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与槐38:康熙寻父铁锅槐
![](https://img.haomeiwen.com/i5455348/8b74d7bc3e766356.jpeg)
白云禅寺,是豫东最大的清代古建筑群,位于河南民权县城西南20公里处的白云寺村。相传每逢夏秋季节, 这里白云缭绕,景色奇异,故名白云寺。它与嵩山少林寺、洛阳白马寺、开封相国寺并称为“中州四大名寺”,同时又是一座皇家寺院,相传清代顺治皇帝因最爱的董鄂妃早逝,看破红尘在此出家修行,成为一名安心的烧锅和尚,还流传着“韦陀托钵化缘”、“鲁班帮建藏经楼”和“康熙皇帝三下寻父”等民间传说。
白云禅寺初创于唐贞观元年,距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清康熙年间达到鼎盛。据传康熙皇帝为了寻找隐名出家的父亲顺治,三次南游白云寺,盘桓数日。白云寺有1200名僧人,很难分辨,康熙想出打斋供众,一一查对的办法,还是没能认出。康熙回京后,与母后说起遇到一位自称“八乂”的烧锅僧人,聪明的母后将“八乂”二字合成“父”字,康熙恍然大悟,火速二下白云寺,但老僧已外出朝山云游,不知去向。康熙只得御书“當、堂、常、赏”四个大字,意含将田、土、巾(布)、贝(钱)赏赐僧众,而后扫兴而归。
![](https://img.haomeiwen.com/i5455348/a5e5bfeeb97795b7.jpeg)
康熙帝第三次到白云禅寺是在顺治圆寂之后,在白云禅寺的正殿举杯致敬,吊问天(父皇)终”。槐树在民间是“祖树”,为祖先牌位之标识。吊祭父皇之后,为铭记顺治帝的丰功伟业,便在父皇圆寂之地植槐纪念。然而皇帝出家为僧乃清宫大忌,作为皇室有难言之隐,既要有所表示,又不能声张,康熙帝是绝等聪明之人,见院子里有一废弃的破裂大铁锅,便和行兴大和尚在铁锅内植入槐树,寓意“不仅儿臣前来祭奠父皇,更要举国(锅)怀(槐)念”。“铁锅槐”遂成镇寺之宝,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
![](https://img.haomeiwen.com/i5455348/390427fb09ef79b0.jpeg)
大锅往往是一个寺院兴旺的标志,关于“铁锅槐”的来历,还有另一版本。史载1687年寺里住持佛定和尚为舍粥济贫,造锅两口,铁锅熬粥,日供两锅,需米一石二斗(约250公斤);铜锅煮茶,可供千人饮用。多年后,铁锅有了裂纹,遂弃置不用。锅内淤满土,一日,喜鹊叼槐实坠落锅里,生一槐苗,茁壮异常。佛定对众僧曰:“喜鹊送子,铁锅育秀,梵刹吉兆也!”
![](https://img.haomeiwen.com/i5455348/7d9babdd62a0e961.jpg)
今“铁锅槐”在进寺后右手处,锅口径2.5米,腹深1.5米,锅沿高出地面约30厘米;古槐胸围2.4米,树高16.5米,冠幅17米,有三层楼高,两抱之粗。槐树根透过锅底裂缝扎植于土内,又咬定铁锅不放松,在破裂为几片的铁锅中盘根错节,至今铁锅不锈。槐锅组合,奇绝天下。
铁锅槐虽是天工之物,但修行于古寺,仿佛也具有了佛的智慧与灵性。铁锅槐底下的树根朝西北方向,如罗汉朝拜;树当中那个树苞,远看像观音菩萨,近看像弥勒佛,并且胸间还有个佛字。数百年岁月,水火兵燹,雷劈电击,畜啃人砍,寺院塌毁,它们携手逃过了多少劫难才有今天的正果?又在晨钟暮鼓中相濡以沫,送走了多少寂寞?古槐抱着的,不仅是一口铁锅,分明是一锅人间烟火。
![](https://img.haomeiwen.com/i5455348/ad8eeb8a9e3128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