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党·编辑推荐婚姻育儿时差党

德国的小学生天天玩,怎么还得了那么多诺贝尔奖?

2018-01-17  本文已影响28人  我心深处2017

虽然德国并不像传说中那样,是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国家。但是不可否认德国大师云集、人才辈出,而且德国人的综合素质在全球有口皆碑。

怎样的教育才能成就这样的人才大国?罗列罗列德国的小学教育到底是怎么“玩”的,也许能略见一斑。

女儿菲菲的小学搞圣诞晚会,遇到了另外一个中国女孩的妈妈。那位妈妈向我发牢骚:“德国这边基础教育真是比不上中国,你看看天天玩,上课时间那么少,学个啥呀?孩子现在三年级了,作业都还不会写,真是着急。”

其实这点我也有同感,从国内那么紧张的学习,到德国这么放松,那么多诺贝尔奖怎么出来的呀?德国教育的奥秘在哪里呢?

菲菲上二年级,每天只上半天课,如果不托管就回家放羊了。

一年还有春夏秋冬四个假期,其中暑假最长6个星期,春秋假期2周左右,圣诞节3周,学习时间少得可怜。

有一次去接菲菲的时候,老师递给我一张通知单,很抱歉的告诉我:“非常对不起,德国就是这样,休息日很多,给您带来不便了。”

我嘴巴说着没问题,心里真是抓狂:孩子天天放羊,怎么学知识啊?

菲菲却说:“我不想回国内学习了,德国上学很轻松,在国内的时候上学太辛苦了。”

好吧,既然在学校学得少,那回家给孩子课外加餐吧。

我和千千万万中国娃的妈妈一样焦虑,看见孩子玩就火大,看见孩子学习上进就欣慰。

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经常提着孩子耳朵说:“别的孩子玩的时候,你学一点就多积累一点,总是没坏处的。”

image

可是,当另一个女孩的妈妈问老师:“我能不能在家里给孩子多补习一些呢?”

老师却说:“千万不要,首先您的德语发音不标准,如果教了孩子,她学了错误的发音,反而很难纠正过来。

另外数学重在思维,您干涉了她的学习,就会破坏她对这门功课的兴趣,‘兴趣’才是我们重点培养的。”

看来,德国教育在用足够的耐心等着孩子们厚积薄发的时刻,而厚积的并非知识,而是兴趣。(作为焦虑的中国妈妈,我无法淡定的等着他们厚积薄发,每天还是要求学习一点的。)

德国小学生上课太自由了,自由到课桌可以随意摆放,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坐座位。

小学没有教科书,大多是老师打印一些练习纸,有个别练习册。上课开始大家围坐一圈,一起聊天,逐渐增加一些话题的讨论。

比如菲菲说,有一次有个小朋友在运动中受伤,她们就这个话题展开,各自发表自己的想法,或者问不明白的问题。

课上老师经常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有一次几个孩子心血来潮,在教室学起了印度的肚皮舞。

image

(下图靠近窗户那边就是孩子们在跳舞)

上课多以自学为主,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节奏把握进度。老师不会催促,说得最多的是“慢慢来。”

老师会观察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根据需要给予指导。如果学生有问题,会非常耐心的解答。

菲菲德语还不是很好,有一天说:“妈妈,今天老师为了给我解释清楚一个知识点,用了很长很长时间。最后我终于明白了。”

自由一直贯穿德国小学的教育,老师耐心等待孩子们在自由中学习和成长,等待他们学会自我约束和相互尊重。

德国的小学对书本上的学习很少,但书本以外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

比如手工课奇多,烤饼干、做圣诞树、做书签、画蝴蝶、做墙报,学生自己动手。

有时老师带孩子们去图书馆借书看书;周五是运动课,老师带着孩子们去公园运动玩耍;有时孩子们上计算机课,打游戏、记单词。

image

有时候学校组织森林探险,到森林观察昆虫小动物,收集树叶做成标本。

孩子们坐在教室老实学习的时间很少,但菲菲的快乐越来越多,家里的歌声越来越多。

书本以外的知识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创造力,提升了孩子们对事物的兴趣,丰富了孩子们的心灵。

德国老师扮演的并不是传道授业的角色,而是尊重孩子的陪伴者。

菲菲对圆形的小贴纸感兴趣,老师就陪着用贴纸拼图,拼的过程教菲菲德语。整个过程微笑着,菲菲每学一点,老师都会夸奖:“很好。”

玩着玩着菲菲没兴趣了,开始转移目标。老师并不阻拦,笑呵呵地跟着去玩别的,并趁机教菲菲几句德语。

有的学生去玩乐高,还有的和老师跳棋,每个老师都很尊重孩子的选择。

image

老师的脸上洋溢着慈祥和友善,孩子们没有任何压力。放学的时候,老师拉着菲菲的手一起走,并告诉我:“您的女儿很聪明,她很快就可以掌握学习需要的单词了。很棒!(事实就几个单词而已)”

菲菲说:“老师的手好温暖,就像我的奶奶。”

陪伴,尊重和鼓励是每个老师的基本素质,这让孩子的自我得到足够的尊重和伸展。

德国老师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在老师的眼里没有好坏之分,更不会只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

菲菲跟我说:“妈妈,在Frau Kurs老师的眼里,每个小朋友都是很棒的。没有谁是好的或谁是坏的。

如果同学违反了纪律,老师会告诉他什么地方不对。但是如果那个同学总是违反纪律,老师会严肃地告诉他那样不可以。”

菲菲想了想继续说:“在国内的时候,老师会喜欢成绩好听话的孩子,不太喜欢成绩差又不乖的孩子,也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学生。

在德国我会觉得很安全,不必担心老师喜欢还是讨厌我,心里可以放松下来。”

菲菲的描述里看来,德国老师的尊重并非口号,做到了不给学生“贴标签”,也真的做到了“对事不对人”。

德国的小学没有期中、期末考试,小测验安排和学生计分都由老师把握。

上课时发一张纸,让孩子们写一写,这就是一次测试,老师会计分让家长签字。

image

学生平时课堂表现也会计入成绩,这个分值很重要。平时是否遵守纪律、是否守时,老师也会做记录。

德国小学生的作业很少,有一次开家长会,一个德国家长反映作业太多了,每天居然要做15分钟的作业。我们中国家长都感到汗颜。(在国内15分钟作业不够塞牙缝的。)

image

德国幼儿园和小学重点培养的不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是心智的成熟和人格的完善。

看到德国小学这样尊重着孩子的自我发展,我从开始深深地焦虑和质疑,到逐渐理解——原来诺贝尔奖的基础就是这么铺垫的。

**◆ ◆ ◆ ◆ ◆ **

孩子的起跑线是什么呢?学习成绩好真的就是一生幸福的起点吗?

在中国也有个现象,小时候调皮不好好学习的学生往往长大了做出了一番成绩,小时候班里的佼佼者长大了也许只是一个规矩的打工族。

看来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自我心智的成熟,以及人格的完善。有了丰盈流动的内心,还能演绎不好外在的世界吗?

(后记:德国的初中开始,学生开始起跑,学习任务开始加重,高中内容更多,最累的是大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