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錄集正能量语录集每天进步一点点

导学案设计的误区和未来发展

2020-11-14  本文已影响0人  念念流迁

一.导学案设计的误区

1. 导学案设计教案化。

教案的着眼点在于教师“教什么”和“如何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导学案的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导学案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设计具有探究性、层次性、情境性的问题。

2.导学案设计习题化。

有些教师将“知识问题化”误解为“知识习题化”,这是对“问题”与“习题”两个概念认识不清导致的。“问题”不仅包括习题,还包括来自实际的问题,以及开放性和具有探索性的问题。

3.导学案设计肤浅化。

问题肤浅化主要表现为:问题设计缺乏探究性、缺乏开放性、缺乏深加工。

4. 导学案设计零碎化。

“零碎化”是对“层次化”的误读。“层次化”的设计用意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零碎化”则是问题设计不系统,无效问题过多。

5.导学案设计共性化。

避免导学案设计共性化,就要进行集体研讨层面下的个性化设计,在学情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分层设计,让学生通过导学案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找到自我、发展自我。

6.导学案设计提纲化。

“提纲化”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缺乏问题意识,没有将学习内容加工处理成问题,只是列出了课堂学习的提纲。这些提纲只能起到对知识的梳理归纳作用,却起不到导学案应有的导学作用。

二.导学案的未来发展

导学案作为学生的学习依托,让学生从在传统课堂上接受教师的讲解,始终处在被教师支配状态下,走向按照导学案的路线图自学,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并填写答案的状态。

课改刚开始时,因为教师和学生都不适应新的课堂模式,所以需要导学案的帮助。这时的导学案,是“抓手”、是“拐杖”,可以帮助学生尽快提高自学能力。当师生逐渐适应课堂模式,学生的自学习惯也基本养成之后,导学案的形式也应该变化。有的学校用电子导学案代替纸质导学案,加入声音、图像、动画等元素,让导学案更充实、更灵动;有的学校将导学案“瘦身”为导学单、导学纲要等,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和权力;还有的学校甚至不再局限于导学案的文字呈现方式,而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表述和几个关键词来实现导学案的功用 。

第三代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在于无限放大学生的自主学习,随之而来的是“导”与“学”关系的改变。从第一代课堂教学改革的“先学后教”到第二代课堂教学改革的“学生主体、教学主导”,再发展为第三代课堂教学改革的“导学相 可以边导边学边学边导。因此,导学融”,“是”与“学”取消了先后的关系——可以边导边学、边学边导。因此,导学案的编制也将发生变化—— 教师独享的导学案编制权将下放给占课堂主体地位的学生,学生将是导学案的最佳原创者和受益者。

导学案经历了从“无”到“有”的阶段,引导学生学习,变革课堂形态。同时,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习题化、琐碎化的导学案又会限制学生思维、干扰学生学这时,导学案又有了从“有”到“无”的发展趋势。

其实,在导学案未来发展的内涵上,“有”和“无是矛盾的统一体既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导学案并没有固定的呈现方式,只要可以引出自研、合作探究、展示的结构框架,就可以作为导学案来使用至于学生该学什么学多少、如何学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主,自己找寻适合的方式,从而最天化地帮助他们挖掘潜力、激发兴趣。

对不同性格、不同基础、不同素养的学生,本就不应该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更不应该让他们按照同样的路线图完成同样的任务。否则,何谈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呢?

当导学案能够真正做到没有约束、没有障碍、以人为本丰富多彩时,可以说,导学案是“有”的,同时也是“无”的,“有”与“无”真正做到了和谐统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