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国的女儿
“认识这个人就是开了一扇窗户,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能让你思考、觉悟,这已经够了。”这是电视剧《天道》中丁元英的前助理肖亚文对他的评价。这部剧改编自豆豆的长篇小说《遥远的救世主》。
不得不说,透过这部剧,我的人生观也受到了很大的震慑。
剧情一开始,我看到的是一个其貌不扬,有些沧桑,还有些瘦骨嶙峋的中年男人形象。所以,当古城的女刑警芮小丹出现的时候,我不停的摇头,觉得这样的两个人站在一起怎么看也不搭。
当韩楚风的老婆找到被冻结资产的丁元英时,手里只有16万的他毫不犹豫拿出了15万救急,仅留着1万块作为生活费。这一刻,我觉得这个男人是不一般的。
父亲病危,他和所有普通儿女一样,火急的回到老家。看着病床上的老父亲,正承受着言不能语手不能抬的痛苦,于是找到了主治医生,讨论治疗方案。医生说“救活了也是植物人”,那一刻,丁元英承受的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儿子的孝道,还有对深陷痛苦中的父亲无法言说的心痛和理解。
我们身边有太多这样的例子,继续救治没有希望,放弃救治又难以启口,只要病人不主动放弃,家人基本都咬牙死撑着。直到病人再也撑不下去,直到医生都摇头放弃了,全家人才愿带着最后一程的体面回家去。
丁元英问医生“那我怎么做才能让我父亲死”,这时,母亲、大哥、姐姐,包括医生,都惊讶的看着他,全天下应该找不到第二个人能说出这句话吧。他认为,孝道不是害怕道德标准,害怕别人的闲言碎语,做给别人看的,而是出于良心,出于对病人自身意愿的尊重。我们不能说这不是爱,也不能说这就是错,即便被骂也不是他做错了什么,而是太多人不能理解这种选择。他也不是神,起码在选择拔管的时候,他就是一个普通到只能接受命运无法救治父亲的平凡儿子,只是那一刻,他忘乎自己的为父亲完成了最后一个心愿。被骂,是他应该承担的后果。
“你的生存状态不是病态,用佛教的话说是自性无所挂碍,是自在。自在是什么?就是解脱。参来参去,我不如你。”这是《天道》中经济鬼才丁元英对芮小丹的评价。
芮小丹是古城里一名不起眼的刑警,可作为一位年轻漂亮、家境殷实的女刑警,这样的她又显得格外特殊。第一集中,故事以自述的方式拉开了帷幕,也宣告了她生命的终结,她说“二十七岁的那个夏天,我死了”。
整部剧看完后才恍然明白,让一个已死之人去读旁白,或许就寓意了天国女儿的视角。
最初,我也把芮小丹理解为天国的女儿,后来发现自己错了。芮小丹从头到尾都只是做自己罢了,她乐观,通透,自由,洒脱,有年轻女人对爱情的痴情,有独立青年对工作的热忱。剧中,为了买到音色好的音箱,她开着警车满大街的溜达,连开会时都在想。所以,她就是她自己,从来不是什么天国的女儿,至于谁才是天国的女儿,我个人认为一人一个说法,无需论证。
走别人走过的路很容易,但往往最终无路可走。
《天道》中,我也看到许多感人的场面,比如,叶晓明、冯世杰、刘冰几人刚创业的时候,带动村里的人在村头的空地上开会,一张小坡桌,几把椅子,连个像样的办公室都没有。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满满的热情,和一股说干就干不怕吃苦的劲儿。再比如,芮小丹、肖亚文、欧阳雪几个女人出场时,每个人都有鲜明的特点,她们热情,善良,做事干练,如果一直做朋友,应该会是一辈子的那种。
创业是不容易的,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凑到一起,选出一个领头人,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市场,重新优化组合后开拓新的营销途径。创业过程中,人是关键,能力是关键,市场是关键,选择是关键,任何一步走错了都可能是满盘皆输。所以,社会打工人永远比创业人要多,因为风险不是每个人都能承担或者愿意承担的。
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即便是朝九晚五的工作也附带了家常便饭的加班,很多人除了工作和家庭根本挤不出更多空余的时间。所以,网络短视频能瞬间火爆起来,不是没有道理的,它可以通过搜索和浏览记录及时推荐你所需要的信息,满足了丰富的需求供给。但事物的存在往往伴随着多样性,比如,更多的人习惯了快餐式获取信息的途径,就好比问卷的背面就写好了答案,动手翻一下和良久的思考,两种解决方式中更多人选择了前者。
而人类绝对是最善于思考的生物,有数据称,一个正常人的大脑可储存1000万亿信息单位,相当于一般电子计算机储量的100万倍,如果全部用来储存知识,人脑的记忆容量相当于五亿本书籍的知识总量。所以,人脑的功能是非常强大的,快餐式信息时代最终将继续以创作的方式传播下去,毕竟,信息的源头需要大量的人才去思考和开发更无穷的智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