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金钱模式

2019-03-06  本文已影响11人  肖小丽lucky

夫妻关系写作营,2019年3月5日。

我在清贫的农村家庭中“富养”长大。我的金钱观很“应景”:不奢侈消费的前提下,基本的生活需求,我不会缺钱花。

我不买奢侈品,不追求大品牌,购物会考虑性价比。喜欢、性价比不合适、不买,考虑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使用频率。追求实惠、实用。

先生在新疆长大,双职工多子女家庭。父母的工资得严丝合缝的计划用度。先生比我“扣”,自动过滤掉品牌效应,对性价比的要求更高。

年前,在网上优衣库买了一件棉衣,不到300元,他像捡了宝似的,几次说质量真好,价格合算。我觉得款式老旧,猜想是过时打折的?先生的衣服大多是我买的,他把自己的衣服价格定位在200到300之间就足够了。不得不说,他坚持锻炼身材很有型,平常的衣服穿上效果也不错。大件价位高的衣服买了不告诉他价格。

先生对自己节俭,中午在外吃工作餐,超过¥20就觉得很奢侈。一个年收入超过百万的男人对自己算“苛刻”了。

对自己“严苛”,对家人“宽厚”。这是我和先生共通的地方。

先生一力承担父母的养老责任,自动屏蔽掉了哥哥姐姐。(小姐姐家庭条件不错)侄子去美国留学前,主动赞助5万的学费,还叮嘱侄子在美国生活费吃紧,跟他联系。主动提出给我的父母按月打款2000元。(我没同意,他们不缺钱花,我爸有点儿喜欢显摆乱花钱)钱,如果能帮助到家人,切切实实的急需是很有价值的。

从不吝啬投资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费,旅游费,买书等等。只要能给孩子一番别样的体验,就觉得值了。给孩子买了一整套的蒙氏玩教具(没怎么使用,意义不大)。钢琴买回几个月,大宝就不弹琴了。没有怨言。

我的消费,只要是学习层面的:瑜伽、学习成长群、唱歌、买书,方向不偏,积极向上的都很支持。

但是……在外吃饭点多了一个菜,他是要唠叨的;节假日在家吃饱喝足,不运动,不学习,不做有意义的事,是要被唠叨的……

我和先生的“金钱消费”上大体相似,我比他更宽松些。在“金钱流入”上高下立分了。

先生勤勉的工作,努力的摸索可复制的公司模式,要把培训机构到处副射开来。目前做到第三家。钱在他眼里是资金,是助他完成教育梦想的条件。从不认为赚钱是为了奢华的生活。先生说,花钱有时候比赚钱还难。他向往和敬佩的类似比尔盖次赚足了钱去做慈善的人:取之于社会,有效回馈社会。

我却看不到那么高远。有一段时间甚至害怕有钱。我的“小农意识”满意现在的物质生活。害怕钱带来的对生活的冲击。因先生很少时间顾家和陪孩子,甚至诅咒过他的公司。实际上是害怕自己没有能量驾驭钱。

现在明白了,害怕有钱是我的狭隘,把钱看成是静止不动的,造成消化负担。其实钱是社会的,有能力的人聚集了更多的钱,承担更大的责任,再流向社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