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一趟孤独的旅程
看完纳塔莉的《不安的时候,坐下来》,我好像和每一个想学习写作的人一样,不断的追问自己,纳塔莉所谓的写作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上千名学院追随写作疗愈大师纳塔莉,参加她的避静写作营,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这么一遍一遍思考总结着,不得不承认,和世界上那些做事一定要冠以意义的人,是一样的。做事需要一种仪式,尤其是写作。
当我坐在电脑前,打开简书的写作业面,一杯茶,播放我喜欢的李健的舒缓音乐,我知道,我要进入了“写作心流”模式了。这段日子里,隔绝外界一切干扰。不说话,甚至不思考,一股脑的把脑子中的想法倾吐出来。
写作,就是一个人的一场孤独旅程。
这条路,路途坎坷,没有人可以相伴。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给自己打气,一日一日,鼓舞自己坚持走下去。一望无垠的大道上,微风和自然万物伴随着我的前进,我可以看到许多开车的、骑车的的人“嗖”的一下超过了我,我也可以看到一些被其他事物打岔了的人,走着走着就走上了岔道,销声匿迹。
很多人出现,很多人消失。真正能并肩同行的人儿,也终有一天因为写作营的结束而挥手拥抱告别。那些活跃在线上的,有着相同写作梦想的小伙伴们,最终,也终究会走散在天涯。
后来我慢慢知道,写作的过程,就是在和自己的个性缺陷做斗争的过程。写作营学员高高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那句一直流传的话的真谛 “为什么学了那么多,懂了那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归结于缺乏自我的缺陷认知。
我把它理解为在前行在写作道路上,我们一定会看到许多弯道超车的小伙伴,他们学的也许没有我们多,读的书也没有我们多,但他们就是走的比我们快。这是因为重要的不是我们在做什么——写作,还包括我要怎么写,怎么去完成它,以及我们所重视的是什么。参加线上写作营的原因就是,让我们知道,在和自己的性格缺陷作斗争的过程中,我们不是一个人,没有人是生来就会写名著的。我所遇到的问题,大家都会遇到。
纳塔莉在《不安的时候,坐下来写》中提到,写作就是开启自己与心灵的对话。她认为,书写是一种能力,可以通过后天的刻意的持续锻炼,获得解决所有问题的答案。
写作,是一个人的事。这件事,没有任何人可以帮你。
纳塔莉推荐一个写作方法:在餐厅/咖啡厅写作。李笑来老师说过,我们的大脑是很狡猾的,总是想“偷懒”。当我们制定好计划打算写上3000字时,心里便会想起一万件比写作更不费脑的事情,忘记给阳台上的花草浇水了,这周的脏衣服还没有洗,厨房还有吃完饭没洗的盘子,前几天淘宝买的快递到了,需要下楼去拿。或者,忍不住要刷朋友圈,看看男神女神的状态,给他们点赞。
我们心中的小把戏,总是在抗拒“写作”这件需要投入更多专注力和克制力的事情。怎么办呢?最好离开家,去一个要花一番功夫才能到的餐厅/咖啡馆,因为不能容易到达的地方总会激起我们心中更多的珍惜。海明威在咖啡馆中写下了《流动的盛宴》,JK罗琳在咖啡馆中写下了《哈利波特》。在那样的公共场所,没有人会注意到你,有人匆匆来,有人匆匆走,所有人都怀着各自的目的,在此相聚。有灵感的时候,埋头写自己的故事,没灵感的时候,偷听隔壁谈话,探究陌生人的心理背景。
写作就是一项很自我的事情,一切听从自己的内心。
写作营的心理师高高说,如果写作的动力不是来源于自己,那就很可能会造成拖延和倦怠。如果你此刻的发心并不是和自己对话,聆听内心的声音,那么首先需要安抚自己,接纳自己,从而换个角度,比如出去走走,吃点东西,和朋友聊聊天。等待内心的呼唤,等想写的时候,再去写。记住,千万要告诉自己,不要等太久。
出版过12本书的写作疗愈大师纳塔莉,很坦诚的和大家分享了写书的过程中面临的挣扎,最大的挣扎并不是真正在提笔写的时候,而是得努力克服既怕成功又怕失败的恐惧心理。写作的时候,写完一章,立刻写下一章。忽略到身体里那些要吃美食,要和朋友出去玩,要做白日梦的状态,自律克制,只是写。
任何事情,只要投入全副心力去做,都是一趟孤独的旅程。
真实接纳这个状态下的自己,通过写作倾听自己的心声。
拿起笔,真实的面对自己,勇敢踏上这条“孤独”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