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

救赎之道,就在其中

2016-12-11  本文已影响235人  约大人

       细数起来,读书已有四个年头。四年当中,我读的绝大部分都是小说。虽然多数读过的都已遗忘,但是却不曾后悔入坑。尽管忘记,但已化为血肉,成为我身体不可磨灭的一部分。当然这是夸张,不至于身体开合之间,抖落几个文字。

       真心喜欢读书的人,很少会和别人谈论读书是否有意义这个命题。这种事情就像一个站在岔路口的匆匆过客,望着左侧灯红酒绿的大都市,而右侧只有一处破败瓦房,柴门轻掩。我想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左边,毕竟乱花迷眼的感官刺激更直截了当一些。而我却在几年前误打误撞,叩开了这座柴门。于是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般,日月变换,黑白颠倒,一切都变得与众不同。

       无数故事汇成河流在你面前流淌,时而波澜壮阔时而涓细如滴。你有时变成上帝,仿佛能抓住其中之道,感慨众生之愚钝、何其渺小。有时又化作沧海一粟,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这种感觉就像颅内高潮,欢愉时癫狂,压抑时窒息,整个灵魂都在颤栗,确实妙不可言。我认为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我此刻的心情。如果真要说,那便是爱到忘乎所以、爱到歇斯底里、爱读书就像爱生命。

        所以我很少会和人讨论读书是否有用这个话题。因为同为读书人大多心照不宣,各自沉浸在自己的故事里。不想读的人也没有过错,只是我觉得这种不耐心使人错失了很多人生乐趣,感到有些惋惜罢了。毕竟多几个有共同兴趣爱好的朋友会更好一些,能够交流各自的体验,不至于过于孤独。

       读书的独特魅力在于其不仅可以拓展视野,更关键之处在于它可以与生命相互印证相互关联,能够成为人生的信仰和引导。从而不必在意生活的细枝末节,坦然接受那些磕磕碰碰。

       当兵的那几年,有幸读了很多书。现在也会时常怀念那些日子,一边读书一边训练,文学理想的膨胀也是在那时候。即使是到了现在,我也始终认为这是我真正喜爱的东西。我要靠这个养活自己,即使过程曲折些,我想我也会坚持下去。

       其实此刻读书的好处就显现出来了,我想象着自己孤身一人,立于马上。背后插着一柄长剑,沉浸在夕阳的余辉当中。我并不没有感到孤独,而我的利剑也从未出鞘,因为如此多的英雄人物千军万马般陪伴左右,足以抵御整个世界。生命的闪耀,不坚持难以看到,我始终难以委屈自己,去日复一日的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就让我这样任性一次,清贫一辈子吧。

        我尝试过鸡汤文学和快餐式文学,但是并不受用。真正励志的鸡汤我觉得就两个字“去做” ,而真正写的好的东西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

        其实抛开义务教育、摒弃传统思维,不带任何功利心的阅读真的使我感到酣畅淋漓。这是我的读书方法,十分受用。 很多时候,我都倍感珍惜当下的生活,去细心感受身边的美好,感谢上帝赐予我的一切。我觉得这也是读书的好处之一。

       其实读书人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是想要出世的。他们对很多事情不屑一顾,觉得过分世俗,不太愿意与市井之徒斤斤计较。内心深处想要隐遁,想要寻找诗与远方。很多人说他们该有这种高傲,一种流行在文艺青年当中的所谓高等游民的特立独行。但我觉得这还只是停留在读书的初级阶段。还有看山不是山、和看山是山的后两个阶段;另外一种境界就很高。他们积极的入世,去享受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强大的力量。虽不能事事洞悉、明察秋毫,至少内心相对强大,面对困难时能够沉稳一些。这并不是说将生活置之度外,而是早已见过生命的各种可能性。

        另外我对写作经验很浅。一不是科班出身,二没有多少积累。完全是凭着自己的兴趣,将想到的事情罗列出来,想要表达的情绪写成文字。至于文体格式并没有细究过,毕竟图的是爽快。我想规矩是需要的,但不至于过于拘谨才是。

       看过各种风格的文章会发现,有些文章正儿八经的像开会的官员,有些轻松自在的像个嬉皮士。文章的风格大体能体现作者的性格,或保守或巨污,字里行间早已夹带了很多证据。我很感激这些带我领略世间种种风情的作家,而我也一直幻想自己能入得这一行,等到哪天有人说:瞧,看他写的东西也能多见世面呢。这或许就是所谓的文学理想。

       我的故事刚刚开篇,或许等不到高潮迭起,但至少在娓娓道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