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反思

2022-03-10  本文已影响0人  浅心静文

《家乡的风俗》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第一单元习作要素是抓住重点,写出特色。

我以单元导语“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导入新课,又通过课本上三幅图画将学生代入传统节日。当我提到中国传统节日时,有不少同学提到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还说到了这些节日的一些习俗不一样。至于节日由来或者习俗讲究倒是没有涉及。

我以《北京的春节》为例,重新回顾了详略得当和抓住节日主要特点的写作方法。随后我又给同学们出示了两篇范文,以打开写作思路。为了降低难度,我又给同学们提供了几种开头:

一、简单介绍式。如,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节日。我们这里的春节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一直到正月十六才正式结束。

二、引用古诗式: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每到重阳节,我便会想起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随即,我要求同学们列提纲,并交流提纲内容。如自己准备写的节日,计划写哪些活动,祥写什么,略写什么。同学们纷纷说到春节。我想这可能是我们刚刚过完春节,印象还比较深刻吧。

在批改作文时,我发现几乎没有同学深入写春节活动。有的作文像记事本一样,罗列了春节期间所做的事情;有的作文只写了除夕包饺子或初一拜年,其他日子一概没提,没有体现详略得当,况且包饺子并未体现出年味来,只简单写了包饺子的过程。更有甚者写到最喜欢初一,因为初一可以收到红包,大人也不管自己,大人吃完饭都去打牌了,上午打完下午打。

纵观同学们的作文,我意识到一个问题。很多作文言之无物,真的是因为没什么可写,更没有特色可写。现在年味越来越淡了。因为环保原因,鞭炮不放了。因为时代不同,娱乐项目增多,以前初一逛庙会的场景似乎不复存在了。小孩子过年只是一心要红包,根本不知道红包的意义,早已经忘却红包叫压岁钱了。除夕守岁也不再是家人团聚共迎新春,取而代之的是各自抱着手机刷视频,玩游戏了。所以在同学们的作文里,没有了年味,没有了节日气息。

反问自己,中国传统节日由来,习俗活动,如果不搜集资料,自己还真答不上来。在课堂上,也没有引导学生查找资料,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就拿春节来说,春节很多活动都有美好的寓意,比如福字倒着贴,饺子包钱币,长辈发压岁钱……因为年味淡了,对于孩子来说,没有经历过曾经热闹的春节,没有留心观察过身边的不同,没有了解过节日的内涵,过年只剩下吃穿玩了吧。

所以,没有提前让学生查找资料,没有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节日,没有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也是本节课的一大败笔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