动分别进行体验和实践

4

《延禧攻略》剧中妃子们所用的缂丝团扇,仿制了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团扇。

剧中的扇子和服饰都用到了缂丝工艺,因为,清宫织绣类团扇,以缂丝最为精致

2009年,缂丝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的呈现缂丝的传统工艺,剧组人员走访了一些民间艺人。

后来找到缂丝的传承人顾建东,他说:“缂丝”的图案是通经断纬一丝一丝织就而成的。

在制作一幅缂丝制品之前,需要经过牵经、穿扣、打翻头、刷经面、粘经面、开经面等流程,每个流程都有严格的规范和审美标准

缂丝制品最珍贵的地方在于,每一幅作品都是手工完成的,因此,每一幅作品都独一无二。

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做同一幅作品,都会有细微的差别。

“化书成课”的课程何尝不是这样呢?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化”同一本书,化出来的课程都会有差别,更别说不同的人化同一本书了。

所以,《化书成课》每位学员的课程都具有独创性的价值,与众不同,独一无二

因为每一门课程,都是由学员手中的书+学员的经验经历+学员的思维模式+学员的创造力,四者整合之后,再进行重新“生产”与“组合”,才构造出一门课程。

这门课既有书中精华,又带有学员的个人思想个人特色,自然而然是举世无双的一门课。

缂丝制品的制作流程有规范的标准,“化书成课”又何尝不是呢?

为了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升级优化,为了开发出符合受众需求的课程,为了让课程能够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对于课程结构的设计、案例的设计、学习活动的设计等,都有着特定的方法和诀窍

比如,课程结构的设计讲究慢工出细活,要逻辑清晰、排列有序、正反相宜

而学习活动的设计,则讲究别出心裁和独具匠心,既要达到让学员全身心参与的效果,又要求每一轮学习活动接近尾声时,学员需有醍醐灌顶之感。

   5

精美绝伦的服化道具背后,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保持敬畏之心的手工艺人。

因为他们的匠心,才更好的体现出《延禧攻略》剧组对于传统手工艺进行弘扬的初心。

正因这些精美的服饰设计,让这部情节曲折的电视剧,成了一场视觉上的盛宴

这部剧,让我们看到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底有多美;

这部剧,让我们寻觅到了那些几近丢失的传统文化

这部剧,让我们相信,文化和国粹,终会被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因为《延禧攻略》,我开始重新爱上历史,专门跑去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参观了一天。

这一次,和第一次去参观的感觉截然不同,有感动、有敬畏、有欣慰。

于正说:希望有一部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戏,让观众能真的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伟大和美学,更希望优秀的传统文化能传承下去。

我说:希望《化书成课》这样一门课,能够让大家真正的意识到,【化书成课】并不是简单地把课程中的知识点从别人的书里拿过来,而是通过自己跟各种书不断的接触、博弈、冲突、升维,逐渐演化出匹配目标学员、能够解决问题的课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