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是猫》
这本书本来应该算四星,但是因为它是我童年时代在乡村小学里读的第一本没有拼音的非儿童读物,我愿意给予它剩余的一星来感谢它在我启蒙路上的闪光。
读着这本书,那只聪明又可爱的猫咪,就这样调皮又平静地审视这个世界,就算并无情节也无高潮,但是有谁能拒绝一只猫的冷幽默呢。虽然读来略显无聊,但是认真细品就能感受到作者如何用一种剥离于人间的上帝视角,来调侃这人间的嬉笑怒骂。只是这上帝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冷漠审视,而是伏于人脚边的慵懒仰望。
今天是我23岁的第一天,也是我为什么想要找个地方随便写写的原因。我之前很长时间都因为过于早熟而内心傲慢,觉得同龄人才没有心智理解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养成了习惯,就像这只猫一样,用剥离于人群之外的眼光来审视每一个人。小的时候我特别喜欢给人下定义,你是个努力的人,他是个骗子,而她又是个小心眼,似乎所有人在我这里都是非黑即白的,如果哪一个人被我发现了他的不好的秘密,都会被我毫不犹豫地归类成为坏人而大肆嘲讽,针锋相对。不光要归类,我的傲慢甚至让我乐于预测他人的行为,好像预测对了就能证明自己对他人那毫无底气的分类就是完全正确的,无非是造作的虚荣心罢了。但是随着阅历的增长,这套非黑即白的分类器似乎很难给出正确的答案了。每一个人聪明与否似乎都变得复杂了起来,他可能同时勤奋但没有责任感,专注事业却不专情,聪明伶俐但又爱走捷径,是个直男癌但是愿意对所有人伸出援手。正面与反面在一个人的身上共存得恰到好处,以致于完全无法为他下一个精炼的定义。从前我总爱把别人放到不同的筐里,他们是一类,他们是另外一类;现在我更愿意相信每个人有他们完全不同的角色,他就是他,而不属于某一类人。老套的话是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理你也遇不到两个一模一样的人。更好的是,当理解了这一点之后,我再也没有讨厌过任何一个人,因为黑与白一道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人,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家都是花纹不同的大熊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