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两性情感专栏婚姻育儿

“妈,我给六万彩礼,你才买一辆自行车当陪嫁”“你弟还没结婚”

2019-07-04  本文已影响2人  作者深情解读

文|新面纱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新来的朋友,右上角“关注”点一点,每天都能收到文章推送

01.

在上一辈人的心里,终究儿子比女儿重要,哪怕结婚前再怎么把女儿当宝,到了结婚的时候,一点也不含糊。说到底,当妈的还是将重心放在儿子身上。因为他们觉得养儿才能防老,养女儿,就是给别人家养媳妇。这样的思想,离间了不少母女关系,也让女儿寒心不已。

静怡谈了一位男朋友,对方家境算不上大富大贵,但还过得去,也跟静怡是同一个市的人,来往还算方便。

从小静怡就乖巧,听妈妈的话,妈妈说东不敢往西。静怡大学毕业后就在城里打工,每月给妈妈寄回一千块生活费,其余自己交房租水电,以及当生活费,才毕业没几年的姑娘,干的文职工作,工资自然不算很高,身上也就没什么积蓄。

静怡从毕业后就没有再花家里的一分钱,而弟弟呢,自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出来打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别说上交生活费,反而还跟父母要钱花。那些钱,不过是从静怡的左手转到了弟弟的右手,虽是给妈妈存着,其实都给了弟弟花销去了。

静怡与男友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按照当地的风俗,至少给6万彩礼。男友答应了,相同的,女方陪嫁也要按照标准持平的嫁妆给女儿带回婆家去。

到了结婚那一天,静怡才发现,妈妈并没有过多给她准备嫁妆,除了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唯一值钱的就是一辆女式自行车。

静怡很诧异,问妈妈:“妈,我给了你六万彩礼,你才给我买一辆自行车当嫁妆吗?钱去哪了?”

妈妈支支吾吾,回答道:“你爸说,你弟弟结婚还要钱,就先存起来了。所以没给你买什么嫁妆,你不会介意的吧?”

“妈,那是我的钱,你怎么可以用我给的钱,留给弟弟娶媳妇,我又不是他的摇钱树,你们也太偏心了!”

静怡对父母很失望,从小就知道他们偏心,却不知道他们可以偏心到这个地步,简直让静怡寒透了心。

02.

做父母的,为什么不能一碗水端平,难道女儿结了婚,就跟娘家没关系了吗?就不是娘家人了吗?就可以不用管父母的生老病死了吗?当然不是。

做女儿真的很不容易,从小享受的父爱母爱不及弟弟,长大了结婚了也同样没有享受到父母的心意。好像父母的一生,都在围绕儿子转。可等到他们老了病了的那一天,却用道德绑架女儿,说把你养那么大,怎么可以不照顾父母,太没良心了。

父母对每个子女的情感天平,不是完全平等的,就像《都挺好》里的苏母,重男轻女,卖了明玉的房间给老大苏明哲出国留学,省吃俭用掏钱给老二苏明成旅游玩耍,买房结婚,而明玉呢?想要一份几十块钱的复习题本都成了奢望。

同人不同命,越得不到父爱母爱的那一个子女,到了父母年老时,反而付出更多。

苏大强得了老年痴呆症,明玉不得不辞职全职在家照顾生病的父亲,而大哥远在美国,过着一家三口幸福生活,二哥在非洲,安心打拼事业。请问这样的亲情公平吗?

根本不公平。

03.

曾经被读者问过,说结婚的时候不想给父母彩礼,是不是就不孝,对不起父母,或者少给一点。因为她知道父母很偏心,就算给十万八万父母,转手也会贴补哥哥一家去了,她不甘心,她不想当扶弟魔,有什么错。

我说,按照你的心意走,别委屈了自己,也别把亲情闹得太僵。娘家毕竟是生养我们的地方,跟我们有感情,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千万别意气用事。

如果你觉得父母彩礼要得太高,你可以协商给少一点,但是,你要注意,男友给少一点彩礼,不代表就可以看轻你,你依然要争取应有的权益。比如婚前跟男友一起买房,就应该加上你的名字。

回馈父母的养育之恩,不在于结婚那一次性买断,而在于日后的细水流长。逢年过节给父母买礼物,给点金钱,父母年老生病,出钱出力,才是真正地回馈父母。

在我老家,彩礼一般都是随意,父母不会强制要求给多少。女儿嫁人了也照样有责任照顾父母,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样的婚嫁,才算相对公平。

愿上一辈的父母,能够明白做女儿的心愿,也能够一碗水端平,防老不一定只有儿子,甚至防老还不一定能指望儿子。被偏爱的那个,往往最不孝。不被疼爱的那个,往往付出最多。

-end-

今日话题:你怎么看待父母重男轻女?欢迎留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