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
中午,崇寿的菜市场显得有些冷清。过道上一个矮胖男人的声音却特别响亮:"现在这生意有什么好做,当年我从靠海人这里去收购青蟹,20元钱一斤,然后贩到城里卖70元一斤,七八斤的蟹就能赚好几百元钱"
说完生意经的他,还俯下头来摸了摸挂在脖子上硕大的金项链,骑着两只轮子还能转的破电瓶车,摇摇晃晃地离开了菜市场。
从海边到城里,二三十公里的路,价格却翻了几番。
我也是个商人,听着这人的生意经,真让人有说不出的滋味。
商人,似乎一直有个不成文的标签一一唯利是图。
其实,普通的商人是最辛勤,最讲诚信的人。
经商,传统的文化中,是一个不大被人看得起的行业。在统购统销的年代,个体生意更是难觅踪影,一不小心,还要弄上个投机倒把罪。很多的生意是不允许做的。
统一的收购,统一的分配,统一的价格。看上去公平公正,童叟无欺。但是没有了生意人这个润滑剂,商品也就缺乏了有效的流通。弄得生产的人一点积极性也没有,弄得什么东西都紧张。不要说吃的东西都凭票供应,连农民生产上要用的刮子柄、铁耙柄(一根竹竿)也常常买不到。
有了市场,有了开放,吃得起苦的慈溪人,才纷纷走出闭塞落后的慈溪,离开一直赖以为生的土地。靠着诚信,靠着意志,靠着敏锐的嗅觉和开拓精神,十万的农民成为了十万走南闯北的生意人。
百万人的慈溪,号称有十万的供销人。
胜山的农民,乘着挤得转不过身的绿皮火车,带着自己家的干粮咸菜,比划着手势,把服装做到了俄罗斯;逍林的供销,凭着敏锐的嗅觉,把接触件生意做到了中关村;白沙的针织,靠着家家户户,一台台圆机、横机日夜不停地转动,靠着无数的供销人,走遍千山万水,把针织衫、针织面料做到了全国各地;长河的金丝草帽,靠着传统的手艺,靠着敢于开拓,敢于创新的外贸人,销到了世界各地。
就是这样一批刚从田间地头走出去的生意人,硬是靠着坚韧的意志,吃尽各种苦头,跑市场,做市场,在市场的夹缝中,赚取着微薄的利润,赚取着原始的积累。
这十万供销人,也从全国各地带回了各式各样的信息流,引进了许多的星期日工程师。
让慈溪发展起了一块块的特色产业。
我也是这十万供销大军的亲历者,见证人。
我做的是采购。其实,销售、采购、生产,都是相通的,更是相互促进的。
这之间,生意人就是纽带。
生意1984年,刚成立不久的崇寿供销社五金部,便和浒山区供销社签订了承包合同。
那时候物资紧缺
为了完成单位的承包指标,为了自己的奖金。记得第一次的采购是去丽水龙泉县五交化,主要采购了绍兴产飞花自行车。因为当时基本以计划分配为主,而丽水的山路又不适应轻便的自行车。这样一流动,龙泉五交化不太好销的自行车,到我们这里便成了紧俏的香饽饽。
不到一星期,从龙泉五交化进货,在绍兴自行车厂提货的六十辆飞花自行车,便销售一空。
那次去丽水出差,光是坐汽车就乘了十几小时,路上还要途经很多陡峭的盘山公路,回来的时候被大雪封路,又被关了整整三天。
之后,调了工作单位,在慈溪工业品公司做了专职的采购。舟山五交化站我去得是最多的。早上从慈溪坐二个多小时汽车到宁波北站,行走七八百米到轮船码头,再坐轮船去舟山鸭蛋山码头,兜兜转转,光路途就要一天。碰到台风,轮船还得停航,人也只能关在岛上。但舟山五交化站丰富的商品资源,以及二地对商品要求的差异化,让我们这些捷足先登的供销人占尽了市场先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慈溪的企业像雨后春笋一样的多了起来,平常百姓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我的采购也从山区、海岛的余缺调剂,货源补充;到从杭州、上海的大工厂直接进货;再到广州、深圳采购进口冰箱、彩电、摩托车。老百姓的物质生活也日渐丰富。
去广州采购进口家电,好几次的洽谈生意像是谍战片一样。那时的中山、番禺、东莞这边,有很多空壳的骗子公司。你得防着骗子请客设圈套,得要去对方仓库里看看实际有没有货,货是不是他们自己的,怎么交货,怎么付款。有好几次觉得不对劲,就放弃采购。
曾有逍林供销社的同行,去广州进彩电。结果,发来的却是旧衣服,虽然骗子最终进了牢房,三十几万的集体财产就这样打了水漂。
我身上只会带着汇票的一联,把另外一联藏在一个让人想不到的地方。这样即使碰到了骗子,对方也没办法强行把我们公司进货的资金骗到手。
做生意:要勤奋,要有眼光,要会算账,要有开拓精神,要戒欺诚信。
生意,不是处处算计别人。
开头在菜场里说生意经的男子,从滩途边收购海货到城里去卖,明明是好好的生意经,却被他的贪心弄得一塌糊涂。这样的商贩,谁还愿意会和他继续打交道。如果十几年前,这男子能体谅靠海人的艰辛,不用欺骗的手段压价收购青蟹;如果他把买大金项链的钱,能先用在生意上。比如买一辆二手皮卡,多收一点海货快点新鲜点运到菜场,薄利多销地抢占市场。这样的话,我想这个男子的生意,到现在一定已经做得风生水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